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45 生技 傳奇 創建者 2017美國生技展特輯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特色文章
賴正光
BioLegend
賴正光在聖地牙哥寫下「生技傳奇」
賴正光,不少臺灣人對他陌生,但全球免疫學界無人不曉。他創立的BioLegend,是全球第二大抗體供應商,而第一大的BD,則收購了他早期創立的公司。2019年5月,賴正光打造的「BioLegend園區」將啟動,一舉匯聚全球5位免疫療法權威站臺。歷時15年,Biolegend正在聖地牙哥寫下「生技傳奇」,向全球發光發熱。撰文、攝影/蔡立勳這兩年,免疫療法不斷在全球的難治疾病創造「傳奇」,也吹起了旋風,...
封面故事
早期創新、農業科技、歐盟生技最吸睛
每年美國生技展的熱門議題,透過專家的討論與指路,都會成為全球產業發展變化的風向球。和過去兩年熱門焦點多為先進生物技術稍有不同,今年在早期創新投資、歐洲生技崛起以及農業科技等現象變化和挑戰,是大家更感興趣的話題。撰文\蔡立勳、王柏豪 攝影/蔡立勳2017年美國生技展開幕首日(19日)話題,就將焦點關注在全球生技產業的投資指標上。安永(Ernst&Young,EY)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生技產...
封面故事
失智
英前首相卡麥隆盼全球對抗失智症
英國脫歐,如何牽動生技產業發展,一直是許多產業人士的關注焦點。英國前首相卡麥隆現身美國生技展,不僅提供產業建言,也希望全球通力對抗失智症。這位政治前景依然被看好的「金童」,則選擇以生技產業,作為下一步棋。文/蔡立勳、鄔麗.巴旺 攝影/蔡立勳39歲就當選英國保守黨百年來最年輕的保守黨黨魁,2010年,英國政治金童卡麥隆(DavidCameron),43歲,就成為英國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
封面故事
藥價
基因
Allergan關注藥價 Illumina熱議基因
美國生技展借用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開創的爐邊談話,邀請生技公司領導人、分析師與各領域專家談話,本刊採訪團隊今年參與了其中的兩場產業――Allergan與Illumina兩家國際大廠執行長的場次,他們各自聚焦藥價、基因產業等最夯議題。撰文、攝影/蔡立勳爐邊談話(FiresideChat),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以剛興起的廣播為媒介...
封面故事
次世代醫療
免疫治療
登月計畫
阿滋海默症
免疫療法、腦神經疾病 競逐「次世代醫療」新賽道
每年美國生技展(BIO)都會舉行許多不同主題式會議,引領產業發展趨勢。由於近年來竄升的新技術正不斷解構傳統醫療模式,今年大會特別新增「次世代醫療」新主題,探討其中熱門的研究與應用。「次世代醫療」究竟發展出哪些新賽道?撰文/鄔麗.巴旺根據統計,目前美國大藥廠有關癌症治療進行中的臨床實驗多達1,700個,醫療藥物與技術不斷嘗試和進步,但癌症的抵禦似乎也一樣變得更頑強,更為棘手難治。來自英國牛津、專注開...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特色文章
Craig Venter
長壽
Craig Venter要人類長壽
已屆70歲、一生中不斷締造大新聞凡特(CraigVenter),今年親自出席「個人化醫療與診斷」主題論壇。早年樂觀的人類基因解碼繪製者,現在對人類基因體功能抱持審慎態度,但他仍創辦HumanLongevityInc.,一心一意繼續組建全面和完整的人類基因型、微生物學和表現型資料庫,以便因應自己老化所引發的各種退化疾病。撰文/鄔麗.巴旺不論精準醫療或所謂個人化醫療,這種融合基因定序、生物訊息、大數據...
封面故事
BTC
產學合作
川普
拜杜法案
1996~2015美國生技產學合作 經濟效益報告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上台後,大砍健康醫藥相關研發預算。為呼籲投入生技研發,BIO組織和全美大學技轉管理協會於今年美國生技展上,發表一份「1996~2015美國生技產學合作經濟效益報告」。數據顯示,過去20年,美國產學合作締造了1.33兆美元經濟,產出11,000家新創公司,平均一天2家新公司誕生;總計創造4,272萬、平均一年21.3萬個就業機會。撰文/鄔麗.巴旺美國向來標榜其競...
封面故事
專題報導
特色文章
2017台灣生技月
哪些臺企是「夥拍」寵兒
BIO大會「夥拍」活動紀錄不斷創新高,今年有3500家公司機構參與,3天半內,會議次數高達41,400場,平均1家1天有3.3場商機洽談。產業快速變化,大家都在苦思如何突破,業界對一對一媒合更加熱衷,期望快速找到添加彼此馬力的最佳拍檔,或反之,及早發現潛在競爭對手。撰文/王柏豪 攝影/蔡立勳今年成立已屆16周年的美國生技展(BIO),之所以能號召全球生技產業菁英年年洄游聚集,最大的特色便是BI...
封面故事
首頁輪播廣告
基因
封面精選
BioLegend
聖地牙哥
生技 傳奇 創建者
6月19日至22日,2017美國生技展(BIOInternationalConvention)舉行,來自55國,超過1.6萬名的產業人三度齊聚聖地牙哥,有6,000人是首次參加,比去年成長37%。今年總計1,800餘家公司參展,有高達41,400場的一對一媒合會,刷新歷史新高,「策略結盟」成為全球生技產業未來聚焦的方向。新科技突破激發國際產業競爭,競爭驅動創新,創新創造價值,全球次世代健康挑戰及新...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