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EN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生醫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集錦
    • GBI International
  • 商情中心
    • 產業分析
    • 公司重訊
    • 漲跌排名
    • 生醫永續
    • 查找廠商
  • 焦點人物
    • 生醫人物
    • 人物專訪
    • 國際報導
    • 專家觀點
    • 生醫名人錄【影】
    • 編輯專欄
  • 創業投資
    • 新創動態
    • 投募專區
    • 生醫攬才
    • 【影】技術焦點鏡
  • 展會直擊
    • 論壇報導總覽
    •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5
    •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5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2025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2025
    • 日本生技展
    •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 產業論壇
    • 海外展會
    • Podcast
  • 雜誌專題
    • 各期專題列表|雜誌線上看
    •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 太陽西邊升起 印度生醫
    •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 購買出版品
    • 編輯部公告
  • 產業活動
    • 活動列表
    • 活動快訊
    •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1. 新聞
  2.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大腦MRI「讀」年齡?!新型老化時鐘提早預測衰退、失智症

科學新知
NEW

發炎老化只是文明病?《Nature Aging》推翻觀點 原住民發炎指標未因老化而升高

科學新知
NEW

《Lancet》子刊:中國GLP‑1藥物迎頭趕上!先為達生技臨床三期40週減重13.2%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水稻也可無性生殖 科學家成功創造出可自我複製水稻

2018-12-16/記者 薛瀹熢
經過20多年的研究,各種調整與試驗,來自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終於創造出了能夠自我複製,不須經過交配便可產生種子的水稻,於12日發表於《Nature》。這對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將兩種良好的水稻品系雜交有機會創造出更優良的後代,更好的產率與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然而經過一般的雜交方法並不一定可以讓所有產生出的種子都遺傳到母株的良好特性,因此農夫每年都需要購買經過良好設計與雜交的種子才...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IH斥資3億美元研究 長時間盯著螢幕影響孩童大腦

2018-12-14/記者 李林璦
日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耗資3億美元完成一項龐大的研究,發現每天經常關注數位媒體的孩子其大腦皮質與其他孩子有顯著差異,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目前建議父母,除了視訊聊天之外,應避免讓不滿18至24個月大的孩子使用數位媒體。 現今社會無論走到哪裡,經常看到手中拿著平板電腦或智慧手機的兒童和青...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抗CD47抗體噴霧凝膠 幫助身體在術後抵抗癌症

2018-12-13/記者 彭梓涵
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一種嵌入特異性標靶阻斷CD47抗體免疫增強噴霧凝膠,成功喚醒晚期黑色素瘤術後實驗動物的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並且抑制癌症復發並抑制癌症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相關數據日前(10)已發表在《NatureNanotechnology》期刊上。許多癌症患者確診後會需要接受某種類型的手術來治療他們的疾病,例如,95%的患有早期診斷乳腺癌的人需要進行手術。但是...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PNAS》發現肝中生理時鐘機制

2018-12-13/記者 李林璦
日前(10),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USC)的科學家們發現肝細胞內有一種維持時間節律的機制是支持器官運作的關鍵,當節律被破壞時就會導致疾病產生。本研究發表於《PNAS》。 核受體蛋白HNF4a是核轉錄因子,能夠調節肝細胞核因子1α等與肝功能相關基因的表達,並在肝、腎和腸的發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肝癌組織中也會發現HNF4a的表現量降低...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蛋白質功能研究新工具:Google搜尋

2018-12-12/記者 薛瀹熢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的科學家使用了一種創新的工具來研究酵素複雜的結構與功能:Google搜尋演算法。此研究於近(10)日發表於《PNAS》。酵素是種有機生物分子,具有催化生命必需的化學反應的獨特功能。雖然這些化學反應通常只發生在酵素中得一個小位置:反應位(activesite)。不過雖然反應位很小,但反應通常須通過在酵素分子中不同部分的分子來調控反應,這些輔助性的位置稱...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追溯細胞祖先 有望加速細胞重新編程效率

