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3 政府急凍? 興櫃公司掀風暴!?
Vol. 6
Vol. 5
Vol. 4
Vol. 3
Vol. 2
Vol. 1
Vol. 3
2013-09
政府急凍? 興櫃公司掀風暴!?
櫃買中心內部傳出大刀舉向生技興櫃股?
財務變動、業務交易、不當股價、母子公司、海外控股操作、大陸投資都嚴審,只以財務營收為導向的監理機制,是否將扼殺新興研發投入型的生技產業?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生策會「台灣上市櫃 生醫企業標竿評比」
生策會「台灣上市櫃生醫企業標竿評比」出爐,獲利績效、新藥臨床進度、國際合作實力等指標,協助投資者篩選基本面優質的長期投資標的。文/王柏豪儘管櫃臺買賣中心(OTC)祭出了"強化興櫃公司櫃登錄之後的監督審查機制",讓興櫃市場面臨整頓的挑戰。不過,以主管機關的思考反推上市櫃公司,或許也可幫助投資者尋找適合的長期投資標的。就生策會與生策中心最新發表的「台灣上市櫃生醫企業標竿評比指標觀察...
封面故事
整頓興櫃生技類股 新制財務風險大體檢
OTC“強化興櫃公司之財務業務監理機制既發揮輔導證券商職能”新制草案內容,多數生技公司財務面臨不符資格,政府卻又尚未針對相關處置辦法和規範提出解釋,一旦依照目前所發布新制檢查項目執行,未來,若沒有相關適當配套措施,許多生技公司恐將有被迫退出興櫃市場的危機。文/鄔麗.巴旺9月3號,天氣總算在連日大雨後放晴;台股生技族群隨著國際大盤資金預期美國QE開始退場而修正的賣壓回檔後,重...
封面故事
政府急凍?興櫃公司掀風暴 !?
一紙「強化興櫃公司之財務業務監督監理機制暨發揮輔導推薦商職能」,原「財務業務重大事件檢查表」改為「興櫃財務業務檢查表」,重點監理申請公司內控與財務相關問題,據悉明年元月實施。新制分級限時要求券商新制緩衝期間內,完成已申請各公司補件。櫃買中心內部傳出大刀舉向生技興櫃股?轉上櫃?先退一次再來!財務變動、業務交易、不當股價、母子公司、海外控股操作、大陸投資都嚴審,上市/櫃預審制度提前在興櫃市場先設障。監...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天時、地利、人不合的蝴蝶效應
台灣生技業最近被基因科技風波掃到「颱風尾」,也挺灰頭土臉的。基因科技借殼、逐利、套利、股權爭奪、個人恩怨,類似事件其實在房地產、電子業、網路業都出現過,也不是太新鮮的案例。我曾反過來問自己,如果是一群良善、團結的團隊,用同樣的借殼上市讓事業獲得重生,大家又會怎麼看待呢?成王敗寇,永遠不變的道理,它可能變成了成功的典範,而不是失敗的教訓。一座擁有天時、地利的樓閣,因為一些不合的人走了火,瞬間就燒成了...
View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顧曼芹
掌握大藥廠開放性研發模式的合作商機
開放性研發模式(OpenInnovationModel)是近年來流行於歐美大藥廠的一種新策略,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縮小公司內部的研發規模,一方面自外部引進新產品或新技術,希望在預算不變下,能增進新藥開發的產出。文/顧曼芹開放性研發模式的崛起,源自於大藥廠的沒落,而大藥廠的沒落又來自研發產能的低迷與專利到期藥品的營收不振2001年起,大藥廠研發費用倍增,但獲准的新成份新藥(NewMolecularEnt...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投資
精選大陸16檔優質醫藥股 敢,就下手!
