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Wound/嘉年生化焦痂清創藥 獲美國防部資助1440萬美元開發戰地燒傷解方

2024-01-02 / 記者 劉馨香
近日(12月28日),以色列生物製藥公司MediWound宣布,其由嘉年生化提供關鍵「活性鳳梨酵素混合物」的燒燙傷清創藥物NexoBrid,獲得美國國防部提供額外資金670萬美元,以將NexoBrid進一步開發為戰地救護(field-care)燒傷治療的非手術解決方案,使此研發項目的總預算增加至1440萬美元。NexoBrid是全球首款深度燒燙傷(深二度和三度)植物性焦痂清創藥,已在全球43個國家...

DCB規劃育成加速中心 強化產業鏈

2015-09-14 / 記者 林亞歆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於植物及中草藥新藥領域建立各類活性評估、技術開發平台,且有多項研發成果已技轉廠商。為進一步推動台灣植物新藥產業發展,2013年DCB成立「植物新藥研發聯盟」,現已有約120名會員,其中1家植物新藥廠預計明年11月取得美國FDA臨床許可。聯盟未來規劃設置生技育成加速中心,培養台灣廠商研發能力並強化產業鏈。文/林亞歆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於植物及中草藥新藥...

藥技中心聚焦「雙腦」 攻入腸激躁症、憂鬱症利基市場

2015-09-14 / 記者 林亞歆
藥技中心投入植物新藥開發15年,主要專注開發大腦-中樞神經與腹腦—消化系統等兩大領域藥物,目前已有4項藥品成功技轉廠商,其中又以腹瀉型腸激躁症(IBS-d)與憂鬱症藥物最受矚目。藥技中心研發成果激發臨床研究與製造產值達1.2億新台幣,健康食品及保健品等衍生產值更逾2,000萬新台幣。文、圖/林亞歆成立於1993年的財團法人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自2001年執行「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

工研院生醫所植物藥產業轉譯推手

2015-09-14 / 記者 林亞歆
多年來,工業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打造了完整植物及中草藥新藥探索,至臨床試驗審查(IND)所需的技術平台,包括中藥材資料庫、符合AAALAC國際認證的實驗動物站、8種適應症技術平台及台灣首座GMP中草藥試驗廠。至今已有7項研發成果技轉廠商或進入臨床,其中有4項規劃於近期輔導廠商投入申請IND。未來,也拓展以藥品級規格開發相關產品,直攻預防醫學市場。文/林亞歆生醫所於植物及中草藥新藥研發成果十分出色...

中研院農生中心瞄準本土草藥國際化

2015-09-14 / 記者 楊傑名
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草藥科學研究主要著重於分離並鑑定植物所含之有效成分,亦建立與利用與發炎相關疾病的細胞培養、小鼠模式等實驗系統,藉以篩選、驗證草藥及其有效成分之功效。近年來,農生中心致力於將台灣的草藥資源科學化與現代化,獲得多次國家新創獎與發明創作獎等獎項肯定。文/楊傑名農生中心(中研院農生中心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ResearchCenter,Acade...

台灣植物藥新藥研發與廠商現況

2015-09-14 / 記者 林亞歆
過去,台灣雖於中草藥新藥陸續有些投入,但2001~2005年執行「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開始,才是開啟台灣植物新藥發展的重要關鍵。近幾年來,受國際藥物開發重新審視植物新藥的風氣,蓄積十餘年能量的台灣植物藥產業,植物藥研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少公司亦藉由跨入植物新藥開發達到轉型或進入IPO市場。文/林亞歆、楊傑名過去,台灣雖於中草藥新藥陸續有些投入,但2001~2005年執行「中草藥產業技術發...

勞力行:「從臨床循證找出中藥新藥開發方向。」

2015-09-14 / 記者 王柏豪
循證醫學為中醫藥打開了一扇門。以病人為中心、著重治療經驗、關注臨床結果,是最能得到醫療效果驗證的鐵三角理論。「醫」和「藥」的價值必須均衡地體現,從中醫理念方向發揚中藥,就能創造出經濟利益。文、圖/王柏豪兩岸三地中,傳統中醫藥文化保存及維護最完整之處,莫過於香港。一直以來,香港政府致力以「循證醫學」概念推動香港中醫藥業發展。香港中醫藥的法規監管制度,普遍讓消費者對中醫服務及中成藥有信心,從而確立香港...

中國植物藥新藥叩關美國FDA實況

2015-09-14 / 記者 鄔麗.巴旺
中醫藥走向現代化、科學化、世界化,成為中國政府近十餘年持續透過「國家十五重點計畫」積極推動、實踐的路線。中國在天然物新藥開發上,已再次向世界證明中草藥進一步設計合成新藥的可行方向。不過,儘管廠商積極叩關FDA植物新藥審批大門,迄今仍顯得顛簸難行。文/鄔麗.巴旺全球至少有130個國家應用中草藥,其中124個國家都建立了中草藥機構。源始於中國老祖宗的中醫藥,讓世界上也僅有中國,能讓中醫藥工業霸據一國醫...

植物藥開發迎來黃金歲月!?

2015-09-14 / 記者 林亞歆
8月17日,美國FDA網站公佈最新修訂版《植物藥新藥指南》(GuidanceForIndustry:BotanicalDrugProducts),並徵求全世界的意見。暌違11年,自2004年FDA首度通過該法規,新法規修正植物新藥的定義、提交NDA新藥申請的具體建議,重要的是,臨床試驗要求標準放鬆、臨床前技術要求適當降低。但過去十餘年,植物藥臨床試驗開發的征途上,人才、經驗、資金和資源各方面挑戰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