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免疫轉譯醫學研討會

富禾生醫精準診斷、再生醫療助攻自體免疫疾病 風濕科醫師現身說法

日期2025-04-0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3月22日,富禾生醫舉辦2025免疫轉譯醫學研討會,由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右)主持,邀請到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中)、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左)現場演講,以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陳信華線上演講。(攝影/吳培安)
 
日前(22日),富禾生醫(7773)舉辦2025免疫轉譯醫學研討會,邀請到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陳信華,分享自體免疫疾病在臨床診斷的挑戰,以及將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趨勢。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表示,富禾生醫主要聚焦於精準診斷、再生醫療,專注於免疫系統相關服務的創新研發,目標是希望透過與臨床醫師的緊密合作,以嚴謹的臨床試驗證實療效,達成免疫細胞療法落實之目標,目前已發表8篇學術論文。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也指出,癌症治療與自體免疫疾病如一體兩面,前者是患者免疫力過低、後者則是過高,都有機會透過免疫功能分析平台 (Immunoprofiling),為醫師提供精準診斷的依據,在療程中帶給病患創新的個人化醫療服務。此次活動也是富禾生醫在癌症治療外,首次聚焦於自體免疫疾病而舉辦的研討會。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
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攝影/吳培安)
 

陳明翰:富禾AI精準分析助力克服自體免疫疾病診斷挑戰

 
陳明翰醫師於演講中,介紹了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與類風溼關節炎(RA)等自體免疫疾病,在臨床上診斷不易的困境,以及富禾生醫所開發的免疫功能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
 
陳明翰首先指出,SLE可能由遺傳、環境或病原體誘發,且屬於全身多發性的發炎症狀,治療決策相當複雜。不僅如此,SLE的診斷是依據一套複雜的分類評分系統,無法依據一兩個指標就判定患者確診,不僅非常倚賴醫師的專業經驗,國際上的分類診斷標準也會同時不斷更新。
 
另一方面,RA除了發生在關節,也可能出現其他器官症狀,包括眼睛、心臟、肺臟、血管等。雖然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減緩病情進展,但它與其他肌肉骨骼和自體免疫疾病具有相同的臨床特徵,或是與其他疾病共存,鑑別診斷也很複雜。
 
因此,陳明翰與富禾生醫合作,應用整合深度學習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使用幾十名SLE和RA初診患者與健康人的少量周邊血液樣本,建立了辨識準確率極高(AUC趨近1)的演算法,且發現這兩類疾病雖然成因複雜,但發生混亂的免疫細胞族群其實具有特異性(specificity),相當具有臨床應用的潛在價值並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
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攝影/吳培安)
 

陳信華:CAR-T潛力受矚!國際投入自體免疫疾病次世代療法開發

 
陳信華醫師則分享,近年來CAR-T療法除了在血液癌症和實體瘤,也在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上展現初步成效。他指出,自體免疫疾病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患者的自體B細胞失控,相較於相對龐大的腫瘤細胞團,將CAR-T應用在此類疾病的治療,在副作用及疾病復發的風險理論上都更低,也有機會達成組織的深度清除。
 
目前在臺中榮總,有一支將CAR-T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治療的團隊,他們也參與諾華(Novartis)在臺灣的臨床二期試驗,目標適應症包含了SLE、特發性發炎性肌炎(IIM)和硬皮症(SSC);團隊也由醫師發起之臨床研究案(IIT),將CAR-T應用在SLE治療上。
 
現在進入自體免疫疾病臨床試驗的CAR-T療法,主要都是自體CD19 CAR-T,雖然已經觀察到初步療效,但依然存在著藥價昂貴、副作用過強、患者需接受淋巴清除化療等未滿足需求。現在,已有國外的研究團隊使用異體來源CAR-T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並初步取得積極成效的案例。
 
此外,國際上也有團隊試圖使用脂質奈米粒子(LNP)包裹mRNA、在患者體內生成CAR-T細胞,或者嘗試改用嵌合抗原受體自然殺手細胞(CAR-NK)、嵌合性自體抗體受體T(CAART)、T細胞接合器(TCE),來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陳信華
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臺中榮總數位醫學部主任陳信華。(本圖翻攝自臺中榮總網站)
 

李建謀:創新ACC細胞、間質幹細胞、外泌體 皆有望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會中,富禾生醫董事長趙毅與總經理李建謀,也於活動中介紹富禾生醫近期的新進展。趙毅分享,EBV CD8 T細胞技術已於去年取得台灣專利,預計今年可取得國際專利。
 
李建謀則說明,富禾生醫研發多年的免疫功能分析平台,利用多達一千種抗體標記細胞表面蛋白質的流式細胞儀,將患者周邊血中的免疫細胞分成上千種,再以AI機器學習統整數據,將複雜的分析結果轉換成臨床醫師能夠參考的形式,他也期待與陳明翰醫師的臨床合作,未來能夠轉化為軟體醫材(SaMD)產品,成功落地。
 
除了精準診斷的投入,富禾生醫的再生醫療產品中,也有多項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有關。其中,以臍帶血培養出的間質幹細胞衍生、應用抗體細胞偶合(ACC)技術製成的ACC Vg9d2 T細胞,能夠精準辨識特定細胞加以攻擊,且副作用有望比CAR-T更低。
 
最後,針對近年臺灣掀起熱潮的外泌體,富禾生醫也在投資人的寄望下投入開發。其利用免疫細胞的衍生外泌體,已完成CD9/CD63/CD81標記加上電子顯微鏡影像、奈米粒子追蹤分析(NTA)、microRNA分析鑑定,未來也希望能夠投入腫瘤、醫美、神經退化性疾病(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肌少症治療。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攝影/吳培安)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