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竟可控制我們的基因
2018-01-22 / 記者 徐淨
腸道微生物是近幾年非常重要火紅的研究方向之一。近日,來自英國Babraham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腸道中的有益細菌能夠「控制」我們細胞中的基因。這項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指出,來自細菌的化學訊息能夠改變「整個人類基因組中的關鍵化學標記(chemicalmarkers)」。透過這種交流方式,腸道細菌可以幫助對抗感染及預防癌症。具體來說,在這項研究中,由Pa...
選擇性清除巨噬細胞 可抑制腫瘤超早期轉移
2018-01-16 / 記者 徐淨
近日,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SchoolofMedicineatMountSinai)JulioAguirre-Ghiso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乳腺周圍健康乳房組織中存在的巨噬細胞,在早期乳腺癌細胞轉移起著重要作用,甚至操縱了乳腺癌的超早期轉移(腫瘤形成之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巨噬細胞越多的腫瘤,預後越差;巨噬細胞不僅阻止T細胞攻擊腫瘤細胞...
不須鑽進頭骨 即可進行腦部手術
2018-01-15 / 記者 李虎門
拿大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ofCalgary)霍奇基斯腦科研究所(HotchkissBrainInstitute)於近日宣稱,可在不切開皮膚或鑽進頭骨的情況下,進行原發性顫抖症(EssentialTremor)的手術治療。圖片來源︰UniversityofCalgary原發性顫抖症是動作障礙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症,患者通常使用藥物治療。不過,對一些患者而言,藥物不能發揮作用,從而使顫抖變得嚴...
最新低溫3D列印技術 可仿製腦、肺等器官特性
2018-01-15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CollegeLondon)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利用低溫3D列印技術來複製生物結構,並可用於組織再生及複製器官。此種技術,是研究人員透過二氧化碳的凝結固態(乾冰),將3D列印的油墨溶液快速冷卻到其凝固點以下來實現的。解凍後,凝膠形成的軟組織和身體組織一樣柔軟,但不會因自身重量而塌陷。 研究人員之一AntonioEliaForte表示,「低溫技術是這項技術...
歷經20年觀察 俄團隊發現具有46條染色體的蝴蝶
2018-01-12 / 記者 李虎門
最近,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動物學研究所昆蟲學家VladimirLukhtanov與莫斯科大學昆蟲學家AlexanderDantchenko,針對一種常見蝴蝶進行分析之後發現,它們原來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而且擁有非常特別的基因體。 目前,研究團隊確定這一新物種的蝴蝶是屬於眼灰蝶屬,學名為Polyommatusaustralorossicus,主要分佈在俄羅斯南部的高加索山脈北坡區域。該項研究結果,已發...
《NEJM》:鮮胚 VS 凍胚移植 兩者無明顯差異
2018-01-11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中國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陳子江團隊,有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成果-「排卵正常的不孕症患者及其移植凍胚與鮮胚的比較」。目前,該文章已於《NEJM》(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期刊上發表。這些年,「全胚冷凍策略」(Freeze-Allstrategy)成了生殖醫學領域關注的議題。而陳子江團隊也投入相關的研究,並於2016年《NEJM》發表了一篇文章,首...
《Nature》解析促進阿茲海默症惡化兇手!
2018-01-09 / 記者 徐淨
近日,來自德國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究中心(DZNE)和波恩大學的研究證實,大腦中免疫系統引發的發炎反應促進了阿茲海默症的惡化。此篇文獻於近日發表於《Nature》。作者MichaelHeneka表示,「我們的證據直接地證明了先天免疫系統的啟動與阿茲海默症病理發展過程之間的關係。」「總結來說,我們的發現表明,大腦炎症並不只是一種旁觀現象(bystanderphenomenon),而是疾病惡化『有力的促進...
《Brain》阿茲海默致病蛋白會擴散
2018-01-09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在最新一期《Brain》期刊上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的致病蛋白—Tau蛋白會在患者大腦中擴散,從一個神經元傳播到另一個神經元,從而引發癡呆症狀的加重。這一突破成果,歸功於大腦影像技術的發展—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讓科學家能夠觀察患者的大腦,不再依賴解剖已去世患者的大腦。 一般而言,科學家針對Tau蛋白在大腦...
工程師從胚胎發育學習寫程式
2018-01-04 / 記者 徐淨
組織工程領域已經發展到可使用3D列印來製造人體組織,如骨骼和肌肉,但是這些結構往往缺乏真實人體組織的關鍵結構特徵。因此,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正在嘗試一種新的方法,試圖重建早期發育階段模板,作為基礎使細胞自行摺疊成必要的結構。研究成果於近日刊登在《DevelopmentalCell》,團隊解釋,他們首先將老鼠或人類細胞製成基質纖維薄層(matrixfibers),藉由「DNA編程細胞組裝」(...
《Nature》美團隊利用超音波追踪體內微生物
2018-01-04 / 記者 李虎門
人們身體是微生物等小型有機體的家園,尤其微生物在人們健康方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利用聲音來追踪微生物的新方式。昨(3)日,一篇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科學家針對微生物進行生物工程改造,使微生物接觸到超音波時,會發出特定的聲音。這一做法,讓追蹤微生物一事,變得十分輕鬆。以往,若要使用微生物來輸送藥物,醫師需要確切知道這些微生物的位置。不過,這是一個挑戰,因為微生...
日團隊新發明 運用新型凝膠傳遞胰島素
2018-01-04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等機構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材料,可以根據血糖變化自動釋放胰島素。這款新材料若能在人體臨床試驗成功,糖尿病患者將不必再頻繁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主因,由於人體不能正常分泌調節血糖的胰島素導致的,許多患者需要時常監控血糖的變化來注射胰島素。有時,患者一天需要注射多達4次,對患者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據外電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與東京醫科牙科大學合作,共同開發一種將苯硼酸和高分子凝膠相結合...
不僅會伏地挺身,還會流汗!
2018-01-02 / 記者 李虎門
當人感覺到熱的時候就會開始出汗,只要體內超過一定的溫度,就會藉由排汗來調節體溫,降低體熱。不過,你知道現在連機器人也會流汗嗎? 據外電報導,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稻葉雅幸(MasayukiInaba)團隊,於近日開發出與日本人相符的骨骼肌肉構造的機器人。並且,該機器人可模擬人的姿態和動作,靈活度為傳統人形機器人的6倍,還擁有自動冷卻系統,在移動的過程中「出汗」來降溫。該款機器人名為Kengoro,身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