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11/15《生醫焦點雷達》
新聞集錦
NEW
11/14《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NEW
日本大塚製藥攜ICU Medical 斥2億美元強化北美靜脈輸液供應鏈; 全球糖尿病患者飆至8.29億 近半數未經治療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對抗超級細菌的神祕武器 益生菌有望媲美抗生素療法!?
2018-10-14/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0),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USNationalInstituteofAllergyandInfectiousDiseases)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對抗「超級細菌」的神祕武器,其為一種益生菌稱為芽孢桿菌,能夠產生「fengycins」分子來破壞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定殖與生長,有望成為抗生素的替代療法。 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期刊上。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社區和醫療機構內常見的病原菌,...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科學要聞
生物電子醫學
《Nature Medicine》硬幣大小的生物降解植入物提供電刺激,加速神經再生
2018-10-14/
記者 彭梓涵
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和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University)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植入,大小約一枚硬幣、厚度為一張紙的生物降解無線裝置,可在手術修復過程中提供定期電脈衝為大鼠受損的周圍神經,加速腿部神經再生並改善受損神經的癒合,最終恢復肌肉力量和控制力。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Medicine》期刊上。周圍神經損傷是公共衛生中的一個...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細胞療法
《Cancer Cell》新一代CAR-T療法 通用!便宜!可量產!
2018-10-13/
記者 李林璦
日前(8),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CollegeLondon)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可大量生產且比目前CAR-T療法便宜十倍的“超級”免疫細胞,有望能成為新一代的CAR-T療法,此研究發表於《CancerCell》。CAR-T細胞療法的原理是一種新型的免疫療法,會先從病人體內抽取T細胞,然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利用特別的病毒把T細胞受體改成嵌合抗原受體(chimer...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生物的平衡
2018-10-13/
記者 薛瀹熢
科學家對於生命如何運作的知道不少,可是對於生命為何存在,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謎題。為何生命演化出不同的形式與種類,又如何適應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StateUniversity)的跨領域團隊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與生物本身如何在適應性(adaptability)與強活性(robustness)間取得平衡有關係。此一結果於近日發表於《PhysicalReviewLett...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高齡經濟浪潮來襲 產業如何站穩腳步!?
2018-10-12/
記者 李林璦
今日,康健雜誌主辦的2018「長壽經濟大浪潮」高齡國際趨勢論壇於臺北晶華酒店登場,橫跨經濟、醫學、區塊鏈、大數據等領域,各專家共同探討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在長壽經濟浪潮中站穩腳步,電玩遊戲可能是未來解方。《康健雜誌》社長李瑟開宗明義表示,台灣產業界躍躍欲試想要發展銀髮事業,但因為長壽新創產業沒有經驗可循,如果能夠透過論壇,異業結盟,讓產業跨界融合,「拼盤拼出新產業」!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論壇報導
全球新聞
再生醫學
BIOJAPAN
衛福部「特管法」激發臺灣再生醫學發展 台灣醫界聯盟橫濱會議推進臺、日雙邊合作
2018-10-12/
記者 王柏豪
日本再生醫學發展已經成為國際取經之國,臺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也已於本9月6日正式上路,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於昨(11日)於橫濱再生醫學展期間,舉辦臺日再生醫療產官學專家會議,以推進臺、日雙邊於再生醫學產業的合作發展。今年與會人士堪稱臺日再生醫療產官學界的關鍵人物,最重要的是讓日本再生醫療領域的專家認識到臺灣再生醫學產業的現況,包括法令、發展以及期待。目前...
生技醫藥
國際快訊
BPIPO
BPIPO 今代表台灣與日本、泰國簽訂APAC亞太新藥開發聯盟合約
2018-10-12/
記者 彭梓涵
APAC亞太天然藥物開發聯盟今天(12日)由日本製藥協會(JPMA)與台灣BPIPO、泰國政府簽訂三方合作,將遵循生物多樣性獲取與利益分享公約以及名古屋議定書CBD-ABS/NP(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andAccessandBenefit-Sharing/NagoyaProtocol)指導方針、制定亞洲未來新藥開發策略以及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以促進亞洲天然...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FDA批准新型血型基因型檢測ID CORE XT 改善輸血相容性
2018-10-12/
記者 李林璦
昨(11),美國FDA批准了西班牙ProgenikaBiopharmaS.A.製藥公司的IDCOREXT,為一種鑑定非ABO血型其基因型的測試方法,是第二個FDA批准用於輸血的分子檢測,並且是第一個以基因型做為檢測結果的檢測方法,其可做為輸血時確定血液相容性的新依據。ABO血型由紅血球膜上的不同抗原所決定,可以協助輸血時進行血液相容性的配對,但在輸血時,除了ABO血型之外,其他特殊血型抗原的存在與...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BIOJAPAN
國家生技園區下周正式開幕 攜手日本iPARK鏈結合作
2018-10-12/
記者 王柏豪
國家生技園區(NBRP)將於15日上午舉行正式開幕會,園區特別設置的台灣生醫加速中心(TaiwanBioHub)馬不停蹄於BIOJAPAN期間拜訪日本各相關單位,已知武田製藥支持建設的湘南iPARK園區正與NBRP締結合作,BioHub並已成功招商數家再生醫學及免疫醫療創新企業,預計明年落地園區。iPark總經理藤本利夫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iPark是武田製藥累積多年製藥開發經驗的成果轉換,武田將...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國際快訊
9年來最大生技IPO 癌症初創公司Allogene在美上市
2018-10-12/
記者 薛瀹熢
癌症初創公司AllogeneTherapeuticsInc創立一年隨即上市,該公司股價在美國首上市第一天就上漲了39%,現行市值超過20億美元。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該IPO週三晚上以每股18美元發行1800萬股,使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南舊金山的公司的市值達到20.5億美元,也使其成為自2009年以來上市時最值錢的生物技術公司。Allogene公司股價在美國首上市第一天就上漲了39%(圖片來源...
生技醫藥
全球新聞
精準醫療
再生醫學
BIOJAPAN
攜手引領再生醫學X免疫療法新格局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山中伸彌同台現身掀高潮
2018-10-12/
記者 王柏豪
11日下午,《BIOJAPAN2018/再生醫學展》因為本屆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本庶佑、以及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同台出席,相鄰的兩論壇會場擠爆人潮,掀起本次展會最大高潮!本庶佑風塵僕僕趕在山中伸彌演講前無預警到來站台致詞,他並公開表示:「將和山中伸彌及京都大學合作,共同研發iPS的應用。」十年內,日本生命科學界出現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為再生醫學以及癌症免疫療法開闢了新道路,如今,兩...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2018醫材高峰論壇 跨域合作 搶攻智慧照護藍海 目標2020年產值2千億
2018-10-11/
記者 李林璦
今(11),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工研院承辦的「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MedicalElectronics&DeviceinTaiwanForum,MEDiT)」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以跨域整合、掌握智慧醫療新商機為主軸,廣邀各領域專家一同分享智慧醫療與市場趨勢,引領產業跨界整合,搶攻智慧醫療藍海。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指出,此論壇為第11屆,透過長期深耕於協助ICT產業進攻醫療與生醫...
第一頁
上一頁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