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新聞
投資雷達
生技名人錄
生醫動態
影音報導
環球雜誌
環球生技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商機媒合
查找廠商
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公告
產業新訊
公司報導
生醫永續(ESG)
本刊公告
生醫攬才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雜誌
買書
Podcast
本刊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蘇益仁
蘇益仁:療效不如期待?! 阿茲海默抗體新藥市場遇挑戰
2023-08-19/
記者 巫芝岳
蘇益仁教授於SARS期間擔任疾病管制局局長,歷任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及主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及醫院副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組主任及感染症與疫苗所所長,現任南臺科技大學講座教授。2017年他在科技部價創計畫支援下,於2018年9月自南臺科技大學衍生指標性新創公司——美力齡生醫,致力開發經由多重作用機制(MOA),調控老化生物學及降低類澱粉蛋白的抗老化及阿茲海默症治療藥物,並...
專家觀點
產業
許世明
許世明:健康管理分流與風險評估應用
2023-07-25/
專欄:許世明
許世明教授|簡介許世明教授民國85年自美回臺,曾擔任臺大醫學院免疫所及研究發展室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總統府尖端科技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國家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籌備處執行長以及工研院、經建會顧問等職。他長期從事腫瘤分子診斷、腫瘤細胞生物學與病理免疫診斷之研究,有許多論著、專利及創新發明。許教授的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在臨床醫學或全領域上均列入世界前百大。從2002年新竹生醫園區籌建開始,許教授一直致力於臺...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林奏延
外泌體將是臺灣追上國際的明星產業
2023-07-25/
記者 李林璦
曾擔任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衛福部部長、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和衛生署副署長,現任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長庚大學醫學系客座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與艾萬霖生技董事長。林奏延於2020年12月底創立艾萬霖生技公司,致力於外泌體的臨床運用並專注退化性疾病治療,也讓艾萬霖成為全臺第1個運用外泌體做為新藥申請的公司;今年3月,林奏延與臺大生技中心主任沈湯龍共同發起成立「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倡議政府重...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涂醒哲
5年650億投50個產業化國家隊選題
2023-07-25/
記者 李林璦
曾擔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疾管局長、國策顧問、立法委員、嘉義市市長,現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董事長。他曾於立委任內修訂健保法、傳染病防治法,並成立臺灣疫苗推動協會與紅絲帶基金會。涂醒哲自2019年8月接任DCB董事長後,走訪拜會多位董事及專家,請益與討論臺灣生物科技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探討臺灣生技的未來,並結合歷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的結論與...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高大上的「市值管理」,被披上了一層邪氣!
2023-07-25/
編輯部
相較其他產業,或許因為生技的專業門檻高,加上投入時間期長,因此,在生技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從創業風險投資到進入次級資本市場的投資操作,常聽聞各界分享許多非常有創意的故事,許多巧思,讓不少生技新創公司躍躍欲試、引以為榜樣,或更多地引以為鏡戒……生技月到了,為了一些活動的準備,近期,和一位學研界好友拜訪了國家級投資基金的幾位前輩長官。看到我們是生技產業界來著,這位前輩長官言談...