大陸A股已經全面對港、澳、台居民放開,今年以來,大陸生物醫藥類股受益於新醫改而處於高成長階段,也已經顯示市場其對未來可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行業的認可。上半年,六支新進百元股中有一半來自生物醫藥,比起其他產業,中國製藥行業市場仍有較大的擴展空間,獲利將相對得到較好的支撐。文/鄔麗.巴旺從2013年4月1日起,港、澳、台居民都可開立A股帳戶,可直接進出大陸股票了。觀察大陸股市,10多年前股票綜合指數就是...
Company | 生技尖兵
更多
新銳公司
biolady
bioladytw
林穗虹
卡大衛
阮昭傑
喜康生技要讓蛋白質藥物開發 從台灣發光
一群顯赫資歷的國際大藥廠元老菁英,看準了至2017年蛋白質相似藥的520億美元市場,選擇到台灣創業。國際級創投凱鵬華盈基金、美國生技巴菲特的博樂、中國紅杉資本基金、台灣中華開發投資銀行等聯合力挺,希望臺灣在全球生物製藥產業的研發創新與生產製造,能扮演更主動、更關鍵之角色。撰文/林亞歆掀開喜康生技(JHLBiotechInc.Taiwan)創始團隊名單,超強卡司讓人眼睛很難不亮!總裁美籍義大利人喬石...
Industry|產業
更多
產業
投資及併購細胞治療 國際大廠前仆後繼
隨著老化、癌症、心血管病變等慢性疾病及中樞神經受損的人口逐漸增加,再生醫學扮演的角色也越顯重要。再生醫學兩大領域:生醫材料及細胞治療市場每年15%成長,細胞治療產品出現獲利成長,大藥廠也開始投資及併購。文/劉育秉、林佩如(工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未來醫療技術的兩大發展主軸,將朝向防止重大疾病發生的預防醫學及修補重建人體組織、器官的再生醫學邁進。尤其目前仍有許多臨床治療上的瓶頸有待突破,尚無法以外科手術...
產業
熱錢在雲端!?
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在不到一年半內時間內,美國創投投了逼近台幣100億到雲端上的移動醫療。美國這把火,也吹到了中國,中國移動醫療市場也漸漸火熱。根據估計,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的發展將帶來230億美元的收入,約台幣6800億。不過,盈利模式尚待摸索。編譯/許敏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醫療網站類掀起一股創業投資熱。2011年10月,美國醫療服務網站Care.com完成第四次增加募得250...
Special Report | 專題報導
更多
專題報導
廈門艾德首開CFDA審批大門
艾德目前在腫瘤個體化分子診斷EGFR、KRAS、BRAF、EML4-ALK、PIK3CA等5種檢測試劑產品皆已獲得CFDA和歐盟CE認證,是中國CFDA首批審批通過的腫瘤標靶藥物配套檢測試劑,也是中國個體化醫療行業中的先行者。文/李明捷成立於2008年2月的廈門艾德生物醫藥,創辦人鄭立謀博士自1993年起兼職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最後響應中國吸納海外科學家回國創業政策,毅然從美國「海歸」廈...
專題報導
北京萬泰穩坐中國最大免疫診斷市場
中國的HIV診斷試劑市場,萬泰一家就佔了超過30%,長年穩坐中國第一的寶座,未來幾年也看不出後有來者的跡象;2012年營收約4.5億人民幣,迄今每年都還維持18~20%成長,萬泰總經理邱子欣對台灣分子檢測研發合作發出了誠懇的邀請……。文/林秋慧1991年,北京萬泰是由兩個軍事醫科博士生成立的,是中國診斷試劑行業最老牌的企業之一,經歷幾番更迭,其中有知名房地產商看好生技而...
專題報導
上海賽安— 中國衛生部腫瘤分子診斷基地
上海賽安目前是中國衛生部科技中心唯一核准掛牌的腫瘤分子診斷基地,成立三年時間,透過知識鏈結服務,專注腫瘤疾病,重點為腫瘤患者提供基於分子診斷的“個體化治療”服務。目前合作的三級醫院已達500餘家,1250個檢驗科室,累計進行了6800個病患29000個指標檢測,去年營收已經迅速成長到2000萬人民幣。文/林秋慧2010年2月才成立的上海賽安生物醫藥,非常專注在腫瘤疾病領域,...
