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長暨高醫副校長吳登強教授在開幕致詞中表示,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再生醫療與精準醫療,目標希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精準健康及科技防疫不可或缺的一員,無論最近很火熱的外泌體,或是癌症檢測、各種藥物篩選平台,國內都有重大的突破。因此,生醫人才的培養及需求、如何與國際趨勢接軌等等,皆是重要的課題,期許業界持續強化自己核心競爭力,共同提升產業升級。
首先,由高醫再生醫學與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執行長何美泠教授分享,外泌體於退化關節炎的應用與突破,先前研究著重於利用脂肪幹細胞(ADSCs)治療,但發現細胞分泌的外泌體更有助於軟骨生成,尤其許多研究指出外泌體內的miRNA (miR-140-5p, miR-135b與miR-100-5p)對於軟骨生成有明顯的幫助,並在動物實驗中看到利用ADSCs分泌的外泌體給予治療,實驗組膝蓋功能有明顯改善,且增加軟骨生長,有效降低身體免疫反應,若在缺氧環境下改善結果更加明顯。
永立榮生醫總經理黃效民則分享,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與趨勢,目前全球再生醫療市場規模約800億美金,且每年以16.3%幅度增長;對應之人力需求也攀升。現今諾華(Novartis)已有4款細胞製劑拿到許可,且以自體為主,也有少許CAR-T之技術成功案例,台灣應從中思考如何突破。
他進一步指出,首先,細胞治療發展的關鍵在於製程技術,包含細胞分離與純化、細胞培養,細胞分化,功能性測試等,都需要以基礎科學去支持。此外,異體細胞治療或許是機會,國際現況是核准的異體細胞治療產品不多,例如CAR-T,發展空間大但挑戰高,未來在亞洲掀起風潮的外泌體研究應會是細胞製劑的新星。
回到基礎科學上的細胞培養,食工所的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研究員許瓈文博士分享最基本的培養基與血清的選擇,很多研究會忽略最基本的操作以致細胞培養不佳,從最基本的血清內內毒素、血紅素含量,抑或是培養基的pH值、細胞代數維持等皆會影響細胞生長,實驗中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謹慎處理。
此外,食工所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細胞單元主持人張育甄,亦分享細胞品質管理的重點,包含微生物偵測、細胞株鑑定、細胞品質管理建立。例如細胞培養不能有微生物生長,但實務上卻常忽略細胞株鑑定步驟,許多期刊指出細胞株鑑定的重要性,不但影響實驗再現性與精準度,目前業界會稽核要求做鑑定,以確保細胞製劑產品的穩定性。
仲恩生技副總經理吳依萍則針對代用血清使用提出建議,仲恩專注於脂肪間質幹細胞藥物開發平台。在細胞製劑中須證明無異種來源,若使用胎牛血清於細胞製劑中,最終須證明其終端產品無胎牛血清殘留;而基於成本考量,無血清培養或人類血小板裂解液即成為新的選擇與趨勢。目前兩種方式皆有臨床案進行,建議業界可根據細胞產品屬性與應用選擇合適的代用血清產品。
除了幹細胞,另一市場熱門議題為CAR-T,宇越生醫科技副總經理郭正宜表示,CAR-T已應用在血液腫瘤與急性淋巴癌治療,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主要針對B淋巴細胞表面抗原CD19作為靶點,日前與三總合作已有成功治癒案例。目前國外CAR-T細胞治療法技術門檻高且費用昂貴,宇越生技選擇回台灣發展,期能縮短CAR-T細胞製劑之往返時間,亦讓治療費用下降,增加病友醫療治癒機會。
長盛科技張哲堯博士亦說明,現今AI與雲端系統當道,提倡無紙化,如何建立細胞治療數位管控系統亦顯重要,因此在無紙化的時代,生技業更應著力於以AI搭配雲端系統發展,如何數位串起場域中的人、事、物以及大量數據分析與儲存,縮短工作時間及提升效率,追求與全球生技產業同步。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