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新、台美二代蔡岳廷 全力突破有機成長界線
2024-06-27 / 記者 巫芝岳
身為國內最主要微生物檢驗試劑供應商的「啟新生技」,在國內微生物檢驗先驅蔡文城創辦40個年頭後,連同本土最大專注生醫領域的第三方檢驗公司「台美檢驗」於2020年交棒給了兒子蔡岳廷。蔡岳廷帶著他對經商的熱情,讓兩公司不斷突破單靠有機成長的界線,往併購和策略合作前進,啟新也即將於明年公發登興櫃。撰文/巫芝岳從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達到高峰至2024年上半年,國內食安事件頻傳,從2...
臺灣生技傳承接班關鍵時刻!
2024-06-27 / 記者 彭梓涵
根據資誠《2023家族辦公室調查報告》,臺灣家族企業仍有54%由第一代管理,高於全球平均值,報告預估,臺灣「傳承接班」將在未來2年進入高峰!在產業界線模糊化,企業整併、跨越合作成常態之際,本刊特別專訪普生、樂斯科生技、啟新生技、嘉年生化四家已完成企業交棒的生技製藥公司,二代繼承者們在父親構築的高牆下接班並青出於藍,其故事不只具啟發,更為臺灣生技醫藥世代交替關鍵時刻,帶來產業典範轉移!企劃/撰文:彭...
「5+2、六大核心」 生醫政策總回顧問卷統計解析
2024-05-27 / 記者 巫芝岳
除了對新政的期待外,本刊也針對蔡政府8年來的生醫產業政策,進行了「臺灣生醫產業政策8年大回顧」的意見調查,除鑒往知來,也盼作為前瞻新政的參考。撰文/巫芝岳截至5月15日前,不論是宣示將更重視國人健康的「健康憲章」、直接影響病人治療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或是仍為社會福利而難形成產業的長照3.0,雖然賴政府尚未透露完整的生醫產業促進政策。不過,本刊採訪的多位業界專家們,都一致指出,新政府應延續過往8年的...
臺灣人越來越短命?!「健康臺灣」 新政棋落何處?
2024-05-27 / 記者 巫芝岳
臺灣人平均餘命連2年下滑,2022年較2020年減少了1.48歲,相比日、新、韓3個亞洲主要競爭國家,衰退速度是4國之首!「健康臺灣」為賴總統矢志利劍,新政府如何面對臺灣人越來越短命殘酷事實?從「5+2產業創新」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8年政策總回顧」問卷調查,生醫業者諸多難說出口政策建議有哪些?新政府心盼生醫成為臺灣護國神山,新政又棋落何處?本刊為期一個半月,積極聯繫與走訪企業領導人、專家與意...
創新精準醫療業者籲新政 解LDTS、大數據應用桎梏
2024-05-27 / 記者 李林璦
精準健康勢不可擋!蔡政府也在近5年大力推動精準健康產業,不僅建構Biobank與TPMI、將NGS納入健保給付、設立給付沙盒加速創新醫材落地,但LDTs審查機制亟需優化、如何在保障隱私權與提供大眾健康權的平衡下善用健保資料庫等難解課題,將挑戰著未來新政!撰文/李林璦蔡英文政府於2019年在政策中首先加入「精準健康倡議」,接著在2020年將精準健康列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指引」中的重要一環。台灣生物產...
藥品、再生醫療業者 盼政策協力掌握先機
2024-05-27 / 記者 巫芝岳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再生雙法」,到中美脫鉤帶來藥品供應鏈契機,是新政府上任後立刻面對的重要產業事件。專家們對這些契機有何看法?政策又能如何協助國內醫藥產業把握先機?撰文/巫芝岳癌症長年佔據臺灣十大死因之首,賴清德於「健康臺灣」政見中,提出「2030年前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這是個連賴清德自己也坦言是相當嚴峻的目標,不少醫界聲音也表示,是非常不容易的挑戰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也於《聯...