專題報導
世基生醫要打造台灣成國際重鎮
成立於2005年的世基生醫,技轉中央研究院多種藥物不良副作用的專利專屬授權,並成功開發出基因檢測產品。防治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JS)以及毒性表皮壞死鬆懈症(TEN)的基因檢測--HLA-B*1502核酸分子檢測試劑取得衛生署許可上市,並獲得健保給付。世基現在又進一步建置符合FDA認證的分子檢測平台基地,希望打造台灣成為分子檢測OEM\ODM的國際重鎮。文/林秋慧現在說世基是一家分子檢測試劑公司,可...
專題報導
首家境外IPO 中生北控盼銷售台灣
迄今,大陸中科院仍擁有50%股權的中生北控,帶著中國最高研究機構的技術與產品進入市場,也不負所望成為目前中國診斷產業中歷史最悠久、市場佔有率最多、製造規模最大、淨化設施最先進、資訊化程度最高的龍頭企業。今年,中生北控開始進入北美市場,但更希望能銷售台灣。文、圖/李明捷整個中國診斷試劑產業的發展,幾乎離不開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的身影……。1985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
People|人物
更多
人物
魏耀揮
生醫推手
魏耀揮:「高階生技人才有斷層的危機…。」
馬偕醫學院校長魏耀揮,曾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見證了台灣上一波生技興起至今的歷程,又在大學教育服務了30餘年,作育無數生物醫藥的英才,包括醫院及醫學院院長甚至部長,但他直指,台灣生技人才教育問題重重。文/林亞歆2009年接下馬偕醫學院校長一職的魏耀揮,曾於2001-2005年間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見證了台灣上一波生技興起至今的歷程。當時許多台灣研究單位...
人物
翁啟惠
翁啟惠:培養台灣生醫軟實力, 要建構完整人力價值鏈…。
集聚台灣產學研重量級人士,初期籌資3億成立的「台灣生技醫藥基金會」,鎖定前瞻人才培育,計畫先成立6個講座,每年給250萬元,至少持續10年,如表現傑出可繼續資助,目標為建立30~60個講座,以長遠且全方位地為台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生技各相關領域人才價值鏈,也將為台灣生技人才教育激盪出不同過去只偏重論文發表的多元面貌。文/林亞歆近年來,台灣生技產業無論環境、資金、企業逐漸到位,產業發展真正有了開始萌芽...
人物
台灣生技醫藥基金會6大講座 誰將入座?
尹衍樑、路孔明、吳東亮、蔡明興、楊泮池、陳建仁、龔行健、蘇懷仁等一齊推門。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打造了一把打開人才的鑰匙,台灣生技只欠「人才」東風!?誰將成為未來十年這6大講座主人?6個人才與講座經費,預計明年1月公布發放,募得3億資金的台灣生技醫藥基金會,政府關注、產業界矚目,各界研究機構和學校震盪正開始。目的要建構完整生技產業人才價值鏈,打破研發疆界,法規、法律、行銷、貿易、管理…&h...
Innovation | 產科技創新
更多
創新
十大FDA批准新創醫療器材
去年,美國FDA總計批准了38個PMA級醫療器械,本刊依據其創新技術程度精選了10項產品做介紹,其中每項都是該類別第一個被FDA批准的;從中可見,心臟類醫材仍是醫療器材創新最熱門的領域,而癌症分子診斷及快速居家型診斷試劑有發展力道,退化性關節修復醫材市場需求強勁;而發明公司價值也立即水漲船高…文/許敏 資料來源/醫藥經濟報、FDA官網2012年,美FDA總計新批准了38個PMA級醫療...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