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弘:疫情後時代臺灣遠距、輸出整合性方案 可成醫療產業艦隊

2020-06-04 / 記者 李林璦
今(4)日,台杉投資舉辦「後疫情時代醫療科技發展趨勢」,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兼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來探討疫情期間帶動的醫療科技發展,並為臺灣如何利用現有的科技及醫療照護體系來與國際鏈結,在國際上找尋臺灣的機會提出建言。 王智弘除了於今年3月初發表一篇有關臺灣防疫成果的論文讓全世界看到臺灣外,更是專注於智慧醫療設備美思科技的共同創辦人,對於矽谷生態十分了解,近期也發表如何預...

《柳葉刀》指WHO採信羥氯喹研究資料來源可疑;疫情下美生技IPO熱潮預計將爆發;美CRO公司Covance啟動新冠受試者配對

2020-06-04 / 環球生技
《國際》羥氯喹療效數據可疑?!《柳葉刀》提出質疑、啟動獨立調查可信度美國時間2日,知名學術期刊《柳葉刀》(TheLancet)編輯RichardHorton針對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喊停有關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臨床試驗的決策提出質疑。WHO採信的多篇重要研究發表,其使用的資料來自一家名叫Surgisphere的美國小公司,其號稱數據來自六大洲、共計671家醫院...

新冠疫情改變腫瘤臨床護理 癌症治療該何去何從?

2020-06-03 / 記者 李林璦
美中抗癌協會(USCACA)和世易醫健(eChinaHealth)聯合舉辦「Pre-ASCO中美臨床腫瘤論壇」,以線上會議方式邀請到中、美兩國多位臨床腫瘤學專家,分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患者的臨床處置、管理經驗與遠距醫療的應用,同時也針對未來腫瘤治療的研發與挑戰進行了剖析。(本刊為ASCO論壇大中華區業務總代理世易醫健策略夥伴,取得臺灣獨家總代理,此次會議由本刊進行記錄與摘要整理,與世易醫健同步於...

之三:點藻成金 免疫調節藻商機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撰文/吳培安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臨到糧食缺乏危機,他們把藻類當成緊急食糧;如今,全世界都注意到藻類帶來的健康效益與商機。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市場調查報告,藻類產品到了2023年將會成長到51.7億美元,而推動商機持續擴張的主要動力,是藻類的健康食品應用。在臺灣,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的統計資料,藻類食品在我國膳食補充劑市場排行榜居第6,市場規模達16億新臺幣,影響力雖不...

之一:菌菌革命 如何選對益生菌?

2020-06-03 / 記者 李林璦
撰文/李林璦在中國1月27日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指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其他治療措施中,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益生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後續發生細菌感染。且在第五版中也繼續保留了「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相關內容。這一官方指引直接影響了益生菌市場。生技小辭典――益生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1年制訂《食品益生菌評價指南》中...

發展下一個半導體產業? 仁寶集團最積極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雖然當前臺灣智慧醫療當道,但隨著特管法核准細胞治療案件數逐漸增加,資通訊和自動化生產業者對再生醫療的興趣也逐漸升溫。經濟部2019年10月發布的《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月報》指出,再生醫療領域中的幹細胞與免疫細胞療法,成為近兩年醫藥品/療法次領域的新投資焦點。撰文/吳培安日本神戶生醫研究創新基金會細胞療法研發中心,中心長川真田伸在去(2019)年9月受邀訪臺,分享日本如何將神戶市從一座重工業和鋼鐵工...

台創材力爭再生醫療新材料隱形冠軍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創材)聚焦全球再生醫療市場潛能,以獨步全球的微奈米結構體技術,生產可客製化的三維培養細胞支架,堪比目前市面上的細胞培養材料能收穫更多細胞,因而獲得日本、中國、美國多家生醫公司的青睞,成為其跨足國際再生醫療市場的助力。目前,再生醫學的發展領域主要有「組織工程」和「細胞治療」二大方向,隨著再生醫療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市場的成長,引發了大量生產各種細胞的需求。如何在有限度的時間與...

三顧+「日立策略」 再生醫療「天下,捨我其誰」

2020-06-03 / 記者 王柏豪
今年4月,日立集團無畏疫情高峰期,史無前例以海外合資合作模式,和三顧正式完成簽約,近期並已順利完成20億新臺幣集資,將在竹北園區建置一座亞洲最大的全新一代自動化細胞治療生產廠,成為今年以來臺灣生醫產業最大的投資案。日立結合三顧佈局全球再生醫學的策略,志在讓全球細胞治療的CDMO捨我其誰。自2013年安倍政府發布「日本再興戰略」,率世界之先將再生醫療納入其中,日本再生醫療的發展,不僅受到歐美國家關注...

共舞再生醫療產業鏈 臺、日合作火熱進行中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日本再生醫療產業鏈快速發展,與日本友好的臺灣,也在再生醫療法規上效法日本雙軌制,正快速追趕日本的腳步,臺、日兩國已經成為亞洲發展再生醫療的指標國家,雙方近年來彼此間也多有合作,國內業者、學者專家窺見雙方的異同之處,值得在未來合作策略佈局上審慎考量。2018年9月,我國衛福部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修正草案,授權給醫療單位的申請醫師,能在醫事司核准登記後,...

醫事司、食藥署雙軌管理 引領臺灣再生醫療產業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2013年是日本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再興戰略」,將再生醫療與藥品、醫材並列生技產業再興的三大支柱的重要年份。不過少為人知的是,2013年同時也是臺灣再生醫療/細胞治療的重要分水嶺。如今「特管辦法」已經上路,正醞釀開放更多適應症的可能性;而無論業者和患者,都期待接下來的「再生醫療製劑條例」是否能儘速立法通過。2013年,日本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再興戰略」,同年,也是臺灣再生醫療/細胞治療的重要分水嶺。臺...

綜覽日本再生醫療產業鏈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日本當前傾全國之力發展再生醫學產業,數個日本大型品牌企業,例如富士軟片(FUJIFILM)和日立(Hitachi)透過併購許多公司,茁壯集團實力;於此同時,許多傳統產業利基於固有的優勢、找到有利棲位,在再生醫療產業鏈力求轉型、分食新商機。本刊特別整理日本再生醫療企業現況,讓您一次掌握日本高度分工的再生醫療產業鏈業。以下本刊盤點了日本的再生醫學領域值得關注的24家公司、以及各公司近年來的重要發展,闡...

2020日本再生醫學有哪些重要發展成果?

2020-06-03 / 記者 吳培安
日本自通過再生醫療三法、建立法規基礎以來,截至2019年底,已經有3,785項治療計畫、153項研究計畫正在進行,以及7項再生醫學產品核准上市。今年,日本再生醫學以及醫療應用發展有許多重要成果。包括:眼角膜細胞移植、iPS類器官等,以及國際再生醫療中心成立,全速朝向實現基因治療、癌症免疫細胞治療(如CAR-T療法)等個人化醫療。隨著世界各先進國建立相關法規,許多現有藥物無法治好的患者對再生醫療抱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