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陽明交大、成大「核酸藥+胞外體」創新療法 精準攻擊胰臟癌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10-25
左起:陽明交大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暨玉山學者李利、陽明交通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黃奇英、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沈延盛。

近(23)日,由陽明交大、成功大學醫學院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針對胰管腺癌(PDAC)的最新精準治療策略。他們將具雙重靶向特性的胞外體(dtEV)作為載體,搭載數個具療效的RNA核酸藥物,精準靶向胰管腺癌,並在動物實驗驗證抑制腫瘤、延長存活期的初步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研究是由陽明交大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暨玉山學者李利領軍,攜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黃奇英,以及成功大學醫學院沈延盛院長,組成跨校研究團隊完成。
 
在此次發表的研究中,團隊提出了一種應用新式生物製劑的精準醫療解決方案。其利用「奈米孔道電轉染技術平台」,將特定質體DNA轉染細胞,大量釋放工程化的dtEV。
 
這些dtEV能夠攜帶高劑量的治療性RNA核酸藥物,且胞外體表面具備經過人工修飾的靶向蛋白,該蛋白可與組織靶向胜肽融合,並能結合人源化單株抗體,實現了精準攻擊胰管腺癌腫瘤細胞,且具深入穿透癌組織的特性。
 
研究結果顯示,攜帶治療性RNA核酸藥物的dtEV,能夠有效抑制小鼠體內的胰管腺癌腫瘤。
 
在以細胞源性(CDX)或患者源性異種移植物(PDX),所建立的小鼠原位異體胰臟癌實驗中,將dtEV與低劑量的化療藥物吉西他濱(Gemcitabine)一同使用,成功抑制了模擬胰臟癌病患晚期癌症的大型腫瘤,以及小鼠體內的轉移病變,並延長了動物模型的存活期。
 
研究團隊表示,這種治療方法能夠生產具特定靶向性的核酸生物製劑,將多個治療性RNA藥物傳遞到大型實體腫瘤,具有量產及臨床應用的潛力。目前研究團隊正將此研發成果產業化,期待能應用於臨床治療,並尋找合適的生技公司進行技術移轉。
 
胰管腺癌是胰臟癌中最普遍的亞型,僅有少數患者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但復發率極高。研究團隊指出,目前胰臟癌治療最大的挑戰在於效果不佳,其主因為腫瘤纖維性高且緻密,使得藥物不易到達腫瘤區域;此外,胰臟癌伴隨著多種基因突變,使得單一藥物無法有效清除腫瘤,最後導致復發。
 
原始研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2402-3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