2018-12-10/記者 李林璦
日前(5),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UniversityinSt.Louis)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細胞追蹤系統,該工具可以揭示細胞重新編程(reprogramming)的過程,另外,該工具還可用於癌症研究,了解健康細胞發展成腫瘤細胞的過程,期盼能提高重新編程的效率,突破再生醫學的瓶頸。該研究發表在《Nature》。臨床上當身體的器官或組織損壞時,選擇移植物來替換機能不全的器官或組織的...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Medicine》揭秘調控造成失智症相關基因

2018-12-09/記者 李林璦
日前(4),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miRNA稱為miR-203能夠調控兩組與神經退化造成失智症過程的相關基因,有望成為失智症新藥開發的新標的。該研究發表於《NatureMedicine》中。美國有超過500萬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到了2060年預計將增加近三倍。儘管科學家已經確定了與失智風險相...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Communications》蜂王漿可幫助幹細胞維持「青春」

2018-12-07/記者 薛瀹熢
來自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發現蜂王漿中的蛋白Royalactin可以幫助幹細胞維持其分化活性(pluripotency),啟動其分化多樣性的基因網路(ground-statepluripotency-likegenenetwork)。此外,他們也在哺乳動物中找到了Royalactin的結構相似蛋白Regina,具有相同...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單基因控制肥胖 科學家發現可調控脂肪基因

2018-12-07/記者 薛瀹熢
來自澳洲Flinders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小鼠的研究中發現一個可以調控肥胖的基因RCAN1,在小鼠中剔除RCAN1後,不論給予小鼠什麼樣的食物(包含持續給數周予高熱量的食物),小鼠都沒有出現發胖的跡象。此研究於近(2)日發表於《EMBO》。人體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脂肪,棕色及白色脂肪細胞。其中棕色脂肪主要用來產熱,消耗許多能量,而白色脂肪則負責儲存能量。研究人員發現,抑制RCAN1可以幫...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癌症篩檢

10分鐘「全」癌症篩檢 表觀遺傳研究是否帶來癌症篩檢的聖杯

2018-12-06/記者 薛瀹熢
來自澳洲UniversityofQueensland的科學家研發出了透過分析血液中的獨特癌症DNA片段進行全癌症液體活檢快篩的技術,可於10分鐘內完成癌症篩檢。此結果於近(4)日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研究人員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腸癌組織以及淋巴瘤細胞等樣本中發現了相同的奈米級DNA特徵。在他們的測試中,此方法可以在超過200種血液及組織樣本中達到90%的準確率。研究中...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PNAS》粒線體DNA也可能遺傳自父親

2018-12-03/記者 薛瀹熢
11月26日,CincinnatiChildren'sHospitalMedicalCenter刊載於《PNAS》的研究結果指出,粒線體存在純粹母系遺傳以外的案例,在三個家庭,17名人士的檢驗中發現,他們身上同時存在來自父親與母親的粒線體DNA。然而這些案例顯示出此類遺傳可能與粒線體疾病有關。人體中大部分的DNA都是源自於父親與母親的相互結合,不過有一處例外,那就是細胞內用於生產能量的胞器...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科學要聞

《Nature》指標性研究:大腦神經細胞可重組本身DNA

2018-11-27/記者 薛瀹熢
近(21)日發表於《Nature》的研究發現,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具有重組自己基因的能力,根據此一結果,研究團隊檢視了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APP基因,發現APP在腦中存在數千種不同的基因變體。此研究結果擴展了人們對於腦部的認知,也促進了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科學家最初於1970年時發現身體裡的某些細胞有能力重組編輯自身的DNA。有些免疫細胞修剪自身能夠用於偵測的蛋白質DNA,創造出不同的變異以優化其功能...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下一頁
  •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實習記者 康育華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臺灣生醫新創CEOs高峰會 百位CEO齊聚!

展會直擊 查看更多

  • Samyang專業技術服務加持 攜手客戶共創食品健康新未來
  • DesertSci 以 Proasis 平台引領藥物設計數位革新
  • GeneFrontier 推出 PUREfrex® 無細胞平台 重塑蛋白質表現技術
  • BIO Asia-Taiwan 聚焦:Invion 公布臨床進展 推進癌症創新療法
  • Fortrea 全方位臨床開發服務領航創新藥研發 助力新興生技加速進軍全球市場

TOP
  • Global Bio and Investment Monthly
  • 讀者服務電話:+886 2 2726 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0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關於我們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訂閱電子報
  • Copyright© 2024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