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益生菌LGG對兒童腸胃炎毫無益處!?
2018-11-25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2),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兩項大型研究中發現用益生菌療法來治療兒童腸胃炎並沒有療效,兒科教授建議父母省下買益生菌的錢,多為孩子準備新鮮的蔬菜水果才是解方。此兩項研究僅涉及兩種益生菌,尚不能說全部益生菌均無效,但同時也提醒大眾,益生菌市場現正火熱,廣告宣傳也不能全盤相信。兩項研究發布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中。 腸胃炎對於兒童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貧困國家中...
FDA將致力真實世界數據 化被動為主動
2018-11-23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6),FDA宣布將有效的利用真實世界數據(Real-worldevidence,RWE)以成為醫療器械網絡安全的國際領導者,並於今年9月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系統(NationalEvaluationSystemforHealthTechnology,NEST)提供3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川普政府也表示將在2019會計年度撥款4600萬美元支持NESTcc,有效地加快上市時程及後續適應症的擴增...
浩鼎三喜臨門! 抗癌新藥獲FDA孤兒藥資格
2018-11-23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1),台灣浩鼎(4174)宣布,研發的抗胰臟癌單株抗體新藥OBI-888,獲美國FDA核准孤兒藥資格,而今年7月及9月OBI-3424獲肝細胞癌(HCC)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之孤兒藥資格,連連報喜,激勵股價大漲。 胰臟癌起源於外分泌或內分泌胰腺細胞,一般認為與飲食習慣不良、抽菸和遺傳因素有關,目前在美國影響69,839人,其五年存活率僅8.5%,由於胰臟癌的治療選擇有限,僅能早期發...
奎克攜手安智生醫 開創華人專用乳癌復發風險檢測 挺進中國
2018-11-22 / 記者 李林璦
今日,奎克生技宣布將與安智生醫攜手,立基於奎克的PanelChip™分析系統上,開發專為華人設計的乳癌復發風險檢測產品,稱為Recurlndex®(瑞可盈®),並在本周正式簽署合作開發合約,未來將於廣州中山醫院進行3000例臨床試驗,挺進中國市場。 因乳癌診斷技術進步,現已有越來越多的早期乳癌被發現,通常會在手術切除腫瘤後,再進行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然而,乳癌是一種異質...
太景血癌化療增敏新藥 安全性達標
2018-11-22 / 記者 李林璦
昨(21),太景醫藥研發控股公司(4157)宣布研發中新藥「布利沙福(Burixafor)」於中國進行之血癌化療增敏一期臨床試驗達到安全性主要指標。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為身體造血系統-脊髓出現癌病變,白血球不正常增生,失去原有分化及老化現象,並逐漸取代正常造血細胞。在不同的白血病中,AML患者對化療有較好的敏感性,但其長期生存率低、容易復發,而多數復發原因為微小殘留病(minimalresi...
實驗室造迷你大腦! 類早產兒腦電波!?
2018-11-21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5),加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聖地牙哥分校以神經科學家AlyssonMuotri為首的研究團隊,誘導人類幹細胞形成大腦皮質組織,並培養了數百種腦器官,發現這些類器官首次自發性地產生類似人類早產兒的腦電波,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探索早期的大腦發育障礙。此研究發表於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年會(SocietyforNeuroscience,SfN)上。 早期大腦發育一直是難以...
老藥新用!抗瘧疾藥物將成為最新抗癌藥物!?
2018-11-20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5),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發現長期以來受腫瘤學界關注的抗瘧疾藥物氯喹(Chloroquine)其能抗癌的機制,有望成為精準醫療的新標的。該研究發表於《CancerDiscovery》上。 癌細胞分裂迅速,常會處於需要營養的狀態,因此,癌細胞就會開啟自體吞噬作用(autophagy)來分解自身結構以維持生存。 氯喹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
《Cell》CRISPR延伸新技術SLICE 開拓免疫治療新方向
2018-11-20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15),加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一種以CRISPR為基礎的系統,將其稱為SLICE,能夠快速評估來自患者體內初級免疫細胞中每個基因的功能,可做為未來研究時設計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症的依據。該研究發表於《Cell》。 以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已是現今的趨勢,研究人員將患者的免疫細胞變成抗癌的軍隊,但癌症細胞有高超的躲避技巧,研究人員仍然致力於提高免...
《Open House》國際新創來台 遇見全球創業之星
2018-11-19 / 記者 李林璦
時代基金會Garage+創業育成中心將於11月30日舉辦《OpenHouse展會》,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支持,第七度主辦StartupGlobalProgram,共有7國19家新創公司來台十天與台灣企業決策高層一對一會議、實地參訪,盼能發掘技術合作、市場開發、資金挹注的商機,接軌亞洲的高實力產業資源。 時代基金會第七度主辦StartupGlobalProgram,自2015年起,每半年海選一次全球新創...
人造肉將上桌!? FDA將攜手農業部共同監管
2018-11-19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6),美國FDA發表一則聲明,農業部與FDA共同達成對細胞培養食品的看法,將以現行法規進行監管,FDA負責監管前端細胞培養分化,農業部監管食品生產標示,目前不會特地立法監管,並公開徵詢意見至12月26日。 全球人口的成長快速連帶對肉品需求也增加,然而隨著重視動物福祉的觀念抬頭、飼養動物的廢棄物汙染嚴重,都讓現今科學家認為人造肉是一劑解方。 人造肉由實驗室培養,可以達到無汙染、無須使用抗生素...
旅行不再為腹瀉所苦 FDA批准治腹瀉抗菌藥物
2018-11-19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6),AriesPharmaceuticals為一針對腸胃疾病的製藥公司,宣布FDA批准了其抗菌藥物Aemcolo(Rifamycin),可用於治療由非侵襲性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E.coli)感染所引起的旅行者腹瀉(Travelersdiarrhea,TD),將造福經常前往開發中熱帶國家的旅行者。 旅行者腹瀉是旅行時最常發生的疾病,為一種腸胃道感染疾病,每年約有10~...
《Cell》總是吃不飽!? 胰泌素和棕色脂肪組織影響大腦飽食中樞
2018-11-17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5),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UniversityofMunich)研究人員解釋了棕色脂肪(Brownadiposetissue,BAT)與小鼠腸道中的胰泌素(secretin)相互作用,在用餐期間對大腦傳遞飽食信號,將一改以往認為BAT僅是產熱脂肪組織的概念。此研究發表於《Cell》。腸促胰素是人體在進食後,受胃酸刺激腸道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由27個胺基酸組成。其作用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