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Trailblazer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Meet Taiwan’s Pioneer in Parkinson’s Stem Cell Therapy!
新聞集錦
NEW
彰化員榮攜弘光科大 產學合作發展在地特色、智慧醫療;GSK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獲國家新創獎
生技醫藥
NEW
南台灣5醫院 成立台南抗癌國家隊
新聞集錦
FDA發布2項新冠藥物開發/申請IND指南 建議臨床試驗方法與臨床終點
2020-05-13/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1日,美國FDA發布了兩項指南,一為提供給欲申請新冠肺炎IND的廠商申請流程上簡化的指南;二為針對用於新冠肺炎治療和預防的藥物、生物製劑開發指南,對臨床試驗受試者、試驗方法、試驗終點等提出建議,FDA強烈建議臨床試驗應根據較優性試驗(superioritytrial)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同時也提出全因死亡率(all-causemortality)、呼吸衰竭、需要呼吸器和持續的...
新聞集錦
George Church病毒載體新創公司Dyno 與諾華、Sarepta合作上看20億美元
2020-05-13/
記者 吳培安
近(11)日,由哈佛大學「合成生物學之父」GeorgeChurch研究室衍生的AI改良病毒載體新創公司DynoTherapeutics宣布,將與諾華(Novartis)、Sarepta展開AI高通量改良病毒載體開發合作,總額可上看20億美元。Dyno表示,公司將和諾華、Sarepta,分別展開嚴重眼疾及肌肉疾病的合作。Dyno將會負責設計與探索用於基因療法的新型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
新聞集錦
美國UCF榮獲NSF RAPID獎用於開發止咳藥以幫助控制COVID-19;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研究
2020-05-13/
記者 王棋祺
《臺灣》今日無新增病例,累計375人解除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有呼吸道症狀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研究近(12)日,普林斯頓大學的針對新...
新聞集錦
全球新冠檢測開發契機: 自動化、數位化、多重感染檢測
2020-05-13/
記者 彭梓涵
今(13)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ITIS研究團隊、環球生技月刊,舉辦「2020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邀請生技中心產業資訊組蔡維原博士、萊弗斯基因總經理劉朝暉、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分享疫情下新冠檢測開發趨勢與利基。生技中心產業資訊組蔡維原博士。(攝影:林嘉慶)生技中心產業資訊組蔡維原,以「COVID-19檢測國際發展現況及趨勢」為題分...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立法 各界籲執政黨應先內部溝通、取得共識
2020-05-12/
記者 王柏豪
今(12)日,立法委員劉建國、邱議瑩、吳玉琴辦公室與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在立法院召開《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公聽會。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王紀葳秘書長指出,價錢仍是病友端最大的考量之一。即便目前已有特管辦法通過的多家廠商提供治療選擇,但由於價格高昂,而且產品混亂,是1次25萬、共需6次的療程,一般家庭根本難以負擔。她強調,「不希望細胞治療這種救命療法,成為只有有錢人能用的專利。」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
新聞集錦
美國西奈山研究:抗凝血藥改善新冠肺炎插管患者存活率
2020-05-12/
記者 吳培安
近(7)日,美國西奈山醫院/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於《美國心臟病學院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抗凝血藥物可能有助於減緩新冠患者體內的血栓形成(clotting),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且接受抗凝血藥治療的患者,在出血事件(bleedingevents)上與未接受者無顯著差異。研究團隊仔細研究了抗凝血劑作為治療新冠肺炎(COVID-...
新聞集錦
亞諾法攜手Acuitas 開發自我擴增mRNA新冠疫苗 將啟動動物試驗
2020-05-12/
記者 彭梓涵
今(12)日,抗體試劑公司亞諾法(Abnova)宣布,將擴展自我擴增(self-amplifyingmRNA,SAM)技術產製COVID-19疫苗。SAM是新一代針對疾病感染與癌症的mRNA治療方法。目前亞諾法也與生物技術公司AcuitasTherapeutics簽署技術評估協議,將使用其mRNA傳遞試劑的脂質奈米顆粒作為疫苗研發使用。本月將展開一系列大型動物試驗和安全性研究。亞諾法的COVID-...
新聞集錦
2019第二大藥廠併購案:AbbVie 630億收購Allergan終完成!
2020-05-12/
記者 巫芝岳
近日(美國時間8日),艾伯維(AbbVie)宣布終完成630億美元的愛爾蘭生技公司Allergan收購事宜,這項併購案於去年6月提出,被視為繼必治妥施貴寶(BMS)以740億美元收購Celgene後,去年第二大的藥廠併購案。AbbVie的交易協議,在8日獲政相關監管部門與愛爾蘭高等法院批准,Allergan也於當日在紐約證交所停止交易,AbbVie股價收盤上漲3.5%,至11日最高漲幅為6%。Ab...
新聞集錦
瑞士首次成功開發可抵抗胃腸道分解標靶特異性肽
2020-05-12/
記者 王棋祺
近(11)日,來自瑞士的 ÉcolepolytechniquefédéraledeLausanne(EPFL)的海尼斯(ChristianHeinis)所帶領的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在數十億個雙橋肽(double-bridgedpeptide)中鑑定出與目標疾病結合,並可在胃腸道酶中存活的肽。該方法已經發表在《NatureBiomedicalEng...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列特博取得國內新冠肺炎專案製造核准、北醫附醫組防疫專家團 助友邦史瓦帝尼抗疫
2020-05-12/
記者 彭梓涵
1.列特博取得國內新冠肺炎專案製造核准昨(11),衛福部更新,「因應武漢肺炎申請醫療器材專案製造之核准名單」,新增通過諾貝爾生物子公司列特博,開發之新冠病毒RNA檢測試劑、核酸萃取試劑組、全自動核酸偵測系統。核准期間從5月11日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散日。列特博是國內老字號生技公司諾貝爾生物,2019年成立的子公司,專攻核酸應用自動化技術開發,因深耕篩檢技術研發,也成為工研院快篩國家隊計畫中,被...
新聞集錦
Oyster Point乾眼症新藥OC-01臨床三期積極 挑戰艾伯維、諾華獨大市場
2020-05-12/
記者 吳培安
近(12)日,眼部疾病藥物開發公司OysterPoint公佈,其完全新創(first-in-class)乾眼症鼻內噴劑OC-01(Varenicline)之臨床三期試驗ONSET-2結果積極,預計今年第二季將會送審批申請。外媒認為,OC-01一但獲FDA核准,就有機會打入上看3300萬名患者的龐大乾眼症市場,突破目前由Allergan(現為AbbVie子公司)的Restasis,以及諾華53億美元...
新聞集錦
美CDC串連產官學 啟動新冠病毒基因定序聯盟
2020-05-12/
記者 李林璦
近日(美國時間5月4日),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啟動了一個包含產官學的龐大聯盟SPHERES,其由11個聯邦機構,22個學術機構,22個州立公共衛生實驗室,13個非營利研究組織以及15個實驗室和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VD)公司組成,將擴大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定序,有助於追蹤病毒的傳播方式、調查疫情,並了解病毒的演變方式以找到治療方式。 該聯盟的公司包含:亞培(Abbott...
第一頁
上一頁
934
935
936
937
93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