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攬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生醫動態
【公告】編輯部搬遷啟事
免費登錄「生醫公司資料庫」
《環球生技》生醫ESG報導專區上線
農業生技
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
農科園區參加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 拓展銷售通路
2020-10-31/
新聞中心
農科園區參加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拓展銷售通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PABP),座落於屏東,全區佔地233公頃,是臺灣唯一國家級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具有完善的軟硬體規劃,迄今已吸引105家農業生物科技企業投資進駐,為全球唯一成型的農業高科技產業聚落。今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嚴選園區內九家廠商共同參加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會議,推展國內廢棄物再生利用及相關機能性原料、產品之產業推...
台灣精品獎
安盟ApolloVueR S100 獲選第29屆台灣精品
2020-10-28/
記者 王柏豪
經濟部第二十九屆「台灣精品獎」選拔結果今(27日)下午出爐,共有252家企業433件產品獲得殊榮,甫獲(9月)美國FDA醫療器上市許可認證,安盟生技開發設計的全球最高解析活體光學影像ApolloVueRS100系統獲選入,展現了臺灣光學結合生技之高科技智慧解決方案的國際實力。經濟部的「台灣精品獎」選拔,在國際間享有極高聲譽,該「MIT」台灣精品標章,已經成臺灣創新價值產品的共同品牌,獲獎產品可使用...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全球再生醫療「轉大人」 產業規模化、建立商模為關鍵決勝點
2020-10-22/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昨(21)日,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舉辦「推動國際再生醫療產業跨領域合作論壇系列二:全球是否準備好再生醫療產業規模化?」,邀請到臺灣日立亞太梁琼瑜總經理、諾華(Novartis)腫瘤亞太區細胞與基因治療MarySrethapakdi商務總監、龍沙集團(Lonza)細胞與基因技術部AlbertoSantag...
臺北生技小聚
數位醫療
北醫、安盟、商之器、雲想跨ICTx醫療深水區 助醫療科技落地化
2020-10-14/
記者 劉端雅
今(14)日,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第四場論壇,以「邁出醫療科技深水區」為題,邀請國內具潛力的醫療科技業者,分享各自開發之應用,從研發到與醫院落地和鏈結時的經驗。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珮表示,今年臺北生技小聚已經邁入第四場。(攝影/林嘉慶)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副局長吳欣珮致詞表示,今年臺北生技小聚已經邁入第四場,希望這場交流論壇,讓醫療與科技業者都有更多的激...
產業新訊
產業
新冠肺炎
中研院領產學研共組抗疫大平台 研發到應用歷程總回顧
2020-09-30/
記者 劉端雅
7月25日,中研院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期間,舉辦新冠肺炎系列講座,邀請八位參與計畫的專家群,分享在新冠病毒檢測、老藥新用、抗體、小分子合成、疫苗、抗原、動物模式等研究成果。撰文/劉端雅、彭梓涵 攝影/林嘉慶自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全球以來,中研院一直與時間賽跑,快速投入研發快篩檢測、藥物與疫苗等解決方案。7月25日,中研院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舉辦...
產業新訊
產業
BioHub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全臺最大生醫新創加速基地落成
2020-09-30/
記者 劉端雅
7月23日,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BioHub),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啟動「生醫新創加速基地」儀式,邀請多位產官學研代表共襄盛舉,見證全臺最大的生醫新創加速基地正式成立,強化創新的生態體系,繼續推動生醫產業的發展。撰文/劉端雅 攝影/林嘉慶7月23日,兼負協助生醫團隊研發和育成之重任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BioHub),於2020亞洲生技大展期間啟動「生醫新創加...
