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弘毅:基礎研究不可斷鏈, 動物模型助抗疫!

2020-06-03 / 記者 巫芝岳
新冠肺炎疫情下,國衛院在1月底緊急聚集各界專家,探討如何加速國內疫苗、藥物等相關研發。其中,中興大學吳弘毅教授擁有20年動物冠狀病毒基礎研究經驗,他是如何透過動物相關研究助力抗疫?又如何看待本次疫情?撰文、攝影/巫芝岳至今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全球近6百萬人確診、30多萬人死亡。臺灣「超前部署」造就的防疫成績備受世界肯定。事實上,早在農曆年假一結束,國家衛生...

「移動式防疫屏風」國家隊 守護前線篩檢安全

2020-04-30 / 記者 吳培安
正當衛福部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焦頭爛額之際,明昌國際注意到前線醫護人員的需求,在短短14天開發出移動式檢查屏風,不但能幫助在新冠肺炎第一線篩檢的醫療人員,還能減輕口罩、防護衣等寶貴醫療資源的消耗。與中國僅有一條海峽之隔、原本被外界認為會成為嚴重疫區的臺灣,國內確診人數至今還排在全球第四少。臺灣今日能有這樣的好成績,衛生福利部及全國的醫護人員功不可沒。不過,這群將面容隱藏在面罩和防護衣...

中國二類新藥市場持續長多

2020-02-25 / 編輯部
儘管武漢疫情仍不明朗,但中國股市醫藥類股卻買氣火熱,眼前疫情帶動醫藥供給需求,疫情之後,中國政府必然將力推相關醫藥產業的升級。改良型新藥便捷、省時、成本低,成為藥企追求快速升級、或尋找差異化路徑的平衡點。此時,臺灣握有劑型開發技術的藥廠,成為提供技術的解方,擁有中國二類新藥市場商機的廠家,也被市場看好長多。 2020年1月6日,全球醫藥監管機構的風向標美國FDA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公布年...

高橋政代創業Vision Care刷亮新「視界」

2020-01-15 / 記者 彭梓涵
2019年8月,全球首個以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治療黃斑部病變而享譽世界的學者高橋政代,從理化學研究所退休,加入2017年才成立的新創公司VisionCare,專注眼部疾病的再生醫療開發與商業化。2019年底,高橋又帶領VisionCare提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光感受器(Photoreceptor)的臨床試驗申請,再次刷新iPSC治療一次新創舉。2019年12月6日,東京掛牌細胞治療公...

資策會邀醫電跨界對談共尋解方

2019-12-02 / 記者 巫芝岳
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成立的「馨生活健康科技聯盟」,於10月30日舉辦「智慧健康科技-資料的應用」圓桌會議,邀集多位醫療資訊科技專家,一同探討當智慧健康科技實際應用於健康照護領域時,所衍生的資料應用可能面對的問題。 在臺灣人口急速老化的趨勢下,健康照護需求迅速增加,同時因應無線通訊網路技術、雲端平台、物聯網(IoT)、區塊鏈等資通訊技術(ICT)漸被廣泛應用於健康與醫療領域,「智慧健康...

斜槓人生養成術 生技達人分享成功心法

2019-12-02 / 記者 劉端雅
2019臺北生技小聚第4場次以「生技斜槓人的成功心法」為主題,探究生技人如何精進自我,開啟多重收入模式,成為生技斜槓贏家。 10月29日,2019臺北生技小聚第4場次假臺北市政府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Co-Space會議廳,以「生技斜槓人的成功心法」為主題,探究生技人如何精進自我,跨越領域間的鴻溝,成為生技斜槓贏家。斜槓(Slash)一詞源自《雙重職業OnePerson/MultipleCar...

「2019 RESI Taipei」助力國際創投來臺

2019-12-02 / 記者 李林璦
全北美最大的健康醫療早期投資會議RESIConference(Re-definingEarly-StageInvestmentConference,RESIConference)首度來臺舉辦,於11月14日假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展開,一共舉辦14場主題式論壇,專注探討生物、醫療及北美與亞洲生物科技投資趨勢等主題。RESI創新挑戰賽(InnovationChallenge)中更有33家生醫新創設攤展...

108年度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出爐

2019-12-02 / 記者 李林璦
國內唯一由中央主管機關辦理之生技類獎項–「108年度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今年度計39件申請案件,經過激烈評審階段,共評選出8件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研發產品。此一國家級獎章今年邁入第19年,高度表彰國內優秀生技業者,盼臺灣生技躍上國際,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由衛福部與經濟部共同舉辦之「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11月12日頒發出今年度(民國108年)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

Gartner 2019年5大新興科技趨勢

2019-11-11 / 記者 巫芝岳
Gartner每年針對特別聚焦在未來5~10年間,能提供企業極大競爭優勢潛力的2千多種技術組合進行研究調查;2019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出爐,五大新興技術與趨勢包括:感測與行動力、擴充人類能力、後傳統通訊運算、數位生態系及人工智慧等。今年稍早(8月29日),美國構顧能公司(Gartner)公布了Gartner的2019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曲線,並從中歸出今年企業不可忽視的五大新興科技趨勢,運用這五大...

盤點歐洲20家頂尖工業生物科技公司

2019-11-11 / 記者 吳培安
借助生物酶神奇的催化能力,工業生物科技催生出許多過去我們難以想像的全新產品及製程,除了生質能源,還包括新型生物材料,甚至改變了傳統石化工業生產特定化學物質的運作模式,讓工業發展和環境破壞不再畫上等號。工業生物科技(IndustrialBiotechnology)透過向生物數十億年的演化取經,利用發酵或是提取出生物的特定酵素(又稱為「酶」),為人類大量生產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在西元前六千年,人類就懂...

40歲以下生命科學創新者

2019-11-11 / 記者 彭梓涵
創新是沒有年齡、性別、國界、學歷限制的,每個時代最偉大的創新與創新科技,都是因為能找出當下人們普遍受到的局限,只要透視問題、勇於突破思考模式和制訂勝出策略,那你也可能成為創新發明家。《BioSpace》選出10位40歲以下名列前茅的後起之秀。國生技媒體《BioSpace》每年都會精選一群40歲以下的生技新興研究人員,這些具有創新頭腦的年輕人,在生物製藥與生命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的成功,例如有些人已經創...

陽明、中研院、振興醫院共同開發AI降噪聰明電子耳系統

2019-11-11 / 記者 李林璦
研究團隊以人工智慧為核心,開發情境感知噪音消除模型,幫助聽力受損患者提升電子耳的聆聽效益。賴穎暉於2017年於中研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與曹昱老師透過模擬方式證明其系統之可行性,並將成果刊登於(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隨後本團隊於2018再進一步的將其此技術帶入臨床並證明其方法平均可提升將近36%左右的語言理解力,該模型也在去年刊載於《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