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將透過輔導機制,協助新創解決進入臨床試驗的兩大挑戰,包含提供完善的資料準備與試驗設計調整,確保順利進入「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另外是媒合最佳的試驗場域與醫師,協助溝通試驗需求,確保試驗流程順暢。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表示,工研院攜手醫療機構共同打造「臨床試驗綠色通道」,主要是為了解決生醫新創在推動創新技術與產品時,常遇到臨床試驗週期過長而承受沉重的資金壓力。
莊曜宇指出,因此工研院以三大關鍵策略全方位推動新創產品快速進入市場:第一,更廣泛的醫院夥伴,涵蓋國內從北至南4大醫療體系,共11家醫院,滿足不同類型的臨床需求。第二,專業輔導團隊,除工研院既有專業技術團隊外,亦推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策略夥伴提供協助,針對各類產品(如藥物、醫療器材、化粧品、保健食品)的臨床試驗需求,提供專業諮詢與輔導。第三,高效臨床試驗機制,為確保審查流程順利進行,各院臨床試驗中心均指派專屬對接窗口,加速審查程序。
莊曜宇表示,此外,工研院將整合臨床試驗輔導經驗,建立標準化作業模式,協助創新醫療技術商品化。
同日,工研院亦舉辦「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邀請台灣微創醫材法務長蔡德暘、炳碩生醫處長高良瑋、萊鎂醫前瞻研發副總黃振寧分享非典型先導性試驗、智慧醫材軟體審查的準備經驗以及國外臨床試驗經驗。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