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從「心」開始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 智慧化暖心病房標竿

2019-12-02 / 記者 李林璦
國泰醫院今年7月亮相的心血管中心2.0,斥資重金導入智慧化病房,從動線規劃到一站式的整合性醫療服務,不必VIP病人都一樣能享受最有溫度的醫療照護。國泰醫院希望從心血管中心為起點,逐步進行全院病房智慧化,打造臺灣暖心病房。撰文/李林璦 攝影/巫芝岳在衛福部公布的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仍居第二位,因心腦血管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每年多達3萬9,000多人。已在大臺北地區耕耘42年的國泰綜合醫院...

長庚醫院體系30億年預算擁抱醫療科技

2019-12-02 / 記者 彭梓涵
長庚體系年度預算將近30億投在醫療科技上,「全方位打底」發展醫療科技,只要是對病人有幫助的科技都想涉略,在投資上豪不吝嗇。2018年,醫院以4,500萬成立「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編列3年超過上億新臺幣總經費預算,展現投入智慧醫療決心。撰文/彭梓涵 攝影/李林璦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公布2017年醫院財務報表,長庚體系最吸金。林口長庚醫院年賺79.65億新臺幣居冠、其次為高雄長庚醫院、臺大醫院、中國醫藥...

北醫附醫首家導入區塊鏈「整合式」創新

2019-12-02 / 記者 巫芝岳
北醫醫療體系旗下三家醫院的醫療資訊系統(HIS)經歷8年大整合,積極布局數位醫療,強調『整合式』創新及以病患為導向,每項計畫因深具前瞻性,成為臺灣智慧醫療創新中,屢受矚目的焦點,包括:自主開發的結構化病歷摘要、加護病房重症照護、隱藏式護理站等系統,又率先將區塊鏈技術導入醫院,推出「智鏈護照」APP,11月底,也將啟動全臺第一家全院落實病房「科技藥櫃」的醫院。撰文/巫芝岳 攝影/李林璦臺北醫學大學附...

北榮生醫量能多項首創接軌國際

2019-12-02 / 記者 李林璦
科技界瞄準榮總60年來累積的龐大醫療資訊,能與健保資料庫、其他醫學中心以及國際的大數據無縫接軌,人工智慧相關的合作開發案近百件,近13億的研究投入。榮總多項醫療科技成果臺灣首創,展現創新與投入科技的決心朝向全方位智慧醫院的目標努力。撰文/李林璦人工智慧(AI)浪潮襲來,除了臺灣高科技廠商積極投入開發外,科技部從2017年起,規劃以4年50億經費打造符合國際先進國家等級的AI平台,啟動「醫療影像專案...

醫療科技深水區 各家醫院有內幕 之一:行經醫療科技深水區

2019-12-02 / 記者 彭梓涵
Frost&Sullivans預測,至2030年時,傳統醫院會完全消失,又甚麼是通往未來醫院的大門?MarketsandMarkets統計,醫療保健市場中的AI應用,從2018年的21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6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50%;醫療物聯網更是從412億成長至1,581億美元。口袋藥師、數位藥丸、奈米機器人、無所不在的健康監測……醫療科技帶來新經濟...

國衛院疫苗中心盼產官學接棒不斷

2019-11-11 / 記者 巫芝岳
臺灣疫苗公衛政策已被各生醫先進國狠狠拋在腦後,連原本研發進度領先中國的腸病毒71型,如今也嚴重落後上市。疫苗基金連年短缺、國內研發能量凝聚緩慢,做為我國疫苗研發的前端推手,國衛院盼產官學接棒不斷,為我國有意發展疫苗生技公司提供有力的技轉能量。 以疫苗預防接種的方式對抗傳染病,一直都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大力提倡,公認花費最低、效益最大的公共衛生措施。臺灣從1997年行政院通過「人用疫苗自製及研...

國光、高端步步為營 國產疫苗產業困境成隱憂

2019-11-11 / 記者 吳培安
雖然政府並未積極扶持國內疫苗產業,卻仍有國光、高端兩家具國際級規範的業者,各自透過不同的經營策略,成功上櫃取得一席之地。然而業者也直言,研發疫苗、推出產品的成本極高。政府若無積極扶持,想要如其他醫療先進國一樣疫苗達成100%自給率依然只會遙遙無期。 臺灣雖是蕞爾小島,卻能發展出國光生物科技、高端疫苗兩家具備國際級規範的疫苗製劑廠。國光生物科技以數十年經驗的雞胚蛋疫苗生產技術,主打高效率、高調適...

亞洲疫苗自給率 臺灣倒數第一

2019-11-11 / 記者 吳培安
10月後,各國流感防疫戰已經開打,中、美不斷呼籲民眾施打疫苗,今年四價流感疫苗,因WHO延遲公佈病毒株,全世界產供不足,各國搶購。臺灣準備迎戰,但因疫苗供貨時程,防疫亮警訊!截至2014年,美國、歐盟疫苗自給率達100%,中國85%,相較於韓國還有38%,臺灣僅有8%……政府視防疫為國安政策,但長年來政治因素仰賴外商,限縮國有疫苗,疫苗口號原地踏步十幾年,中、韓疫苗產業...

農譯科技無毒智慧農業系統名揚海外

2019-10-05 / 記者 李林璦
農譯科技(AgriTalk)誕生自交大校園中,結合生科、IT、在地農業三大領域,自行開發出無毒智慧農業系統,透過感測器蒐集農地中各種環境數據,以AI來預測分析農作物病蟲害趨勢,並結合自動化系統,可用手機操作進行灌溉、噴灑生物性農藥、開關驅蟲燈和施肥等,讓手機成為新農具!今年1月,農譯隨科技部前往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吸引各國買家關注,並引起羅馬尼亞總統的興趣。撰文、攝影/李林璦人工...

植物內生菌創造新型態育種技術

2019-10-05 / 記者 李林璦
現今微生物成為顯學,中興大學的黃介辰教授團隊利用植物內生菌,不僅可以促進作物快速生長與增加生物量而提前採收期,亦可抵抗逆境,甚至能使植物能分解具生物累積性的戴奧辛,進而可應用於分解殘留於作物植體中之農藥,降低健康風險。未來期能取代耗時的傳統育種技術及具爭議性的基轉作物,預計將會掀起另一波新形態的作物育種產業革命!該技術已獲得今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的肯定。撰文、攝影/李林璦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

良農一站式提供多種植物源防治資材

2019-10-05 / 記者 李林璦
良農現代化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為南良集團旗下公司,致力於水平整合多項「無毒防治資材」,並輔導農民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期盼能打造臺灣成為無毒農業島。撰文/李林璦 攝影/巫芝岳全球自20世紀末全球化學農藥市場成長開始趨緩,根據BCCResearch指出,全球生物農藥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36億美元成長至2019年39億美元,顯示生物農藥逐漸成長取代傳統化學農藥的趨勢。隨著有機食品市場...

吉田田打造全臺最完整「以蟲剋蟲」生產基地

2019-10-05 / 記者 巫芝岳
由前任永豐餘生技副總周俊吉創立的吉田田有機農場,因為想解決自身農田中的害蟲問題,進而開始發展運用害蟲天敵「以蟲剋蟲」的生物防治技術。至今不到三年的時間,農場已開發並量產共11款天敵昆蟲,堪稱全臺最大的天敵生物防治資材供應商。撰文/巫芝岳 圖/吉田田有機農場提供位於臺南市仁德區,佔地7.8公頃的吉田田有機農場,除了以種植和販售高品質的玉米筍、芝麻菜、羽衣甘藍、小黃瓜等有機作物著稱外,更為人所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