iPS與CAR-T結合 科學家成功將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為成熟T細胞

2019-01-19 / 記者 薛瀹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一種新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可以將能不斷分裂生長的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能夠殺死癌細胞的成熟T細胞。此結果於近(17)日發表於《CellStemCell》。在人體中,T細胞不僅可以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病原菌的威脅,更可以幫助身體對抗癌症。相關技術目前已發展為細胞免疫療法CAR-T。目前,CAR-T療法必須要從病患身上取得免疫細胞,再將其改造後送回病人體內對...

微型植入物透過光來控制過度的膀胱反應

2019-01-18 / 記者 彭梓涵
來自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和麻醉學系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膀胱植入傳感器,透過光遺傳學技術,在過度頻尿小鼠體內打開植入裝置的LED光源,光線活化膀胱神經細胞中的光敏蛋白(light-activatedprotein),進而阻止細胞向大腦發送排空訊息。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生物電子醫學的快速發展,已有用於治療疾病的體內植入電子設備。在臨床中,調控膀胱神經細胞的這種方法可以治療經常迫切...

iPS細胞新躍進 有望治療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

2019-01-18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附屬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利用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治療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maculardgeneration,AMD)的療法,並且已在動物試驗上有顯著成果,未來有望成為乾性AMD患者的新福音。該研究於16日發表於《ScienceTranslationalMedi...

國衛院研究:糖化血色素濃度透露衰老警訊

2019-01-18 / 記者 薛瀹熢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吳易謙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參與「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追蹤觀察臺灣2,565位55歲以上、身體功能正常的參與者,記錄其於5年期間的身體變化,目標尋找隨年齡衰退的身體功能早期指標。他們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此結果於於近期刊登於《JournalsofGerontology:MedicalSciences》。血液糖化血色素...

《Nature》首次成功培育類血管系統 有望造福糖尿病血管病變患者

2019-01-18 / 記者 李林璦
奧地利科學院(The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的研究人員首度於培養皿中成功培育出類血管器官,且可在動物模式中發育成具有功能性的人體血管系統,未來有望用於糖尿病血管病變之研究,造福更多病患。該研究在16日發表於《Nature》。 全世界約有4.2億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死亡的原因有一半以上是由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患可能因細胞處於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及...

這個肥肉不錯 科學家將癌細胞馴化為脂肪細胞

2019-01-17 / 記者 薛瀹熢
癌症該如何治療?用化療、放射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本次,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既然搞不定癌細胞,那就馴化它。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ofBasel)的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利用兩種已受到FDA批准的藥物,成功將乳癌細胞轉化為脂肪細胞,避免了腫瘤的增長與轉移。此結果於近(14)日發表於《CancerCell》。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搭配使用GSK的糖尿病藥物Avandia(rosigl...

FDA正在加速人工智慧相關核可

2019-01-15 / 記者 薛瀹熢
根據美國心臟病專家EricTopol日前發表於《NatureMedicine》的研究回顧,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正在加速核准以人工智慧(AI)為圖像進行分析的醫療演算法(proprietarymedicalalgorithms)。EricTopol是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總監與創始人。根據他的研究回顧發現,相比於2017年整年僅有兩項AI...

科學家從頭設計人造IL-2抗癌蛋白 毒性小於天然IL-2

2019-01-14 / 記者 彭梓涵
來自華盛頓大學(UV)西雅圖蛋白質設計研究所(IPD)發表在《Nature》的研究指出,他們透過計算程序從頭設計了新的蛋白質Neo-2/15,其模仿關鍵免疫調節介白質素(interleukin-2,IL-2)、IL-15並特異的結合IL-2Rβγc。Neo-2/15在黑素瘤和結腸癌的小鼠模型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活性,並且減少毒性和未檢測到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腸道菌相能預測你的年齡!?

2019-01-14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1),全球前五大人工智慧公司英科智能(InSilicoMedicine)的執行長AlexZhavoronkov率領團隊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群是一種準確的生物時鐘,會隨著年齡有一定的改變,未來可能可以透過腸道菌相預測大多數人的年齡。在腸道的數十億的細菌具有可調節消化功能到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的能力。但科學家對於腸道中的微生物組是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所知甚少。位於美國羅克維爾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興科技...

《Cell Host&Microbe》科學家開發通用型伊波拉病毒療法

2019-01-12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9),綜合產官學界的科學家共同開發出有一款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能夠保護動物免受伊波拉病毒屬中Bundibugyo、Zaire和Sudan等三種病毒株的致死性感染,未來有機會成為第一種通用型的伊波拉病毒治療方法。該研究發表於《CellHost&Microbe》中。 自197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RepublicofCongo,DRC)首次爆發疫情以來,已發生20多次伊波拉病毒...

中國雲南蝙蝠肝中發現類伊波拉病毒

2019-01-10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7),新加坡杜克-NUS醫學院(Duke-NUSMedicalSchool)與中國的科學家在中國蝙蝠的肝臟中發現與伊波拉病毒同為線狀病毒科的新型病毒,將其命名為勐臘病毒(Měnglàvirus,MLAV),並發現該病毒與伊波拉病毒一樣需要經由NPC1(Niemann-PickC1)蛋白來侵入人體細胞。該研究發表於《NatureMicrobiology》。 惡名昭彰的伊波拉病毒(...

一箭雙鵰!! 三陰性乳癌新靶點 解決兩種癌症生長機制

2019-01-07 / 記者 彭梓涵
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分泌蛋白Tinagl1抑制了兩種導致三陰性乳癌(TNBC)侵襲性和抵抗治療的途徑。此機制是透過Tinagl1阻斷整合素(Integrin)/FAK和EGFR這兩種途徑,使癌症逃避治療的補償機制被抑制。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CancerCell》期刊上。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的癌症,佔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2%至17%。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俱有高複發率和較少的治療選擇以及癌症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