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捨棄KPI,3年催生19家新創公司…」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工業技術研究院自2011年啟動創新創業目標,3年來催生不少新創公司,這些含有技術質量的產業新兵,成為創投圈矚目焦點。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邵耀華指出,為了扭轉長年KPI制度重量不重質所造成的產業化落差,工研院打造創業導向研發氛圍,力搏轉型。文/吳靜芳 圖/林嘉慶2011年以來,工研院的氛圍變了很多。過去埋首技術研發,如今培養新創思維,衍生公司如春筍年年冒出,3年來總累計新創公司數達19家,光...

博晶體能感測器 GoMore 開闢國際市場新藍海

2014-12-11 / 記者 林亞歆
新創公司案例衍生自交大和中國醫聯合計畫,團隊發現高端技術雖吸睛,卻難以促成生意…博晶醫電今年8月獲「APEC加速器網絡高峰論壇暨創業挑戰賽」最受矚目的英特爾(Intel)獎,並獲得於10月參加美國矽谷「IntelGlobalChallengeatUCBerkeley2014」資格,雖最後未如期進入決選,卻已打開知名度,其開發的體能感測器-GoMore也將於明年1月的CES大展首度亮相...

萊鎂開發獨步負壓睡眠呼吸輔助醫材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新創公司案例參加STB計畫後毅然創業,一路破釜沉舟走來。坊間各種創業指南中,「市場需求」是個頻繁卻模糊的詞…萊鎂醫療器材執行長陳仲竹長年探索、確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市場需求,開發獨步全球的負壓式睡眠呼吸治療產品技術,產品已取得歐盟CE認證,預計明年下半年,產品就會在歐洲正式發表。目前是STB計畫所催生進展較為成熟的公司之一。文、圖/吳靜芳2008年,STB計畫第一屆第一梯次學員陳仲竹,...

資深權威共組轉譯醫學平台 全福盼成生技業李安

2014-12-11 / 記者 林亞歆
新創公司案例早期至臨床試驗階段是新藥開發的死亡幽谷,「轉譯醫學」是橋接的主要成功關鍵要素,但轉譯醫學需要極高度的專業與經驗⋯以經驗、技術、傳承導向而創立的全福生技,聚焦「轉譯醫學」,專注醫藥開發價值鏈的早期階段缺口,希望能將基礎研發快速轉化出產業的創新價值。一年內,團隊已審查31項國內外研發計畫,有5項完成DD審核,2項專案已進入實質開發。益鼎創投也加入成為長期夥伴,作為專案開發的資本後盾。文、圖...

盤點台灣生技創新創業搖籃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台灣的新創團隊,不少本身就有優異技術,需要的是商品化協助、天使創投資源媒合、創業經驗的傳承等等。STB、SPARKTiawan、FITI、這些創新創業社群所扮演的多元輔助角色,為台灣的新創氛圍,增添了不少薪火。文/吳靜芳 圖/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提供「台灣- 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之人才培訓計畫」(Stanford-TaiwanBiomedical FellowshipProg...

生技創業大潮 我們創業吧!

2014-12-11 / 記者 吳靜芳
「公司cook好了沒?」、「進行到什麼階段?」、「找到資金了嗎?」是生技圈時下最流行的問候語。2015年全球創業指數(GlobalEntrepreneurshipIndex,GEI)排名出爐,台灣4年來均在榜上前十之列,今年名列全球第八,亞太區僅次於澳洲。STB、Garage+、SPARKTaiwan、FITI⋯,教育部「生技產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各大學創業比賽活動⋯政府、民間、學校,都在鼓...

徐宏喜:「要以世界眼光看中藥國際化」

2014-11-14 / 特邀作者
韓國、日本、德國等用現代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傳統藥物,產品在國際上賣得火紅。華人特色的中藥,「現代化」和「西征」還要練基本功…兩岸產業對「現代中藥」的市場發展有國際化的遠大目標,但中藥的「西征」之路才剛起步。本刊特別專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徐宏喜,有三十多年中藥產學研經驗,他認為文化、認證、質量是要克服的障礙。文/姚震宇徐宏喜教授是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藥學博士,為上海...

丁健:「抗癌新藥仍無『中國創造』, 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

2014-11-14 / 特邀作者
全球新藥研發中,至少有40%〜45%投入抗腫瘤藥物上,但最源頭的「創新」,中國現在還沒有,但追趕,就是要多做…。「抗腫瘤藥物」是兩岸產業一致認為深具華人特色醫藥開發的疾病領域,本刊特別前往上海藥物研究所專訪丁健院士,這位中國抗腫瘤藥物開發創制領導人指出,未來3〜5年內,國際抗腫瘤藥物裡,華人開發的藥物會有點的突破,但全面性還落後很遠,需要更多眼光高、主動性的企業加入。文/李明捷200...

跳脫中國迷思 前進日、韓「泛華人市場」

2014-11-14 / 記者 林亞歆
中國市場很大,但「可吃度」可能不如精緻的韓國與有效率的日本,所謂「華人特色醫藥」,一味將中國視為海中浮木,並不是最好的解藥…。文/林亞歆 圖/李明捷健亞生技總經理陳正:「打造台灣為生技發展沃土,讓產業跑出自己的標竿。」提到華人特色醫藥領域,大家往往直接聯想的必定是中國,這塊市場大餅也是大家一股腦投入的原因。華人特色醫藥呼聲漸高,對「以台灣作研發跳板,中國為第一市場,再接著前進日、...

陳清祥:台灣無法進攻全面性市場, 走出利基路徑或歐美結盟…。

2014-11-14 / 記者 林亞歆
華人醫藥商機處處、風險重重;兩岸企業急需從法規差異處下手,創建財務、經營面的新合作機制。中國崛起的醫藥市場,造就華人特色醫藥產業,也為台灣醫藥產業帶來絕佳的市場切入契機。但許多生技業者前往中國發展,對中國佈局規劃沒有頭緒,更有不少台商僅參考前人案例就盲目投入,結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導致失敗。勤業眾信總裁陳清祥分享了公司多年深耕中國所見的問題與挑戰。文/林亞歆 圖/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

華人特色疾病大陸支持領域的台灣機會

2014-11-14 / 記者 王柏豪
台灣醫藥產業進入中國,是一場以小搏大的戰局。兩岸產業對大陸醫藥發展認知有不少差異,台灣廠商的立基點在哪裡?DCB產業資訊小組從各層面、疾病領域來分析華人醫藥市場的機會,兩岸對於發展華人特色醫藥產業之市場的看法似乎相當分歧,這些差異化可能是未來不論是政策、法規或企業間的合作談判,都需要深思與探究的課題。文/王柏豪 資料提供/DCB產業資訊組台灣生技製藥廠商普遍較中國大陸企業的規模來得小很多,兩岸...

京華堂掌握全球關鍵技術 小奈米創大商機

2014-11-14 / 記者 吳靜芳
金箔是中國《本草綱目》裡千年老祖宗的智慧。用現代科技鑽研中醫傳統處方「君、臣、佐、使」原則,也走出一條世界大道…。投入物理性奈米金技術研究快20年,京華堂掌握了獨步全球的關鍵技術,進一步延伸千年中華智慧,布局奈米金版圖,積極開拓奈米金在食品、新藥及醫材等領域的應用,2013年4月又成立子公司華上生醫(7427),專注研發505(b)(2)新劑型新藥。文/吳靜芳 圖/林嘉慶電子科技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