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總共納入61名受試者,包含12名PDD患者、12名DLB患者、37名對照組,以IMR量測血中Aβ42、總tau蛋白、p-tau181、α-突觸核蛋白(α-syntau, α-syn)。
該研究透過帕金森症狀衡量表(UPDRS)、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侯恩亞爾分級表(Hoehn-Yahr Scale)為受試者進行評估與分級。
研究數據顯示,PDD患者血中的α-syn濃度高於DLB患者和健康受試者,DLB患者的p-tau181血中濃度高於PDD患者和健康受試者,各組間Aβ42和總tau蛋白含量無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指出,PDD患者的Aβ42與p-tau181相乘平均低於健康對照組,α-syn與p-tau181相乘以及Aβ42與α-syn相乘則高於健康對照組與DLB患者。
若將血中生物標誌物與臨床評估量表UPDRS、侯恩亞爾分級表進行比較時,UPDRS若加上α-syn可將區分PDD、DLB患者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提升;若單純考慮血中生物標誌物,則Aβ42與p-tau181相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最好。
該研究指出,運用IMR量測血中p-tau181和α-syn與臨床常用的帕金森症狀衡量表結合使用時,可能可以作為區分PDD和DLB的依據。
PDD、DLB和阿茲海默症難區分 血檢促早期診斷
過去PDD和DLB在臨床上診斷完全是仰賴臨床判斷,透過症狀演變歷程來做判斷,醫師經常是採用「一年原則」來診斷病因,當動作障礙症狀與失智症狀在一年內出現,屬於DLB,如果超過一年,就屬於PDD。但初期的失智症狀難以察覺,「一年」的時間不好判定,造成病因不易判別。
對疾病早期患者來說,PDD、DLB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臨床、神經病理學症狀有許多重疊,透過多巴胺轉運體(DAT)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SPECT)、正子斷層造影(PET)、MRI等影像檢測並非常規可使用,也不具有足夠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來區分這些疾病。
目前也正積極研究運用檢測腦脊髓液(CSF)中Aβ42、總tau蛋白、p-tau181等指標來分析阿茲海默症、DLB與PDD,但過去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和DLB患者的腦脊髓液十分相似。
研究人員指出,因此透過IMR檢測血中生物標誌物,可促進醫師做出正確的病因診斷,及時給予病患正確的治療。
論文: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530035/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