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跨國藥廠在臺策略大解析(二)數位會員限定
2021-07-23 / 記者 彭梓涵
《Numbeo》公布2021全球醫療保健指數,臺灣六度奪下第一,在醫療保健盛譽下,臺灣積極定位成為亞太區生醫研發重鎮,今年初經濟學人雜誌公布「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臺灣僅次新加坡,勇奪亞太區第二名,臺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TCTC)發表近10年執行成果,臺灣共有948件藥品與醫材臨床試驗案執行,國際廠商佔726件,國内廠商則佔222件,臨床試驗啟動成功率高達89.04%。種種優勢讓臺灣生...
安進台灣創全球首個「安進學院」 培育人才扶植新創
2021-07-23 / 記者 吳培安
創立40餘年、致力於市場首見新藥的安進(Amgen)公司,2015年來臺成立分公司,鎖定骨骼健康、血液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三大領域。不過,安進台灣總經理李宜真表示,他們希望不只是進軍臺灣藥品市場或是臨床試驗的投資,更希望和臺灣一同在培育生醫人才及扶植新創上前進。為此,安進在臺創立首個「安進學院」,委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研發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藥,在疫情中積極深化與臺合作。撰文/吳培安2021年7...
默克視臺灣為策略市場、創新技術研發重鎮
2021-07-23 / 記者 彭梓涵
德商跨國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集團(Merck),在臺經營超過30年,臺灣默克近年積極促成集團在臺投資,除了將臺灣設定為亞洲創新研發重鎮、持續引進最新材料科技,協助顯示器及半導體技術微型化發展,更不斷投入研發資源完善臺灣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同時亦積極培養生技產業人才及扶植臺灣生技新創團隊,增進在地實力於國際發光。撰文/彭梓涵擁有353年歷史的德商跨國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Merck),旗下生...
阿斯特捷利康「數位轉型」 開創臺灣生醫第二增長曲線
2021-07-23 / 記者 彭梓涵
在臺深根70年,2018年開始,AZ看上臺灣健保覆蓋率、醫療與臨床試驗水準、及政府積極發展生醫產業政策,宣布加碼投資臺灣10億元,增加近3倍的臨床研究經費,並連同臺灣醫療夥伴推行創新醫療保健計畫、成立國際數位生醫加速器。去年,各國因疫情衝擊,AZ強化在臺臨床試驗的數量與金額,讓AZ成為業界臨床案例排名第一,不僅造福無數病友,也助攻AZ在2020年躍身為臺灣第五大國際藥廠。撰文/彭梓涵因新冠疫情影響...
賽諾菲攜臺灣本土企業 獨創糖尿病整合健康照護生態鏈
2021-07-23 / 記者 彭梓涵
賽諾菲為全球前三大胰島素類藥物製藥商,因糖尿病業務縮減,近年開始全面性數位轉型,2018年,臺灣賽諾菲獨創的「糖尿病數位照護生態鏈」跳脫了藥廠只能提供藥品的思維,整合臺灣醫材、健康管理企業,讓糖尿病照護實現「個人化及數位化管理」,也使臺灣成為賽諾菲數位轉型的關鍵試驗場域。撰文/彭梓涵今年初舉辦的摩根大通醫療保健會議(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上,全球前五大製藥公司賽...
諾華攜手臺灣 聚焦數位醫療、精準健康、再生醫學
2021-07-23 / 記者 吳培安
在臺30餘年的台灣諾華,以「重新創想醫藥未來」為使命,致力於將創新藥品和臨床試驗量能帶入臺灣,也和臺灣在數位醫療、精準健康及再生醫學發展上成為夥伴。台灣諾華總裁JorgeWagner指出,臺灣在國際間雖然具備「先進市場」優勢,醫療整體水準也很出色,但健保審查慢、醫療給付壓縮仍有待改進;他也提醒臺灣應具備疫苗的研發製造能力,認為這將是臺灣在疫情後是否能切入全球市場的關鍵。撰文/吳培安作為全球前10大...
9跨國藥廠在臺策略大解析(一)
2021-07-23 / 記者 彭梓涵
《Numbeo》公布2021全球醫療保健指數,臺灣六度奪下第一,在醫療保健盛譽下,臺灣積極定位成為亞太區生醫研發重鎮,今年初經濟學人雜誌公布「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臺灣僅次新加坡,勇奪亞太區第二名,臺灣特定疾病臨床試驗合作聯盟(TCTC)發表近10年執行成果,臺灣共有948件藥品與醫材臨床試驗案執行,國際廠商佔726件,國内廠商則佔222件,臨床試驗啟動成功率高達89.04%。種種優勢讓臺灣生...
DCB周峰正建iPS QC平台 盼組國家隊
2021-06-21 / 記者 巫芝岳
鑽研開發「臨床級」iPS異體細胞,DCB轉譯醫學研究室周峰正博士的團隊與Allele、日本神戶FBRI密切合作,加速補足國內尚缺QC平台的空白。目前,也在與三總、馬偕、花蓮慈濟等醫院合作下,推展帕金森氏症、聽損細胞治療。撰文/巫芝岳自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將成熟細胞誘導為iPS細胞的技術後,雖然全球研發依然前仆後繼,但由於培養難度大、生產和品管(QC)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導致商業化仍面臨許多困境...
馬偕醫學院許益超 為聽損患者打造新一代「生物耳」
2021-06-21 / 記者 彭梓涵
馬偕生物醫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許益超,在順著自己的研究邏輯與脈絡下,從中草藥領域,投入iPS細胞治療聽力受損的研究,成為臺灣該領域的翹楚。同時,他也提出利用iPS細胞所分化的毛細胞前驅細胞(OPC)與神經前驅細胞(NPC),作為聽損病人內耳細胞修復、再生、重建的細胞治療來源策略,期望為聽損患者打造新一代生物耳。撰文/彭梓涵才剛踏入幹細胞研究領域,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許益超,就適逢日本學...
蘇鴻麟開發國產iPS細胞 培養基走向世界
2021-06-21 / 記者 吳培安
中興大學生科系教授蘇鴻麟,是當今少數潛心研究iPS細胞培養技術的學者。對細胞分化情有獨鍾的他遠赴日本、加入胚胎幹細胞明星學者笹井芳樹研究團隊,回臺後與研究團隊共同創辦了通用幹細胞公司,公司初創半年就獲得日本大廠代工合作,現也和國內細胞治療業者合作、朝著臨床應用大步邁進。撰文/吳培安「培養基」(Medium)對細胞治療價值鏈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對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亦是如此。不...
陳俊安以iPS細胞挑戰 漸凍症、脊髓肌肉萎縮症之謎
2021-06-21 / 記者 劉馨香
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陳俊安,專精運動神經元的發育與退化,尤其對於微型核糖核酸如何參與神經中的基因調控,有豐富的研究成果。陳俊安同時以iPS細胞建立漸凍症與脊髓肌肉萎縮症的疾病模型,致力研究其疾病機轉,希望研究成果可以造福患者。撰文/劉馨香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俊安,是全球少數研究神經系統中的非編碼RNA(Non-CodingRNA,ncRNA)學者。尤其致力研究ncRNA中的微型核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