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曜敲鐘掛牌港聯交所 市值達138億台幣
2019-11-08 / 記者 王柏豪
今(8日),晟德轉投資生物製藥東曜藥業正式敲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敲下台灣生技醫藥成功香港掛牌第一響,也是自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新上時制度,截至今年10月底,18家登陸港交所主板上市生技公司中,唯一台灣所創立的企業。不過,受港股大盤下滑影響,掛牌首日每股6.14港幣,低於本次IPO招股每股6.55港元,目前發行總計5億9000萬股,市值34.7億港幣(約新台幣138億)。2009年成立的東曜...
Medical Japan Tokyo 2019 竹科領軍高階醫材廠商赴日媒合商機
2019-10-25 / 記者 王柏豪
昨(24日),日本最大醫療產業B2B貿易展–MedicalJapan2019秋季展進行第二天,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淑珠也率領園區晉弘科技、鈦隼生物、光宇生醫、普生、旺北科技及華聯生物等6家醫療器材廠商出席展會,並在委辦單位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安排下,和十多家日本企業進行一對一商機媒合會。台灣團也特別參訪了全球影像診斷醫學包括CT、MR、X光、超音波和醫療資訊解決方案大廠日本...
Medical Japan Tokyo 2019 噩夢2040驅動日本醫療照護火力發展
2019-10-24 / 記者 王柏豪
日本最大的醫療產業B2B貿易展–MedicalJapan2019秋季展,昨(23日)起至25日於日本東京近郊千葉縣展出,由日本6大專業醫療領域博覽會聯合組成,包括:醫療器械和醫院設備、醫院BPO業務外包(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服務、醫療IT、老年護理和護理、社區護理和醫療器械開發等,展出日本當今醫療最熱門及領先的各項產業技術。一份日經新聞調查報告「噩夢2...
乾性黃斑部病變(AMD)未滿足需求現曙光
2019-10-15 / 記者 王柏豪
美國(14日),舊金山登場,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眼科學會(AAO,AmericanAcademyofOphthalmology)年會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Dr.Petrukhin發表其發明的口服新藥LBS-008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AMD)及斯特格病變(StargardtDisease)臨床一期數據。數據顯示,受試者皆達到預計可產生療效之「抑制RBP4至少70%」目標,且安全性極高。LBS-0...
全球公衛組織NSF 投資Amarex 擴展全球CRO
2019-10-11 / 記者 王柏豪
全球公共衛生組織NSFInternational投資總部9日發布新聞,為拓全球醫療器材、新藥研發及生技諮詢服務,NSF決定投資總部位於馬里蘭州的國際臨床試驗委托研究機構(CRO)AmarexClinicalResearch,LLC.(安美睿)。在台灣設有分公司的Amarex,自此作為NSF全球網絡的一員,獲得AmarexClinicalResearch,LLC,anNSFInternational...
瑞磁生技11月底送件明年5月轉上市
2019-10-09 / 記者 王柏豪
搭上引導境外資金回台上市政策,瑞磁生技(ABC-KY6598)財務長黃亮凱今(9日)表示,公司已於今年3月取得工業局科技事業函,受邀將於11月20向證交所送件申請上市,預計最快可於明年5月~7月正式上市掛牌上市。瑞磁生技為旅美科學家何重人於加州所創辦,其開發獨家專利條碼磁珠(BMB)技術並創新「免疫及分子化學」分子檢測臨床應用。目前主要外部股東為泛宏碁集團,包括智基、智融基金及緯創資通,合計持股約...
打造無毒農業 科技解方在臺灣
2019-10-05 / 記者 王柏豪
2017年,聯合國頒布國際農藥管理行為守則,各國農藥減量成趨勢,臺灣農委會跟進,喊出「2027年農藥用量減半」政策,2002至2011年間,全球有機生產面積呈7.3%複合成長率,規模達4,310萬公頃,2016到2021年生物農藥可望成長年複合成長率達17.4%。化學農藥僅2.9%。新一代綠色革命來臨,生物農藥、ICT智慧科技、育種新技術…….「以蟲剋蟲」生產基地、無毒...
港交所向倫交所拋出收購邀請
2019-09-12 / 記者 王柏豪
昨(11日),香港交易所官網發表了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提出合併的聲明,港交所總裁李小加隨即在個人網誌發表專文表示,港交所這份聲明雖然內容簡潔有限,但意義極其深遠,可謂「一字值千金」,並形容這次交易為「倫港世紀聯姻」。倫敦證交所也同日回應:注意到香港交易所的聲明,並證實港交所已提出了主動、初步且「高度有條件的方案」,以收購倫交所的全部股份。董事會將考慮該方案,並預計2019年11月向倫交所股東發佈通...
「BiCRI」三期臨床試驗5年追蹤數據證實療效
2019-09-07 / 記者 王柏豪
台灣每年門診約超過83萬人罹患膝部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及軟骨修復醫療需求市場龐大!但傳統人工關節置換常見復發,新的骨移植術又有局限性,「特管法」下雖開放細胞治療,但費用極為昂貴,治療效益也尚在試驗之中。今(7日),一場集合國、內外知名軟骨修復權威醫師及專精組織工程學者共同與會的「軟骨修復趨勢論壇」中,一項歷經11年臨床驗證,已經在台灣12家醫院正式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包括台大、三總、台北慈濟、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