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來,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投資,往往以臨床試驗失敗、公司退出該領域黯然收場。但隨著Aduhelm獲得美國FDA加速批准及Leqembi獲得批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鼓舞了投資者對神經科學的興趣。
百健(Biogen)企業發展主管Adam Keeney認為,人們重新燃起對神經的興趣,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監管機構對「基於科學研究的假說」秉持開放態度,不僅是關於疾病如何發展的過程,也包括哪些終點和生物標記可加速藥物或治療方法的開發。例如,百健除了以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作為阿茲海默症治療的替代性指標,也與FDA合作建立以低濃度「神經絲輕鏈」(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 NfL),作為加速批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療法的終點。
不過,對於疾病機制更深入的理解,以及替代終點日益被監管機構接受,是否能使此領域更加穩固尚未可知。
神經退化性疾病交易超過150億美元
儘管過去一年面臨生技市場低迷的挑戰,神經退化性疾病交易量仍較去年增加,有揭露價格的交易金額累積超過150億美元。在今年7筆超過10億美元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交易中,神經退化性疾病領域佔了其中4筆。
而阿茲海默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中最受到歡迎的領域,在2022年,包含合作和併購等至少有44筆交易;今年截至10月24日,則有37筆交易,價值超過40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為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 BMS)以潛在價值達22億美元的協議,取得Prothena Corporation阿茲海默症tau蛋白抗體候選藥PRX005的全球獨家授權。
錯誤摺疊的tau蛋白會導致神經纖維纏結,與澱粉樣蛋白斑塊屬於不同的治療途徑。以tau蛋白為治療靶點的交易,還有武田(Takeda)以3.725億美元與加拿大生技公司Treventis Corporation合作,藉由Treventis特有的蛋白質靶向技術,設計出針對tau蛋白的潛在小分子藥。
也有幾家公司在研究不同致病機制之間的協同作用,例如百健正在考慮將靶向澱粉樣蛋白的療法與靶向tau蛋白的療法結合起來,以真正達到顯著改善認知衰退。
帕金森氏症領域也有類似的發展軌跡,生技公司正在探索各種可能的治療途徑。2023年1月,Neurocrine Biosciences與Voyager Therapeutics達成價值最高可達44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針對包含GBA1基因突變的多個靶點開發基因療法。
2023年3月,Biohaven以9.7億美元總價,取得中國高光製藥(Highlightll Pharmaceutical)公司TYK2和JAK1雙重抑制劑BHV-8000,在中國之外的全球權利。這兩家公司認為,這些免疫靶點可能會影響神經退化性疾病和神經發炎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和阿茲海默症。
此外,艾伯維(AbbVie)在10月以1.1億美元的預付款和5.45億美元里程碑金,收購帕金森氏症療法開發商Mitokinin,取得其用於改善粒線體功能障礙的選擇性PINK1活化劑。
罕見神經疾病交易達132億美元
在罕見疾病方面,2023年迄今為止,至少有49筆交易與罕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關,披露的價值總計132億美元,是2022年全年總額的兩倍多。規模最大者,是百健以73億美元收購Reata Pharmaceuticals。百健看上的是Reata在今年2月首個獲FDA批准,可治療罕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弗裏德賴希共濟失調(小腦脊髓萎縮症)(Friedreich's Ataxia, FA)的療法。
人們也對ALS興趣高昂,如武田以5.8億美元和AcuraStem合作,針對ALS和額顳葉失智症等由TDP-43蛋白錯誤摺疊的疾病,開發反義寡核苷酸(ASO)療法。
還有多家公司正在針對罕見中樞神經系統尋求核酸療法,其中包括至少三項基因療法協議、三項基因靜默(gene silencing)療法協議和一項mRNA療法協議。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諾華(Novartis)以10億美元收購siRNA公司DTx Pharma。雖然該公司的主要臨床前候選藥物是用於治療周邊神經病變疾病第1A型夏柯-馬利-杜斯氏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A, CMT1A),諾華也獲得DTx Pharma在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肌肉疾病的臨床前產品線。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3747-023-00128-7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