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宗徐煥清打造永續經營幸福企業

2018-12-24 / 記者 李林璦
泰宗生物科技(下稱泰宗生技)從植物新藥起家,10年前,現任董事長徐煥清入主後,積極將公司轉型並進行垂直整合,打造泰宗成為全方位肝臟疾病之預防、檢測和治療技術的企業。目前並已取得B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肝纖維化等治療新藥多項發明專利,成為少數能夠垂直整合藥物研發、臨床試驗、製造、藥品及醫材銷售等核心能力的新藥研發公司。撰文/李林璦在2009年,泰宗每股淨值只剩4元,現任董事長徐煥清入股並引進其團...

愛爾蘭的歐洲矽谷之路

2018-12-24 / 記者 薛瀹熢
2008年,歐債危機發生,透過一系列的政府規劃,愛爾蘭成功成為第一個擺脫歐豬五國(PIIGS)惡名的國家。在跨國企業的帶動下,愛爾蘭一躍成為了現在的歐洲矽谷。同樣是缺乏資源,對貿易極度依賴的小島國,愛爾蘭究竟如何成就現在的矽谷榮耀? 無論是歷史文化、自然資源、貿易形態,甚至是教育狀況,愛爾蘭與臺灣都有諸多相似之處。愛爾蘭,位於大西洋東北部,正處英國西方,約有500萬人口,面積70,273平方公里,...

2年翻轉集團命運 葡萄王曾盛麟帶領變革成長

2018-12-24 / 記者 薛瀹熢
葡萄王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再攀高峰,年營收達92.23億台幣。三大事業體皆雙位數成長,目前益生菌產品市占為全球第七,在臺市占率、代工家數、產能更是三冠王。不過,奉父之命回國接班、迄今不斷突破和改革的現任葡萄王總經理曾盛麟,其實原以為自己一輩子將留在英國發展。撰文/薛瀹熢1973年出生的曾盛麟,是家中的老么,上頭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姊姊。因此,雖然專科時唸的是企管專業,但當時並沒有承接家業的打算。服...

Konstantin Petrukhin:盡情作夢,動手執行!

2018-12-20 / 記者 薛瀹熢
哥倫比亞大學的俄裔教授KonstantinPetrukhin,其RBP4基因標記平台研究,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神經研究藍圖計畫迄今唯一連續獲得支持者,前後投注1,000萬美金,並協助完成臨床I期。他是威爾氏症(WilsonDisease)基因權威,也曾在美國默克擔任遺傳基因研究,最終因對基礎科學抱有不滅的熱情而重返校園,並自此埋入RBP4研究,該平台開發的首顆新藥可望解決黃斑部病變疾病。...

楊弘仁一路衝破不可能 創建跨國大醫療生態系

2018-11-15 / 記者 李林璦
楊弘仁,敏盛集團創辦人楊敏盛接班人,今年十月出任國際私募基金KKR大中華醫院投資管理平台SinoCare執行長,未來將掌管10億美元醫院併購資金。坐擁桃園「醫療王國」,但楊弘仁卻大膽引進外資、創新商業模式,不僅拓展了版圖,也打破醫院傳統經營,為臺灣的醫療產業注入一泉活水。如今,他又將整合大數據、IoT物聯網、O2O區塊鏈,希望完成創建跨國大醫療生態系的理想。讓我們來聽聽楊弘仁的CEO報告。今年十月...

英科智能創辦人Alex Zhavoronkov: 要用AI 打造長生世界!

2018-09-28 / 記者 彭梓涵
2014年成立的InsilicoMedicineInc.(英科智能),創辦人AlexZhavoronkov(亞歷克斯.札沃洛科夫)以其創新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AI)高度學習計算技術,連年獲選最具影響力AI公司,快速崛起成為世人眼中的「AI製藥金童」。英科智能今年三月首選臺灣成立亞洲AI藥物研發基地,並積極佈局亞洲。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讓人類對青春不老、疾...

