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EN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生醫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集錦
    • GBI International
  • 商情中心
    • 產業分析
    • 公司重訊
    • 漲跌排名
    • 生醫永續
    • 查找廠商
  • 焦點人物
    • 生醫人物
    • 人物專訪
    • 國際報導
    • 專家觀點
    • 生醫名人錄【影】
    • 編輯專欄
  • 創業投資
    • 新創動態
    • 投募專區
    • 生醫攬才
    • 【影】技術焦點鏡
  • 展會直擊
    • 論壇報導總覽
    •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5
    •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5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2025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2025
    • 日本生技展
    •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 產業論壇
    • 海外展會
    • Podcast
  • 雜誌專題
    • 各期專題列表|雜誌線上看
    •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 太陽西邊升起 印度生醫
    •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 購買出版品
    • 編輯部公告
  • 產業活動
    • 活動列表
    • 活動快訊
    •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1. 生技名人錄
  2.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杞人憂天!?

2015-09-14/編輯部
8月18日,中國和美國幾乎在同一天有重大的法規公佈,沈痾多年的中國審批審評問題,中國國務院終於出台了《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美國FDA則在暌違11年後,公告了新版《植物藥新藥指南》(GuidanceForIndustry:BotanicalDrugProducts),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徵求意見。前者,被認為是中國史無前例的醫藥監管全面改革;後者,將影響全球植物藥(包括中藥新藥)的...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複製成功,快又有效率。但是......

2015-08-13/編輯部
2015年度台灣生技月落幕了。展覽期間,每天都有許多讀者、新朋友、舊朋友到雜誌的攤位來交流。其中,有一位美國資深業界新朋友,幾乎天天逛展後,就會繞來找我抬台灣生技的槓,許多時候,我們還會有一些爭辯,但他以旁觀者的觀察,及許多跟台灣輿論相左的看法,都會讓我有所反思。特別是目前備受矚目的一些美國資深生技醫藥前輩,他們計畫攜著在美成功的企業返台設立公司並上市,截稿期間,有知名媒體節目因此表示:「國際一流...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能見度 外在美 內在美

2015-07-15/編輯部
很多兄弟朋友應該對已故商業名人翁大銘的一句公開言論不陌生,可能必要時候還會借用來當伎倆,翁大銘說:「如果你沒有外在美,我怎麼會有機會知道你有內在美⋯!」(如果這句話涉及任何性別歧視,絕不是本文有意)上個月,在費城參加了2015北美BIO展,這是國際生技產業社群最大的一個盛會,總計69國代表團前往,台灣代表團有120多人,位列第十五大國家代表團,中國、日本、韓國聲勢更浩大,居前十大。不過,大家所有的...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台灣生技如何「展」望未來?

2015-06-10/編輯部
忙完這期出刊後,我們將馬上隨著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籌組的台灣生技代表團到費城,參加2015年的美國世界生技展(BIO)。每年的世界生技展是全球生技圈最大的社群盛會,是產業的風向球、國際合作的平台,近70個國家代表團一同亮相,當然也成了各國生技實力展現與角力的擂台。各國攤位也不遺餘力施展風情,吸引總計約十萬人次與會者駐足的眼光。今年,生醫推動小組特別以「TheHeartofAsia」為題,精心安排活動...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你是哪一種人才?

2015-05-14/編輯部
很多年前,一次因為在工作上自認有很大的挫折,回家吃飯的時候,吃著吃著哇哇地哭了出來,母親大概看我邊吃邊哭的樣子甚為滑稽,她過來坐在我面前,笑了出來,我一開始很生氣,「你女兒被人家當垃圾,還笑!」,她說:「這樣喔,那你是哪一種垃圾,可不可以回收的那一種?」基本上,母親真的不是幽默的人,但是那次我也覺得好笑。當然,我跟母親也就聊開了起來,歸結原因,其實也就是職場上常見的問題,就是我自認為自己是人才,但...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精準醫療」之路到底有多近?