專家觀點
產業
CAR-T
BeiGene
百濟神州
細胞治療
對抗淋巴瘤抗藥突變困境 異體CAR-T細胞將成下一波治療革命
2023-06-30/
記者 吳培安
針對血液腫瘤耐受性突變、使得既有藥物失去效力的治療挑戰,本刊專訪澳洲蒙納許大學血液腫瘤科教授及澳洲AlfredHealth淋巴瘤團隊負責人ConstantineTam,以及致力於腫瘤學創新藥物研發、近期也跨入細胞治療的百濟神州(BeiGene)副總裁暨細胞治療研發中心黃士銘,分享血液腫瘤細胞治療的新趨勢,以及醫師如何與跨國藥廠合作,將創新療法帶給血液腫瘤患者。撰文/吳培安血液腫瘤治療發展日新月異,...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蔡守冠
實現「精準檢測、個人化醫療」 從實驗室走向床邊
2023-06-30/
記者 彭梓涵
蔡守冠現為光鼎生技(6850)董事長,擁有20年毛細管電泳儀市場經驗,熟稔毛細管電泳儀的設計、生產與應用。蔡守冠原為土木工程專長,在加入光鼎生技之前,曾在桃園高鐵擔當機電組系統整合主管。2004年光鼎生技成立,蔡守冠是第一號員工,他憑藉系統整合的技能,從專案經理一步一腳印跟著公司成長,期間並取得生物技術博士學位,也在歷經公司轉折發展後,從總經理成為公司董事長。目前光鼎生技是一家握有毛細管電泳核酸分...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施修明
創服育成中心精益求精: 「開創新局、打造園區品牌」 提升廠商成功率
2023-06-30/
記者 彭梓涵
現職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創服育成中心(BioHubTaiwan)執行長,同時也是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Biobank)代表人暨執行長、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除此之外,目前也在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國防醫學院擔任兼任教授。施修明執行長在類泛素(SUMO)修飾調控癌細胞發展的學術研究上有卓越的成績,曾經榮獲三次國科會傑出獎、「第23屆王民寧獎」...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許世明
許世明:AI合成數據技術在健康管理的應用
2023-06-30/
記者 王柏豪
許世明教授民國85年自美回臺,曾擔任臺大醫學院免疫所及研究發展室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總統府尖端科技諮詢委員會招集人、國家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籌備處執行長、工研院、經建會顧問等職。他長期從事腫瘤分子診斷、腫瘤細胞生物學與病理免疫診斷之研究,有許多論著、專利及創新發明,其研究論文被引用次數在臨床醫學或全領域上均列入世界前百大。從2002年新竹生醫園區籌建開始,許世明一直致力於臺灣的精準或數位健康產業的整...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被政府拋棄的孤兒!?
2023-06-28/
編輯部
BIO2023今年6月5日在美國波士頓展開,外貿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Taiwan)」也緊接著於臺灣8日在南港展館二館舉行。BIO結束當晚從美國飛回臺灣,下午來得及趕赴展會最後收幕前,快速走覽了一圈。MedicalTaiwan是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的主展場,為臺灣醫療器材製造、產品銷售的內外銷採購交易B2B平台,是當今臺灣幾個最重要的生醫產業展會之一。由於場景剛從一個大型...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李崇僖
生醫名人錄
去中心化
環球生技名人錄
【影音】李崇僖:新型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興起!
2023-06-12/
專欄:李崇僖
新型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興起!數位醫療勢不可擋健保沙盒驗證臨床效益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數位一定要搭配去中心化,臨床實驗才辦法推動,為什麼?數位醫療在國內推動難嗎,有什麼樣的挑戰跟障礙?李崇僖教授專精醫療生技與法律,接受環球生技專訪,淺談如何推動數位醫療。
專家觀點
FDA
Califf
BIO2023
FDA 局長Dr.Califf: 世界最好的科學,都可能因錯誤信息和文化結合而完全削弱!
2023-06-10/
記者 王柏豪
波士頓Bio2023大會第二天(7日)重頭戲,請來二度回任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局長Dr.RobertCaliff親上火線談話,在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執行長RachelKing的訪談下,針對近年來COVID的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藥品供應短缺、降低藥價、加速審批、以及法院對案例審查挑戰FDA權威性等熱門話題進行對話,現場座無虛席。 #covid教訓讓人們學習長期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秀傳名譽院長李佩淵 骨創傷醫界「建築師」的「反骨」人生
增進留任待遇 落實「功能性護理」 解護理人員短缺難題
新創募資教戰守則 清晰、自信、獨一無二
生技投資資本將寒凍,「我要有辦法活著更沒尊嚴!?」
【影音】2023第二屆環球生技臺灣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