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No Needles? Meet Taiwan’s Trailblazer in Nasal Spray Protein Drugs!
新聞集錦
NEW
12/25《生技股動態》
生技醫藥
NEW
生技中心、臺中榮總簽MOU 推藥物開發、臨床試驗、商務合作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生物材料檢驗
中國大開生物材料檢驗進關大門 新措施加速生技產業起飛發展
2017-11-01/
記者 王柏豪
昨(10月31日),中國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一指號令,發佈了重大改革,大開京、津、冀、滬四地生物材料檢驗檢疫入關大門,這是中國10年來進境生物材料監管模式一項大改革,新一輪的進境生物材料檢驗檢疫措施,旨在加速促進中國生物產業協調快速發展。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韓雲於記者會上表示,新一輪改革舉措旨在優化流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提高通關效率,助推...
政策法規
全球新聞
食藥署公告 將實施20個藥品追溯追蹤機制
2017-11-01/
記者 李虎門
近日,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正式公告,新增高關注類別20個應追溯或追蹤系統的藥品,並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事實上,為掌握藥品來源及流向,食藥署已於7月1日就開始實行藥品追溯或追蹤管理機制,避免發生偽藥進入合法供應鏈的事件。而本次高關注類別係依健保用藥中高使用量、高金額風險評估篩選原則,排除癌症用藥、管制藥品、罕病用藥及注射劑,選定20個藥品,並納入藥品追溯追蹤管理對象。屆時,新增20項藥品...
新聞集錦
阿茲海默症
科學要聞
為什麼抗癡呆藥總是不盡如人意? 日本科學家開發測量γ-分泌酶有效篩藥
2017-11-01/
記者 王柏豪
近日,知名生技公司艾伯維((AbbVie)和Alector公司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將共同開發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新藥,Alector將從AbbVie獲得2.05億美金前金。AbbVie重投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無視前車一連失敗的臨床案例。理論上,γ-分泌酶抑制劑可以通過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生成,治療阿茲海默症。然而事實卻顯示,近50個臨床試驗...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發炎記憶促進上皮幹細胞修復皮膚損傷
2017-11-01/
記者 趙育麟
近日,在一篇《Nature》發表的研究中,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University)教授ElaineFuchs帶領的研究團隊,揭示皮膚會形成關於炎症反應(俗稱發炎)的記憶。簡單來說,傷口或者其他會導致炎症的有害經歷會給皮膚中的幹細胞帶來長久的記憶,教會它們在未來皮膚受傷的時候能更快癒合。這打破過去我們認為只有免疫系統會維持對炎症的記憶以保證炎症再發生時能夠更快地反應。Fuchs...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Novartis
Lutathera
NET
Afinitor
Sandostatin
Netspot
Somakit TOC
AAA
39億美元收購AAA 諾華站穩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領導地位
2017-10-31/
記者 林以璿
據外電報導,瑞士製藥大廠諾華(Novartis)於前(30)日宣布,將以39億美元現金收購法國公司AdvancedAcceleratorApplications(AAA),這項交易將把獲得歐盟批准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藥物Lutathera整並到諾華旗下,加強其在腫瘤藥物方面的實力。 神經內分泌腫瘤(或稱NET),是起源於全身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罕見類型癌症。在此之前,諾華就已經積極參與了該類型癌症的治...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藥華藥
治療頑固性骨纖維化及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病 藥華醫藥新藥P1101獲TFDA准恩慈療法
2017-10-31/
記者 王柏豪
藥華醫藥今(31日)公告,公司接獲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來函通知,同意公司研發製造之新藥P11015注射針劑「Ropeginterferon-alpha-2b(BesremiR)0.5mg/mlsolution forinjection,1mL/pre-filledsyringe」可於嘉義長庚醫院進行恩慈療法,免費提供在國內自用於治療頑固性骨纖維化(MF)及頑固性原發性血小板增生...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善盡治病又省錢 美FDA推紫皮書
2017-10-31/
記者 李虎門
近期,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除發行一本「紫皮書」(PurpleBook)外,正推行一項新的項目,名為「新教育計畫」(neweducationalprogram)。其實,兩者計畫相互牽連,旨在加速生物相似藥的推廣與發展。截至目前,美FDA已批准了7款生物相似藥,且希望有更多的相似藥品上市,因為這些產品會來市場競爭,並有助於藥物價格向下修正。美FDA的紫皮書列入7款獲批的生物相似藥(資料來源...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智慧大腦科技中心
北醫北科成立智慧大腦科技中心
2017-10-31/
記者 徐淨
今(31)日,臺北科技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下略稱北科與北醫),聯合於北醫醫學模擬教育中心舉辦「智慧大腦科技研究合作平台合作意向書簽署記者會」,宣布以兩校特色專長成立「智慧大腦科技中心」,並於記者會現場展示兩校跨領域成果。北醫副校長吳介信表示,北醫已累積多年腦科學及醫療研究成果,要繼續共同推動醫療資訊科技,最重要就是結盟夥伴。透過和北科互補研究專長「強強結合」,整合北科資訊、電機等技術平台,共同開發...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史賽克
根植歐洲 意在全球 史賽克2.16億美金收購法脊骨移植商Vexim
2017-10-31/
記者 王柏豪
近日,全球排名第三的骨科巨頭美國史賽克(Stryker)又收購了法國脊骨移植製造商Vexim,總計斥資高達2.16億美元。Vexim的SpineJack醫療器材產品計畫在明年進入美國的510(k)審批階段,對全球背部損傷患者是一大福音。Stryker此一收購,根植歐洲、卻意在全球。史賽克公司表示,將結合在歐洲自身已有的優勢,藉由推廣SpineJack技術,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擴展,成為全球背部損傷治療...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中美冠科(6554-KY)
中美冠科-KY股東臨時會董事改選 余國良博士續任董事長
2017-10-31/
環球生技
(10月31日,台北訊)中美冠科(6554-KY)今(31)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九席董事,原任董事有六席續任,新的團隊在生技醫療、經營管理、創業投資等皆有極為豐富的專業經驗,可落實公司治理,強化公司的組織及團隊。該公司於股東會後隨即召開臨時董事會,共推余國良博士續任董事長。中美冠科(6554-KY)新任董事陳五福先生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留美取得佛羅里達大學電機系電機碩士學位,後於加州柏克萊...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李鍾熙
深入歐四國啟台歐生技深度合作 李鍾熙率十餘廠商赴比、荷、瑞、德
2017-10-31/
記者 王柏豪
盟生技近年崛起,近兩年在美國Nasdaq掛牌公司中,來自歐洲的新創生技公司表現都非常亮眼,歐洲中小型生技公司成為美國創投資金看好的標的。聯合歐洲生技創新,一起打台灣成為國際化的「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突破性思維。台歐生技廠商交流生物產業協會李鍾熙理事長表示,提到國際合作,台灣生技廠商大多以美國為主,歐洲市場較易受忽略,但歐洲有許多國際大藥廠及創新研發公司,潛在商機無限。自1...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上海銳翌攜手華大基因進軍腸道
2017-10-31/
記者 李虎門
10月26日至29日,第十二屆國際基因體學大會(ICG-12)在中國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隨基因體學技術快速發展,微生物體也成為國際生技研究的焦點,包括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體計畫(MetaHIT)」、美國「人類微生物體計畫(HMP)」等,均擬定了國家級微生物體領域相關計畫。也因此,在本次ICG-12大會中,中國微生物體創新創業者協會發起了「中國腸道總體基因體計畫(ChineseGutMetageno...
第一頁
上一頁
1281
1282
1283
1284
128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