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Gene自研新藥續攻CLL 頭對頭試驗PFS、ORR勝過第一代BTK抑制劑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2-12-2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近日,百濟神州(BeiGene)於甫落幕的2022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中,發表其首款自主研發新藥zanubrutinib的全球臨床三期、頭對頭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相較於第一代BTK抑制劑(ibrutinib),該藥對治療慢性淋巴球白血病(CLL)患者在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FS)和總緩解率(ORR)取得優效性結果。
 
BeiGene表示,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中;此外,其在美國遞交zanubrutinib用於治療CLL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目前正在接受FDA審查中,預計將在明(2023)年1月20日得知結果。
 
在這項名為ALPINE的全球臨床三期試驗中,共招募了652名復發/難治性CLL及小細胞淋巴瘤(SLL)患者。試驗的主要終點為ORR,次要試驗終點則包括PFS和心房撲動/心房顫動事件發生率。
 
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接受zanubrutinib(160 mg、口服、每日兩次)治療,另一組接受第一代BTK抑制劑ibrutinib(420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療,直至患者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結果顯示,相較於第一代BTK抑制劑ibrutinib,zanubrutinib的PFS展現出優效性結果;24個月時,zanubrutinib的PFS為78.4%,而ibrutinib為65.9%,且經研究者及獨立評審委員會(IRC)評估,在所有主要次族群分析中均觀察到PFS獲益,包括攜帶del(17p)/TP53突變的高風險患者次族群分析;此外,zanubrutinib在ORR的表現上達到80.4%,相較ibrutinib的72.9%來得更高。
 
安全性方面,zanubrutinib總體耐受性良好。zanubrutinib組報告導致終止治療的不良事件對ibrutinib組較少(15.4% vs. 22.2%),心臟疾病發生率較低(21.3% vs. 29.6%),且zanubrutinib組僅發生1例因心臟疾病引起的終止治療事件,但ibrutinib組則有14例此類事件(0.3% vs 4.3%)。
 
此外,zanubrutinib組未有因心臟疾病引起的致死性不良事件,而ibrutinib組有6例此類不良事件(0% vs. 1.9%);在zanubrutinib組和ibrutinib組的治療中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包含了:腹瀉(16.0% vs. 24.1%)、高血壓(14.8% vs. 11.1%)、嗜中性白血球低下(22.8% vs. 18.2%)、COVID-19(23.1% vs. 17.9%)和上呼吸道感染(21.0% vs. 14.2%)。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中心血液腫瘤分部CLL中心主任Jennifer Brown表示,PFS是在CLL臨床試驗中衡量有效性的重要準則,在包括攜帶del(17p)/TP53突變的高風險患者的所有主要次族群分析中,ALPINE試驗數據顯示了zanubrutinib的優效性和臨床獲益的一致性,同時對心臟功能表現出更具優勢的相關安全性特徵,證明此藥是一款足以改變CLL患者治療格局的BTK抑制劑。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