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名女嬰罹患的是嚴重型第一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缺乏2個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只有1個「備份基因」─SMN2基因拷貝。通常在約出生6個月內就會發病,2歲前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過去十年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三種SMA藥物,此次研究使用羅氏(Roche)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開發的口服藥物Evrysdi(risdiplam)。
Risdiplam是一種SMN2基因編輯調節劑,透過調節SMN-2 RNA的基因編輯過程,增加能產生正常SMN蛋白的mRNA,從而維持及提升SMN蛋白濃度,達到治療的效果。
至今,SMA的治療都是在出生後進行,但是,有高達一半的新生兒缺乏2個 SMN1基因拷貝,且只有2個SMN2基因拷貝,使其出生就具有病徵。
產前給藥 罕病嬰SMN蛋白表現高、肌肉發育正常!
領導該研究的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臨床神經科學家Richard Finkel表示,女嬰的父母曾因SMA失去摯愛,因此提議在出生前對子宮內嬰兒進行給藥治療的想法。
這項研究獲FDA批准,母親在懷孕的第32週開始,每天服用risdiplam達6週,而嬰兒在出生後一周開始服用藥物,且可能此後一生都需持續用藥。
Finkel在母親分娩時,對羊水和臍帶血進行測試顯示,risdiplam有到達胎兒,且與其他患有SMA的嬰兒相比,透過母親給藥來治療的嬰兒,血中的SMN蛋白表現較高,神經損傷程度較低。
外在表徵上,該嬰兒沒有表現出肌肉無力的現象,且肌肉發育正常。Finkel指出,這些指標令人安心,但仍建議對孩子進行終身監測。
Finkel表示,雖然這項研究只有1個人,但這也顯示了早期治療的重要性,代表黃金治療時間非常短。此外,這項研究也為後續「透過子宮內治療其他遺傳疾病」的可能性建立新觀點。
參考資料: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5-00534-0
論文:https://doi.org/10.1056/NEJMc2300802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