事關公司存亡!生醫資金政策亟須優化
2024-05-27 / 記者 巫芝岳
多位專家直指,資金問題是目前生醫產業面臨的最大瓶頸!即使重創生醫資本市場的基亞與浩鼎事件已過了近十載,臺灣股票市場對生醫產業的不友善,以及創投缺乏誘因、政府資源分配問題等,導致許多生醫公司面臨存亡危機。未來政策應如何對症下藥?撰文/巫芝岳行政院本月發佈的最新生醫產業推動成果,2023年生醫產業營業額預估突破7,500億元新臺幣,約成長7.8%;國內生醫產業上市/櫃公司至今年3月則達135家,市値突...
8年執政業界「有感」 業者盼生醫產業新政速實行
2024-05-27 / 記者 巫芝岳
對於過往8年政府在推動生醫產業的成績,業者和專家們不吝給出肯定;但面對仍無法產業化經營的醫療和長照服務,以及國際攬才、「絕對民主」帶來的問題等,業者們都期盼賴政府能給出解方,進而兌現「健康臺灣」願景。撰文/巫芝岳「回顧過去8年的生醫產業政策,我們還是希望給政府肯定,做得好的部分持續推動,做不好的部分就改變得更好吧!」這是本刊這次專題採訪中,半數以上受訪者說的第一句話。「綜觀這8年來,國際局勢其實正...
Next 晶片戰 10年內顛覆新藥開發(二)【會員限定】動物實驗替代方案如何影響新藥開發?
2024-04-29 / 記者 吳培安
從2D細胞培養、到立體3D「類器官」,再到整合微流體與微機電「器官晶片」。5~10年內,類器官/器官晶片開啟「替身醫療」時代!生醫晶片,顛覆全球新藥開發,未來10年內,將搶食動物實驗百年商機!?歐美、中國已在人類器官/器官晶片競速賽道上,下一波世界「晶片戰」風雨欲來……2022年,臺灣啟動動物實驗替代科技跨部會平台,多達160項類器官/器官晶片研究計畫,實際產業化僅約1...
美商分子儀器布建3D生物學平台 自動化、標準化解方助產業落地【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2024-04-26 / 記者 吳培安
臺灣在類器官/器官晶片上擁有豐富科研能量,但要將其轉化為產業動能,仍有賴產官學合作,建立基礎設施、與國際接軌。美商分子儀器公司(MolecularDevices)指出,類器官/器官晶片已是全球勢不可擋的轉型浪潮,臺灣也必須緊跟步伐,而加速實現此目標的關鍵,就在於打造高度自動化、規模化的生產平台。撰文/吳培安隨著全球新醫療技術持續進展,類器官與器官晶片技術,正處於產業化的臨界點;科研能量豐沛的臺灣,...
許聿翔創「心」仿生3D器官晶片 助攻新藥開發
2024-04-26 / 記者 李林璦
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許聿翔副教授從發展3D微血管組織體外晶片的技術出發,逐步擴展到心臟藥物自動化篩檢系統,目前進入試量產製程開發階段;同時亦發展出一種血管網絡與腫瘤球共培養技術,突破目前癌症腫瘤球的培養困境,創建具血管仿生腫瘤球模型。目標是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具代表性的人類體外器官及組織模型,並提供可進行大量藥物篩檢的平台,以降低藥物開發成本,力拼將臨床前試驗的藥物開發時程縮短至1~2年。撰文/李林...
諭泰生技獲國際大廠默克合作 仿生肺癌晶片蓄勢待發
2024-04-26 / 記者 吳培安
諭泰生技是技轉清大、北醫核心技術的器官晶片生技新創,結合微機電、微流道與細胞培養,在晶片中重現患者的肺腫瘤環境,期盼取代動物實驗、實現「替身醫療」的願景。諭泰不僅在去年獲得德國生命科學大廠默克(MerckKGaA)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也獲得價創2.0計畫,將器官晶片投入癌症藥篩與體外毒性測試,同時正在進行法規認證規劃中。撰文/吳培安隨著生物機電與細胞培養技術的逐步成熟,全球器官晶片開發戰號角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