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發現 罕見免疫細胞是防止癌細胞擴散武器

2018-03-06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研究小組發現,10年前科學家還不知道,長期被忽略的一種罕見免疫細胞,可能是阻止癌細胞在體內擴散的有力武器,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上。眾所皆知,現如今在腫瘤治療領域大火的莫過於以CAR-T為代表的細胞免疫療法了。過去短短幾年時間裡,這種旨在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的突破性療法已經取得了里程碑進展。大量的臨床實驗顯示,其針...

《Nature》人體腸道微生物相差異 98%由環境決定

2018-03-05 / 記者 徐淨
過去並不清楚基因體或環境(naturevs.nurture)對腸道微生物相影響的比重,有些研究認為,基因體對腸道微生物相組成起著決定性影響,然若是如此,腸道微生物相便永遠屬於基因體研究。然而,近(28)日《Nature》此篇文獻表明,腸道微生物相個體差異確實主要來自環境因素,為新論點下了有力的背書。目前,接二連三的研究顯示,微生物體幾乎層層影響健康。而微生物體組成因人而異,影響因素可能包括從體重增...

從30%到5%,如何降低RNAi療法的肝臟毒性?

2018-03-02 / 記者 徐淨
日前,AlnylamPharmaceuticals研究人員對N-乙醯半乳糖(GalNAc)綴合的RNAi造成肝臟毒性副作用的機制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並且找出降低該RNAi療法脫靶效應的簡單方案。RNAi療法因為能夠有效靶向普通藥物無法靶向的蛋白,而成為醫藥界所關注的醫療手段。但是與其它標靶療法一樣,RNAi療法也會產生脫靶效應,而這些脫靶效應可能造成嚴重的毒性副作用。GalNac能夠與肝細胞表面的去...

世界第一個智慧抗癌奈米機器人????

2018-03-01 / 記者 徐淨
近期,《NatureBiotechnology》中一篇文獻由中科院國家奈米科學中心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華人科學家團隊合作的成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科學家們用DNA摺紙技術(看更多),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智慧抗癌奈米機器人」,它們可以在人體內自行找到腫瘤供血血管,隨後釋放藥物製造血栓、阻塞其血管,從而「餓死」腫瘤,在動物實驗中已驗證了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DNA奈米機器人是由DNA摺紙技術「...

中研院將鎖定研發新型抗生素

2018-03-01 / 記者 李虎門
由於人類長久以來不當地使用抗生素,加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在缺乏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抗藥性細菌已對人類健康形成重大威脅。因此,研發新型的抗生素以對付抗藥性細菌,是人類目前亟需努力的方向。 天然物(naturalproducts)一向是抑菌劑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了尋找新的細菌轉醣酶抑制分子,中央研究院博士生吳韋伸(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在中研院基因體中心院士翁啟惠與博士鄭婷...

美團隊用AI發明Y-trap雙功能免疫療法

2018-02-27 / 記者 李虎門
以抗PD-1/PD-L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首的癌症治療方式,為這世界帶來重大變革。在這成功之下,科研人員也正在開發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以提高它們的效果,延長它們的耐久。 近日,有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I),在腫瘤免疫療法的設計上,取得了驚喜的進展。通常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黑色素瘤,乃至淋巴瘤等常見癌症會透過免疫抑制的機制,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控。而當下的免疫療法正是透過抑制PD-1/PD-L1...

《Science》粒線體DNA逃出細胞 引發免疫反應

2018-02-27 / 記者 徐淨
粒線體DNA不同於位於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為粒線體中的遺傳物質。最新一期《Science》中一篇文獻揭示,當細胞凋亡時,粒線體DNA是如何從粒線體內「逃逸」,更重要的是,這一逃出是引發自身免疫疾病的關鍵因素。粒線體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一旦細胞遭受破壞,它們會引發免疫反應,從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粒線體DNA(mtDNA)與細菌DNA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一旦細胞接觸到逃脫的mtD...

美團隊逐步抑制BACE1 成功在小鼠逆轉AD

2018-02-26 / 記者 李虎門
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科學家找到了很多目標。其中,β-澱粉樣蛋白裂解酶(BACE)就是熱門靶點之一。近期,《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一篇報告顯示,逐步抑制BACE1酶,能夠完全清除小鼠大腦內澱粉樣蛋白病斑的形成,改善動物的認知、記憶能力。這一研究由美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Clinic)的Lerner研究所完成,為研發靶向BACE1的抗癡呆藥物提供...

肥胖者接受癌症治療後,生存時間是標準患者數倍

2018-02-25 / 記者 李虎門
肥胖,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然而,誰能想到,對於一些接受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來說,肥胖,居然是件好事呢?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博士JenniferMcQuade及其團隊,透過6個獨立佇列的回顧性Meta分析發現,接受轉移性黑色素瘤標靶藥物治療,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男性患者,BMI在30以上的肥胖群體與BMI在正常範圍內的相比,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幾乎是翻了一倍,且死亡風...

手術和麻醉會影響記憶嗎?

2018-02-25 / 記者 李虎門
近日,一項發表在《Anaesthesia》上的研究發現,經歷手術和麻醉的病人在某些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與一般人相比,稍微有點差。這項研究包含312名經歷手術的參與者,以及652名未經歷手術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0歲)。依照不同次數的測試發現,有經歷過手術的患者,與暫時記憶能力下降有關,其測試得分下降範圍為1-30分。670名最初記憶正常的參與者中,有77名出現記憶異常,其中18%為手術患者,10%為...

華人張康 用AI診斷眼部疾病

2018-02-23 / 記者 李虎門
日前,《Cell》期刊上的封面,是一張大大的「眼睛」,也是本期《Cell》期刊所關注的研究焦點。在眼科治療中,視網膜斷層攝影(OCT)的技術是最常被使用的診斷技術之一,每年的使用總數超過3,000萬次。即透過視網膜組織的高分辨率圖像,讓醫生們能夠精準地判斷眼部疾病,並提供治療方案。圖片來源︰《Cell》cover但如果,我們能使用AI技術來處理這些圖片,無疑將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效率,乃至提高診斷的準...

《Science》張鋒再開發基因試紙 檢測病原或腫瘤DNA

2018-02-23 / 記者 徐淨
日前,美國哈佛-麻省理工Broad研究所(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華裔科學家張鋒團隊,再開發出一種基因試紙,在實驗室中成功檢測出病毒感染及肺癌患者的腫瘤標記物。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顯示,只需將基因試紙浸入處理過的樣本中,一條線就會顯示出是否檢測到靶分子。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發明人之一張鋒表示,這種工具可用於檢測病毒、腫瘤DNA等核酸物質,便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