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臺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日日破千,除了持續增加疫苗覆蓋率降低中重症的發生,重症治療的發展再度備受重視。
今(21)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於「台灣再生醫學多元影響力論壇」中,提出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所具有的免疫調節功能,有望成為治療重症患者免疫失調和肺損傷的潛在療法。
巫康熙的醫學背景為兒科,從2007年起和訊聯生技合作,持續進行MSC在體外、動物和人體實驗,特別是胚胎相關的MSC。
巫康熙表示,臍帶MSC在細胞培養上特別容易,且國際治療經驗上已經展現在良好的品質管控下,MSC治療具有安全性,且可異體使用、排斥性較低,可由捐贈者提供細胞,在治療功效上還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潛力。
巫康熙強調,以新冠肺炎重症而言,並不是病毒本身殺死患者,而是病毒引起的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造成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和器官損傷,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使患者的免疫系統回到平衡,這也正是MSC能夠發揮效益的地方。
目前,巫康熙經手了3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細胞治療,其中一位是BMI超過30的肥胖患者,還有一位是超過70歲的洗腎患者,原本都是死亡率很高的新冠重症患者,但在臍帶MSC的靜脈輸注治療下,最後都平安出院。
巫康熙表示,除了新冠肺炎,MSC在氣喘、免疫失調、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等免疫疾病,或是在肺損傷和肺部纖維化上皆有免疫調節效果,期待未來能以臨床試驗結果,證明MSC的治療潛力。
(報導 / 吳培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