2015-04-08/編輯部
上次我分享到前輩抗癌的故事,還有續集⋯。前輩的哥哥自己是分子生物科學家,他私下告訴我,決定「不惜代價」以弟弟的檢體作為個案,除了為從小就跟他感情最親近的弟弟,找出最不受苦的有效醫藥治療,最終更希望能藉此追尋一條真正能實踐的「精準醫療」之路。「精準醫療」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1月20日的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到的,他希望藉由「精準醫學計畫(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讓美國能「...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願未來文明社會裡,將不再有人死於癌症

2015-02-13/編輯部
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前輩朋友,最近又要去進行電療了。幾個月前,他進行了一次化療,副作用非常的嚴重,讓醫生提早終止療程。我知道那次化療之後,許多食物都變味了,他說連他愛喝的卡布其諾咖啡已經不是咖啡。我之所以打從心裡非常敬佩這位前輩,是因為從他身上見證了抗癌就像對付慢性病一樣,對生活、生命都不像醫學上說的那樣地有威脅。他抗癌整整超過十五年了,他的癌都是嚴重的,第一次的癌就被醫生宣告末期,腫瘤長的位置開刀成...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台灣腦袋和大陸腦袋…

2015-01-15/編輯部
很多業界朋友都很矚目尚未落幕的「東洋事件」,我們也接到一些讀者和投資人惶恐詢問,「生技還有那些大事要發生!?」,讓人頗為哭笑不得。我想,很多媒體同業們對這事件該寫的都寫了,可能不該寫的也寫了。所以,我們決定先在此向各位致歉,原諒我們還是回歸探究行業本質,並和大家繼續交流產業的變化、發展和現況。因為常深入大陸產業現場採訪、觀察,自然會累積一些網絡和心得。不少業界朋友也喜歡問我大陸的產業動態,總以為我...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激情、真情、深情 創業的三種情感

2014-12-11/編輯部
可能很多朋友馬上會質疑我,那熱情呢?我個人認為,熱情已經存在這三種情感之中,沒有熱情燃燒不出激情,沒有熱情支撐不出真情,沒有熱情沉澱不出深情⋯,跟愛情一樣吧!?十一月的生醫創業圈,非常熱鬧。我們的記者靜芳、亞歆、鄔麗.巴旺穿梭在創業社群的聚會,訪談創業者、天使投資人、教育部創新創業課,甚至遠赴杭州採訪大陸的生醫創業社群,觀摩兩岸創業生態的不同。靜芳很投入和新世代創業家們的交流,為捕捉創業者的身影,...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遇到使靈魂破碎的失望

2014-11-14/編輯部
個人非常enjoy這次在整理編譯的美國16大犀利生技公司,許多公司的創業模式和這些CEO的領導理念都讓我有不少啟發。以新興CRISPR技術而成立的EditsMedicine,CEO是美國生技界10大女性KatrineBosley。因為CRISPR技術還很早期,Editas未來勢必是一條充滿高低起伏的道路。但Bosley很清楚,她講了一句「⋯我們會遇到使靈魂破碎的失望」,看到這句的當時,我正在飛機上...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農業

台灣農業的美麗與哀愁

2014-10-10/編輯部
這幾年,台灣的精緻農業讓國外的許多朋友們(不管中國或歐美)都非常驚艷。他們說,台灣很小,但是農村風光就是很美,加上在地優質食材以及濃厚的台灣人情味,很多中國朋友來過一次,都還想再來。這半年來,我去中國送禮最多的也是台灣的本土咖啡,很多朋友都知道台灣茶葉好,但可能不知道台灣的咖啡豆香;如果朋友到台灣來,我都會建議一定要拎一包當季水果吃吃看。我也有一位朋友在九二一地震後,毅然回去南投重振父母的茶園,土...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準備好了嗎?

2014-09-10/編輯部
很多生技業界的朋友和前輩們都非常關心我們,也常會來我們社裡走動;中秋佳節,環球生技月刊的團隊和我們幾位顧問,先藉此誠心祝福大家,天天都很開心、圓滿,也跟我們團隊家庭一樣,很喜歡互相「吐槽」、互相打氣、關心。上個月,因為基亞事件風波,台灣生技股市一陣忐忑不安。但是才一個月,我們看到生技資本市場又逐漸重回溫暖,相信也帶回更多沉著和理性。在最風雲變色時,我正好拜訪一位到台灣設立據點、也計畫在台IPO的大...
  • 第一頁
  • 上一頁
  • 34
  • 35
  • 36
  • 37
  • 38
  • 下一頁
  •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 製藥需求漸趨複雜! CDMO應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提早備戰
  • 學術清洗?還是失落的知識殿堂?
  • 【影音】臺灣生醫新創CEOs高峰會 百位CEO齊聚!
  • 從科學家到操盤手 永昕陳佩君 打造高門檻生物藥生產基地
  • 40多年股市駭浪歷史浮沈錄 見山是山……

TOP
  • Global Bio and Investment Monthly
  • 讀者服務電話:+886 2 2726 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0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關於我們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訂閱電子報
  • Copyright© 2024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