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克、體學 革命性數位PCR、三代NGS逐步收成

2021-10-29 / 記者 彭梓涵
2011年由現任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創立的奎克生技與體學生技,借助臺灣在「半導體」與「光機電」的深厚基礎,整合生物、奈米、化學等跨領域技術,創造革命性的多重基因分子檢測、第三代基因定序產品。奎克開發的分子檢測專用熱循環儀,今年取得CE-IVD認證,癌症檢測產品也進入市場銷售;體學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儀也完成雛型機設計,正進行測試。撰文/彭梓涵根據市場調查公司《ResearchAndMarkets》報...

亨泰光10年研發夜間角膜塑型鏡片 近視兒有解

2021-10-29 / 記者 李林璦
亨泰光是臺灣第一家研發製造硬式隱形眼鏡廠商,近20年來成功將公司從老牌隱形眼鏡製造商轉型跨入三類醫材,成為臺灣第一家取得「夜戴型角膜塑型鏡」製造上市許可的公司,更是攻佔中國角膜塑型鏡市場的唯一臺廠,不僅在中國擁有12張醫材許可證,且在中國僅10張的三類角膜塑型鏡醫材許可證中擁有2張。撰文/李林璦 攝影/羅翊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全球居家的時間拉長,上班、上課、溝通與娛樂都鎖進3C螢...

盤點臺灣「生醫光電」四大領域廠商

2021-10-29 / 記者 彭梓涵
2020年臺灣生醫光電年成長11%,趨勢已經與國際雷同,正處於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材的需求成長階段的亞太地區,臺灣生醫光電的產業現況與發展又如何?本刊依生醫光電產業大致分類的四大領域:人體感測計、體外感測(生物感測)、光學治療、醫療影像/高階儀器,為大家一次盤點產業廠商。撰文/彭梓涵臺灣生醫光電產業大致可分為:人體感測計、體外感測(生物感測)、醫療影像、光學治療四大領域。PIDA公布的2020年數據指...

衰退兆元產業轉身術 生醫光電

2021-10-29 / 記者 彭梓涵
光電與半導體同樣是以「光學技術」為基礎的產業,但命運天壤地別,臺灣「光電產業」2012後開始逐年衰退……光電轉向生醫逆轉成長曲線,年產值553億攻佔臺灣生技總產值9.1%,年成長速度+11.0%,站進全球年均複合成長率9.08%、630億美元市場軌道。臺灣生醫光電產業中,血壓計、血糖機、隱形眼鏡代工成為國際廠不可或缺夥伴,新創公司多款尖端光學檢測也首創國際。臺灣生醫光電...

臺灣製藥類股股價「淡定」 市值被低估!?

2021-09-03 / 特邀作者
人類醫藥從小分子往大分子發展的時代巨輪,從近三年的生技製藥財報也得到驗證。臺灣製藥業主要以小分子學名藥為主,總體營收連續出現下滑趨勢;新藥目前主要依賴授權金和權利金收入,則正緩步成長,只是兩條線要走到交叉點,恐怕還遙不可期。製藥類股依然會是奠基臺灣生技醫藥產值的磐石。撰文/哭砂一攤開臺灣製藥類股的財報表,像一面照妖鏡,一下子就把臺灣生技資本市場的矛盾、光怪陸離現象照了出來!一方面,政府宣稱基於保護...

沈志隆:後續發展 資源、資金規模還是不夠

2021-09-03 / 記者 王柏豪
台杉投資肩負著國家戰略性產業投資輔導任務以及投資國際前瞻性或領先技術,新臺幣59億元資本的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基金,3年時間內在海內外投出了14家公司。台杉投什麼技術?投哪些公司?投資策略與動向,都會在業界帶出風向球。撰文/王柏豪攝影/李林璦資金規模為新臺幣59億元的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基金,2018年7月完成募資迄今,3年時間內,有2年都在疫情期間,仍已經在海內外投出了14家公司。其中屬於藥物開發領域有...

