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陽團隊引進 全臺第一座小動物PET/MRI影像儀
2019-07-23 / 記者 巫芝岳
今(23)日,國立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宣布「小動物正子暨核磁共振像儀」(7TmicroPET/MRI)正式啟用。這項高階設備目前安裝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的,未來將應用於實驗動物(小鼠、大鼠、猴子等)的影像分析,加速新藥研發流程。開幕儀式中,陽明大學校長郭旭崧首先表示,陽明大學在腦科學領域方面發展悠久,加上與北榮的合作,在該領域也有了可觀的學術成就;如今有了這台儀器加持,相信在精準醫療與轉譯...
吉利德將買下諾華三項抗病毒藥物 交易超過2.9億美元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日前(19),吉利德(Gilead)宣布將買下諾華(Novartis)的三項病毒藥物開發的早期計劃,包括針對人類鼻病毒、流感及皰疹病毒的相關藥物,顯示其對病毒感染領域布局的野心。該協議中,吉利德將獲得商業化開發的該新型小分子藥的專利權,但目前尚未公開藥物確實的治療目標;而諾華將獲得一筆未公開的預付款,以及日後2.91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目前吉利德已投資的抗病毒藥物中,包括最被廣為使用的HIV、B型...
英國加速器The Bakery進駐南科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2019年7月初,南部科技園區引進來自英國的綜合型加速器TheBakery,在宣布「南臺灣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正式啟動的同時,也期許能透過國際加速器,將臺灣的新創能量帶向國際。近年臺灣各產業新創風氣興盛,政府除了持續推動產學交流外,也積極幫助國內企業透過國際級加速器,和國際大廠連結。目前已引進的國際加速器包括來自矽谷的SparkLabs、專注於行動裝置產業的MobileOnlyAccelerator...
基因療法近10年發展趨勢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6月中旬,美國的生物醫藥數據公司DealForma公開了過去十年間,基因療法領域中的研發合作、企業併購和研發授權協議等募資活動的統計結果。隨著多項基因療法通過歐、美審核,以及各大藥商積極在此領域的布局動作,基因療法不但逐年獲重視,更預期將在近兩年有爆發性的成長。今年(2019)6月初,藍鳥生技(BluebirdBio)的基因療法Zynteglo獲歐盟委員會核准用於治療輸血依賴性β型地中海...
詹益鑑:從國際化與脈絡化思維 看臺灣生醫新創的挑戰與未來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詹益鑑博士投身創新創業領域多年,擁有工程博士與商學碩士學位。他於2018年起,擔任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助理執行長及工研院生醫所特聘顧問。2010年,詹益鑑與林之晨(Mr.Jamie)共同創辦了AppWorksVentures(之初創投),專注於消費性網路與行動應用領域的新創團隊育成及早期投資,同時關注生技醫材、精密儀器等領域。除了創業者及投資者兩種身份外,自2009年起,詹益鑑也先後於輔大...
《精神益生菌》打通腸腦連結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乾癬和溼疹這類皮膚病,與多發性硬化症這類腦部問題有何關係?出人意料地,關聯正是腸道微生物相。這是一部關於近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腦腸軸線」的發現史和醫學史,全面講解腸道微生物與腦神經之間的關聯性。 微生物奇觀腸腦連結的科學研究結果往往違反直覺,處處都是驚奇。在本書中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腸腦關連。例如:嬰兒需要腸道細菌才能正常發育。研究顯示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鼠崽,會比較容易焦慮並出現某些認知缺陷。...
碁米庫斯抗生素藥物篩選平台領先國際
2019-07-22 / 記者 巫芝岳
碁米庫斯生技成立於2015年7月,以微生物與疫苗相關產品起家,目前公司代表產品「致病菌檢測快篩卡」曾榮獲國家新創獎;已獲專利認證的「抗生素篩選平台」也獲多家國外藥廠採用。透過多條產品線併行發展,利用產學資源節省研發成本,兩位產業老將攜手創業,讓碁米庫斯一出手就不同凡響。碁米庫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兩位創辦人,董事長黃少穎與研發長蕭樑基博士,前者有多年的生技產業銷售與經營經驗,後者則是從事細菌感染相關研...
交易額近20億美元 百靈佳殷格翰繼Ofev後再布局IPF藥物
2019-07-19 /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18日,百靈佳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Ingelheim)向總部位於韓國的藥廠BridgeBiotherapeutics(以下簡稱BridgeBio),授權使用其研發中的特發性纖維化肺病(IPF)藥物BBT-877,總交易額高達17.5億美元;此舉被視為百靈佳在為了其IPF藥物Ofev獲FDA批准多年後的一項布局行動。根據協議條款,BridgeBio會先收到5,057萬美元的預付款...
《Nature》殺不死的白血病幹細胞? 德國、瑞士科學家聯手解謎
2019-07-18 / 記者 巫芝岳
日前,德國與瑞士的研究團發現一項與白血病幹細胞有關的機制,可以解釋為何其無法被免疫系統辨識,而造成白血病難以根治;該研究於本月17日被刊登於頂尖科學期刊《Nature》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即便經過成功治療,也可能因為體內殘留的白血病幹細胞而造成疾病復發。過去科學家認為是因為此種幹細胞具有某種保護機制,因此無法根除它;然而他們一直無法得知背後的機制為何。由瑞士巴塞爾大學、德國帝帝賓根...
臺灣蛋白質計畫新突破 中研院與體學生技共創DNA定序新方法
2019-07-18 / 記者 巫芝岳
今(18)日,中研院發表了近期一項突破性的產學合作成果:由臺灣蛋白質計畫(TaiwanProteinProject,TPP)與體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具開創性的「下一代DNA定序新方法」,該論文日前登上《Nature》子刊《NatureResearch-CommunicationBiology》。過去DNA的定序作業須經過繁瑣的步驟,且因為偵測各鹼基所用的螢光基移除後仍有殘留,往往造成定...
阿茲海默年會 探討微生物感染與病症之謎
2019-07-17 / 記者 巫芝岳
昨(16)日,在加州洛杉磯舉行的2019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AAIC19)中,舉辦了一場論壇,來探討近年漸盛的醫學之謎——阿茲海默病因與微生物感染的關聯。 長久以來,阿茲海默症的病因一直被認為與患者大腦中堆積的β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有關,目前已知這種蛋白會破壞患者的記憶與認知能力。不過近年,有些與發炎反應、微生物感染相關,且可能是由&beta...
高榮協助開發電腦斷層AI判讀系統 全臺首獲FDA認證
2019-07-17 / 記者 巫芝岳
日前(16),高雄榮民總醫院研創中心召開記者會宣布,高榮協助愛因斯坦人工智能公司(Deep01)開發的「DeepCT瞬思」人工智慧判讀系統,已於本月獲得美國FDA認證,成為全臺首獲該認證的AI新創公司。高榮與Deep01已合作一年兩個月,所開發的人工智慧判讀系統,是利用AI自動判讀腦部電腦斷層(CT)檢查的影像是否異常,醫生上傳影像後,30秒內系統就可透過雲端傳回初判資訊。目前系統判讀的準確度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