沈志華盼臺灣從「生技」到「生藥」

2018-06-05 / 編輯部
醫睿醫藥新任總經理迎來海歸臨床專家沈志華博士,他先後曾擔任默克、必治妥施貴寶、羅氏、艾伯維等國際藥廠主管。本身由化工跨行生物統計,目前同時是美國統計協會院士(Fellow);他曾任羅氏上海中國藥物研發中心偕同創辦人與亞太地區生物統計負責人,一手建立起中國第一個全方位的臨床試驗中心,對中國臨床試驗發展影響甚鉅。現在,他又帶著一貫「挑戰」的心,盼回國締造臺灣臨床試驗產業競爭力。近年來,臺灣生醫人才紛紛...

官學研三棲 丁詩同是知名脂肪剋星

2018-03-16 / 編輯部
現擔任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祕書的丁詩同,是產業界口中的「7-11」,他秉持著「自身價值來自對等付出」的信念熱心推動及服務產業。風格幽默、做事明快的丁詩同,曾獲選十大傑出青年,營養生化專家的他同時也是發現脂肪幹細胞的國際先驅,專研肥胖預防醫學,是對付脂肪的剋星。撰文/徐淨攝影/林以璿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副執行秘書丁詩同,多年來即便政務繁忙,仍在教學與研究方面,絲毫不倦怠。談起人生經歷,「沒有離開過初...

生醫所首位外籍所長郭沛恩 要讓臺灣醫療更精準

2018-02-09 / 記者 林以璿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anFrancisco)心血管研究所以及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傑出教授郭沛恩,於去年10月接任了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職位,希望能夠利用臺灣的全民健保優勢,創建出完整全面的基因數據庫,從而推動人類遺傳學和基因體學進步與發展。撰文/林以璿 攝影/林以璿、王柏豪去兩年,可說是中研院的多事之秋,新上任的院長廖俊智力求穩健,大力從國外挖掘重量級學者,為中研院的實力...

王惠鈞:人生不能只有一支全壘打

2017-11-22 / 記者 李虎門
「人生不能只有一支全壘打」這是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所奉行的座右銘。過去,王惠鈞因為解出一個全新的左旋雙股螺旋Z-DNA結構,成為國際知名科學家。他不引以為傲,讓研究持續突破,即使退休以後,仍維持自己在高度競爭中淬練。撰文、攝影/李虎門1953年2月28日上午,英國劍橋大學兩位年輕的科學家-JamesD.Watson與FrancisH.C.Crick,一同宣布重大發現,他們解出DNA(去氧核糖核酸)雙股...

四冠院士廖俊智 三大定位領中研院

2017-10-20 / 記者 蔡立勳
去年6月,中研院正處多事之秋,廖俊智以「新人」之姿接任院長,迄今將滿一年半。過去,他因為生質能源研究突破,連獲臺美四冠院士,備受國際關注;現在,他掌舵臺灣最高層級研究機構,提出三大定位,期打造穩定的人才、基礎科學的循環供給生態系,為生醫產業找到新「能源」。撰文/蔡立勳去年6月3日,即使遴選過程幾經風波,總統蔡英文終於核定,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系主任廖俊智,出任中...

夏尚樸 帶領南港育成中心草創轉型

2017-09-15 / 記者 陳堂麒
南港生技育成中心成立至今已逾13年,期間育成超過80家生技公司,包含:台灣微脂體、順天醫藥、彥臣、懷特新藥等,畢業的生技公司有47家,其中有7家已上市上櫃,促成投資金額逾57億元,今年1月起由生技中心接手自主營運。南港生技育成中心從草創、轉型到茁壯,幕後的推手正是南港生技育成中心主任-夏尚樸。在生技中心服務數十載的夏尚樸,即將屆齡退休,生技中心特別在今日(9月15日)舉辦歡送茶會,多家育成廠商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