公司報導
新銳公司
筑波醫電開發非染色組織病變檢測系統
2020-09-30/
記者 劉端雅
筑波科技董事長許深福,憑藉30多年通訊經驗和商業的敏銳度,結合物聯網(IoT)、演算法等,跨足醫療器材領域,在2018年成立筑波醫電(AceBiotek),並將普遍用在航空保安、軍事、資通訊的太赫茲波技術(Terahertzwave,THzwave)應用在生醫領域,盼為人類的健康作出貢獻。撰文/劉端雅臺灣資通訊(ICT)產業一直在全球大放異彩,世界聞名。工研院預估2020年臺灣ICT產業產值將達1...
產業報告教室
生醫知識庫
憂鬱症
心理健康
憂鬱症2030全球第一大病 整合精神疾病產業鏈不容緩
2020-09-30/
記者 李林璦
臺灣2018年精神疾病患者多達273萬人,隨著高齡社會、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失智症、憂鬱症人數越來越多。8月19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環球生技月刊主辦之系列產業報告教室,也邀請InformaPharmaIntelligence首席顧問蕭鳳鳴、新旭生技副總經理戴晶瑩、明日智醫創辦人洪碩宏、鳴醫專案經理李侑謙、宏智生醫科技技術長翁昌新,多位國內外專家一同分享,如何從預防、診斷到藥品...
封面故事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
數位醫療
新銳公司
鳴醫創FarHugs 最暖心遠距抱抱平台
2020-09-30/
記者 李林璦
鳴醫股份有限公司(MEDIOT)於2017年4月成立,打造了臺灣第一個共享式健康通訊平台,提供通訊心理診療服務──FarHugs遠距抱抱平台,將心理醫療資源分級式的以衛教、諮詢、診療三種模式導入民眾的生活中,成為民眾的「口袋醫療」,不僅讓醫療院所的醫病關係延伸,也建立民眾對於數位與醫療結合的習慣與認知。撰文、攝影/李林璦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已明顯對人們心理健康造成衝擊,米蘭聖拉斐...
公司報導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創新創業核心」 助力研究團隊挖掘CEO
2020-09-30/
記者 劉端雅
生技研究團隊要將研究成果技轉,以實現商品化,應用到患者身上,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創業,更是困難重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旗下的創新創業核心(Innovation&EntrepreneurCore,IEC),協助研究團隊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助團隊快速創業。撰文/劉端雅 圖/DCB提供 DCB成立36年來,衍生(Spin-Off)出5家公司,包括:台康、尖端、昌達、啟弘和...
公司報導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 +日本FBRI 助建立臺灣異體細胞治療SOP
2020-09-30/
記者 巫芝岳
DCB前瞻計畫中,由周峰正和盧信霖兩位研究員分別帶領的「低免疫原性iPSC」、「異體CAR-T療法」研發團隊,以異體細胞治療為題,投入目前國內業界仍不易跨入的前瞻領域。在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推進機構」(FBRI)的協助下,兩團隊也期望習得日本十年來的發展經驗,為臺灣建立品管相關SOP,助力國內細胞治療產業發展。撰文/巫芝岳 圖/DCB提供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ViewResearch最新報告...
公司報導
生技中心
專題報導
DCB
DCB 創新前瞻計畫 4大潛力技術大公開
2020-09-30/
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自2005年起開始執行創新前瞻計畫,推動許多潛力技術走向產業化。本文列舉四項DCB極具發展潛力的研究項目加以介紹,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市場首見(First-in-Class)新藥、雙特異性抗體技術平台、偏頭痛市場首見抗體藥、實體腫瘤治療平台Anti-GloboH/IOblockerCAR-T等,鎖定在肺部纖維化、腦部疾病、偏頭痛、實體腫瘤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第一頁
上一頁
47
48
49
50
5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3第二屆環球生技臺灣CEO獎
活動列表
查看更多
ESMO免疫腫瘤學大會 (ESMO IO大會2023)
2023-12-06
華廣(4737)法人說明會(111/09/07)
2023-12-06
【生物產協】CDMO業界交流會
2023-12-08
再生醫療雲聯盟成立大會
2023-12-12
【臺北醫學大學】2023全球生醫健康企業家班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