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ucleic Acids Research》實際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數 可能比我們所知道的少20%
2018-09-03/
記者 薛瀹熢
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新研究指出,從三組資料庫比對時發現,從前被歸類能編譯蛋白質的基因可能有高達20%實際上並未被編碼(non-coding)或為被廢棄的假基因(pseudogenes),科學家也認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縮減可能對生物醫藥領域產生重大影響。此研究日前已發表於《NucleicAcidsResearch》。能夠製造蛋白質的基因數量與鑑定對各種領域包含癌症及心血管等疾病的研...
科學新知
免疫療法
AI
科學要聞
《The Lancet Oncology》使用AI將可預測免疫療法的反應
2018-09-03/
記者 彭梓涵
來自多個領域合作的一項新研究證實,利用人工智能(AI)可以處理醫學圖像以了解生物學和臨床訊息。通過設計算法並將其開發用於分析CT掃描圖像,研究人員創建一套放射學特徵,定義了腫瘤的淋巴細胞浸潤水平,提供了患者免疫治療功效的預測評分。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TheLancetOncology》期刊上。眾所周知,腫瘤環境的免疫學是高度多樣化的治療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標記可以準確的識別那些對抗PD-1/P...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十字花科I3C 可抗發炎 預防腸癌
2018-09-02/
記者 李林璦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FrancisCrickInstitute)為生物醫學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發現十字花科蔬菜消化後於腸道釋放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可活化腸道中環境靈敏感受器-芳香烴受體(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可抗發炎,並可能具有預防腸癌的作用。研究結果已發表於《Immunity》。 AhR是負責傳遞訊號給...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EJM》感染性內膜炎病患 有望減少病院治療時間
2018-09-01/
記者 彭梓涵
丹麥哥本哈根Rigshospitalet國家醫院在最新的臨床研究證實,隨機口服內膜炎治療(POET)試驗顯示,心臟左側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在治療後,改以口服抗生素似乎是安全的,可以讓患者更快地從醫院回家。相關研究日前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以及新英格蘭期刊(NEJM)上發表。感染性內膜炎,一般認為是心臟瓣膜、內膜遭受細菌性感染,可分為急性與亞急性兩種,治療指南要求病患必須接受4-6週的靜脈抗生素治...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癱瘓小鼠成功再生脊髓中樞神經軸突
2018-08-31/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polytechniquefédéraledeLausanne,EPFL)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共同合作,以刺激嚙齒類動物脊椎損傷後的軸突再生的方式以修復神經損傷。有朝一日希望將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並為脊椎損傷患者提供治療。該研究結果刊登近期於《N...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預測心臟病發作!? 新脂肪衰減指數問世
2018-08-31/
記者 李林璦
近日(28),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發表了一種立基於斷層掃描上的冠狀動脈造影分析技術,可以透過新的生物標記脂肪衰減指數(FatAttenuationIndex,FAI)於心臟病發作的前幾年就預測到,提早讓患者進行治療預防。本研究發表於《TheLancet》中。心臟病的發作通常是因冠狀動脈發炎造成的斑塊所引起,導致進入心臟血液阻塞。而醫生若能了解哪些斑塊最有可能導致堵塞,就...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Cell》:40年來首秀 癌症新藥有望治癒白血病
2018-08-30/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HU)正開發一款新型生物製藥,此藥物專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最近的動物實驗結果相關數據顯示,治癒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實驗鼠比例高達50%。其研究就結果近期(8/23)發佈於《Cell》期刊。該研究團隊的開發技術已由希伯來大學技術轉讓公司Yissum出售給美國製藥公司BioTheryX。...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科學要聞
《Nature Medicine》:種族才是影響人們腸道菌相的關鍵因素!?
2018-08-30/
記者 李林璦
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ofAmsterdam’sFacultyofMedicine,AMC-UvA)的MaxNieuwdorp率領研究團隊調查阿姆斯特丹中不同種族的腸道菌群組成,發現種族影響腸道菌群的威力遠大於其他因素,因此種族可能是未來在進行菌群組成與健康相關性研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指標。此研究發表於《NatureMedicine》中。 人的腸道有數以萬計的微生...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型免疫療法抑制腫瘤生長 並具再攻擊保護力
2018-08-30/
記者 彭梓涵
VIB-UGent醫學生物技術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針對癌症的免疫療法的新方法,在小鼠模型上證實,編碼壞死性凋亡蛋白MLKL的mRNA可誘導強烈且全身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其不僅抑制腫瘤的生長,還可以預防未治療的遠端腫瘤和轉移腫瘤的生長。相關研究日前已發布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癌症免疫療法可以誘導持久的抗腫瘤反應,而癌細胞會採用一系列不同的策略來混淆和阻礙免疫系統。免...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EJM》打破印象!ω-3 可能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2018-08-30/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一項研究顯示,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發作。相關研究過程於近期(8/26)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這項研究自2005年始至2011年進行,共15,480名無心血管疾病史的受試者,但之中有比例高達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的病患。將其區分為兩大組並分別給...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 :大腦中綻放的玫瑰?「玫瑰果神經元」新發現!
2018-08-29/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近期,美國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InstituteforBrainScience)及匈牙利塞格德大學(UniversityofSzeged)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類型的神經元,可能只存在於人類大腦中。該細胞因形似玫瑰花的果實而被命名為「玫瑰果神經元(rosehipneuron)」,其功能目前仍不甚清楚,可能和視覺與聽覺有關。相關的研究結果於近期(8/27)刊登在《NatureNeur...
科學新知
AI
科學要聞
深度學習
智慧照護
MIT 教授以「原力」概念 開發智慧照護監控系統
2018-08-26/
記者 彭梓涵
在TED的一場演講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DinaKatabi團隊,利用從人體反彈的無線訊號偵測監測者的生命體徵,這是一種大膽的新方法不需要穿戴設備或笨重的蜂鳴器,就可監控患者在醫院(甚至在家中)的生命狀態。Katabi的概念來自星際大戰裡的原力(Force)-《星際大戰》裡歐比王肯諾比向路克天行者解釋「原力是絕地的力量來源,是所有生物都有的氣場,環繞我們、穿透我們,繫銀河於不墜。」這個無形...
第一頁
上一頁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