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刀型貧血新解?! 諾華分子膠降解劑動物研究登《Science》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7-08
(圖片來源:網路)

美國時間4日,諾華生醫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NIBR)的研究團隊,在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一種分子膠降解劑(molecular glue degrader)的小分子藥,在動物實驗證實能夠提升胎兒血球蛋白(HbF),具有治療鐮刀型貧血(SCD)的潛力,有望成為價格更低、可近性更高的SCD療法。
 
這項研究由NIBR血液學副主任Pamela Ting帶領40名共同作者組成的團隊發表,其中也包含了去年加入安進(Amgen)的NIBR前總裁Jay Bradner。Bradner從多年前就開始研究SCD的小分子藥,15年前他就曾和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Stuart Schreiber教授合作,研究組織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HDAC inhibitors)在SCD的治療潛力。
 
雖然諾華(Novartis)曾經像是Vertex Pharmaceuticals與CRISPR Therapeutics那般,嘗試利用CRISPR基因編輯開發SCD療法,也在去(2023)年發布了有希望的初步臨床數據,但仍決定先擱置基因編輯計畫;Ting也認為,CRISPR療法的治療要求較高、價格也較貴,對於醫療服務不足的社區及中低收入國家,例如非洲及其他地區數百萬名患者,幫助並不大。
 
在此次發表的研究中,團隊是利用小分子藥調節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誘導HbF的生成,並透過分子檢測、老鼠及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AlphaFold蛋白質模擬、X光晶體學等實驗方法進行驗證。
 
他們從3千種化合物結構庫中,篩選靶向cereblon的潛力藥物,cereblon是E3泛素連接酵素複合物(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的組成元件之一,他們經由細胞檢測方法,確認數十種可以調升HbF的候選分子,最後再將目標縮減到剩下一種靶向WIZ轉錄因子的化合物,並將其命名為dWIZ-1。
 
研究團隊表示,WIZ是一種未曾被識別過的HbF表現抑制因子,而dWIZ-1能將WIZ導向cereblon-泛素連接酵素複合物,誘發標靶蛋白的降解。隨後,他們又在後續的實驗中,將化合物修飾成新的分子,並改名為dWIZ-2。
 
此研究的亮點,在於團隊將dWIZ-2投藥3隻食蟹猴(cynomolgus monkey)身上,並在28天的監測期中,發現牠們的周邊網狀細胞(peripheral reticulocyte),都出現穩健且激烈的γ球蛋白編碼基因表現上升與HbF生成,且未觀察到細胞毒性。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了WIZ直接結合在β球蛋白位點的證據。Ting表示,球蛋白位點看起來對於WIZ的喪失非常敏感,且和BCL11A的結合位高度重疊,BCL11A也是Vertex已獲批的CRISPR基因編輯療法Casgevy鎖定的標靶。
 
Ting表示,雖然這項研究還有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例如WIZ會自然地與基因體中許多位點結合,但依實驗結果來看,當他們試圖調節WIZ時,顯現出的效果相當溫和,值得未來繼續研究與探索。
 
美國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鐮刀型細胞轉譯研究計畫主任Vivien Sheehan則表示擔憂。他認為,雖然諾華這項成果看起來有希望,但目前數據很難顯示HbF誘導在人體的效果會到何種程度;此外靶向WIZ的非專一性效應,可能會引起紅血球中數百個基因的表現變化,因此在進入臨床階段之前,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
 
參考資料:
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gee-wiz-novartis-glue-degrader-drug-candidate-for-sickle-cell-shows-promise-in-animal-studies/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