濟生以「精進核心」、「多角經營」 滾出獲利

2021-09-03 / 記者 巫芝岳
臺灣洗腎透析液龍頭業者濟生,在其專精領域不斷精進,將於今年推出國內首創「45倍高濃度」透析液,大增醫療院所使用便利性。2011年於上海投資成立的「中國濟泰」,也突破了大型輸液不易運送外銷的劣勢,搶進每年222億人民幣的中國洗腎市場。此外,濟生跨入保健領域的觀光工廠,過去三年經營有成,今年也再斥資2.4億新臺幣買下1,500坪土地,未來擴大經營下,可望每年帶進上億新臺幣年營收。撰文/巫芝岳有洗腎王國...

漢達「臺、美、中」三箭策略 拚明年中上櫃

2021-09-03 / 記者 巫芝岳
專注於開發高技術門檻學名藥和505(b)(2)新藥的漢達生技,成立7年後,多項產品準備迎來收割期,預備明年第2或第3季上櫃。漢達主要產品與國外合作夥伴在生產、銷售的佈局逐步完善,多發性硬化症505(b)(2)新藥也可望今年底取得藥證,已獲孤兒藥資格的癌症505(b)(2)新藥,則計畫在明年提交藥證申請。撰文/巫芝岳8月11日,遠藤國際(EndoInternational)旗下公司ParPharma...

友華挾 22年海外銷售經驗 研發、CDMO雙引擎運轉

2021-09-03 / 記者 巫芝岳
擁有近40年歷史的友華生技,以藥物代理起家,在董事長蔡正弘遠見的轉型下,如今擁有友霖、友杏兩間新藥研發公司,且成為在美國、中國和東南亞多國皆設有據點的國際型藥業集團。研發、CDMO雙引擎同步運轉策略,因此讓友華在新冠疫情期間取得許多國內新藥公司代工機會。撰文/巫芝岳成立於1982年,以西藥代理起家的友華生技,是臺灣最懂得「銷售」的製藥業者之一,過去透過代理、銷售利基藥物,業績蒸蒸日上,成為國內在地...

瑩碩集團化、一條龍 打造亞太特殊學名藥生產基地

2021-09-03 / 記者 彭梓涵
從利基及特殊學名藥劑型改良起家的瑩碩生技,搶下國內多張首發學名藥證打響名號,成立近20年,瑩碩成功建構CORS(滲透泵控制釋放系統)、EARS(吸收長效釋放系統)、NanoCIP(奈米晶針劑平台)、COMP(多功微粒藥物組合系統)等多個藥物傳輸平台,取得20餘張的國內首發學名藥證,今年8月瑩碩子公司歐帕生技,與日本客戶共同進駐臺北港自由貿易區(FTZ),成為國內首家進入自貿區的藥廠。撰文/彭梓涵新...

健亞多角化「投資組合」 疫情間捷報頻傳

2021-09-03 / 記者 巫芝岳
健亞是臺灣最早的新藥開發公司之一,20多年前紅斑狼瘡新藥「Prestara」三期雖然失利,但已經帶給健亞完整的新藥開發經驗。公司之後轉以開發「Niche-in-class」華人新藥為主的特色藥廠,同時進行多元轉投資策略。去年新冠疫情中,健亞和轉投資公司華宇共同開發的紅斑性狼瘡藥物GV17,因其主成份為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異構物,一炮而紅;其投資的浩宇生醫、Mede...

台耀轉型投資策略 打造全方位供應鏈

2021-09-03 / 記者 巫芝岳
今年成立邁入第26年的台耀化學,在董事長程正禹的領導下,一直是臺灣「最賺錢原料藥」之一。今年國內最大規模針劑廠完工啟用後,台耀正式由原料藥廠轉型為全方位藥廠。曾擔任臺大藥學系教授近15年,程正禹學生遍佈臺灣製藥界,十年來,對藥的專業與遠見,程正禹持續轉投資包括:台康、台新藥、台睿等,跨足大分子製藥、新藥開發、CDMO。台耀入股的這支「台字輩」生技大軍,也更完整充實了整個臺灣製藥產業的價值鏈與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