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E-鈣黏蛋白為癌細胞轉移與生存的關鍵因子
2019-09-09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4),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醫學院的教授發現了癌細胞的轉移與E-鈣黏蛋白(E-cadherin)的關聯性,當減少了癌細胞E-鈣黏蛋白的表現後,就會變得更具活動性,也更容易發生轉移,但癌細胞也更不易存活,這機制的揭露將有望成為未來療法開發的標的。該研究發表於《Nature》。先前研究顯示,癌細胞的「上皮細胞轉型成間質細胞(Epit...
AI開發新藥僅需21天 成本15萬美元 英科智能GENTRL系統於Github上線
2019-09-05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英科智能(InsilicoMedicine,Inc.)開發出一種深度學習系統,稱為生成性張力強化學習(GenerativeTensorialReinforcementLearning,GENTRL),可以在21天內設計出6種治療纖維化(fibrosis)疾病的DDR1抑制劑,並且其中一種候選療法已在小鼠的藥物代謝動力學中效果顯著。該研究發表於《NatureBiotechnology》,...
梅奧診所AI研究新成果可透過心電圖來預測年齡及性別
2019-09-03 /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8月27日,梅奧診所(MayoClinic)研究人員可以運用人工智慧(AI)從心電圖(ECG)的數據中計算出年齡及性別,在未來,有望透過該工具進行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的評估。 在先前研究中顯示,心電圖與性別和年齡有關,因此,研究人員利用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CNN)的人工智慧工具針對12導程心電圖訊號(12-leadECGsignals)進行深度...
《Neuron》發現第二個短睡基因 睡5.7小時就精神飽滿
2019-09-02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8月28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Francisco,UCSF)的傅嫈惠(Fu,Ying-Hui)與LouisPtacek研究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第二個短睡基因——ADRB1基因突變,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每天只需要睡5.7小時就能精神飽滿。該研究發表於《Neuron》。 在2009年,傅嫈惠的團隊確認了第一個短...
《Nature》封面:癌細胞轉移 影響周圍細胞轉化成具幹細胞特性
2019-08-30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8),英國法蘭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創新的體內標記方法,可以用於闡明轉移癌細胞和鄰近正常細胞之間的早期相互作用,讓我們更加了解癌症轉移的腫瘤微環境,並且發現癌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促使正常細胞重新編程為具有幹細胞特性的細胞。該研究發表於《Nature》,並被選為本期的封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小鼠乳腺癌細胞,使其能表現一種含有一段胺基酸殘基區域的螢光蛋白,便可滲透脂...
美、西、俄共同研發新藥 有望顛覆神經疾病療法
2019-08-30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一組由西班牙、俄羅斯與美國生醫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可透過調節神經元內葡萄糖代謝的機制,來避免神經細胞死亡的藥物,該藥物有治療多項神經疾病的潛力,包括阿茲海默症、缺血性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和亨丁頓舞蹈症等。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期刊《ScientificReportsJournal》,團隊由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生醫研究學院(InstituteofBiomedicalResearchofSal...
癌症治療新趨勢 CRISPR 技術減緩三陰性乳癌
2019-08-28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昨(26)日,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Children'sHospital)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方法,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剔除特定基因Lipocalin2,以減緩老鼠的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的生長。該技術發表於《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
《Cell》羅氏解碼癌症轉移之關鍵 竟可能造福默沙東!?
2019-08-26 / 記者 李林璦
昨(22)日,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PaulScherrerInstitute)與羅氏(Roche)合作,解碼了膜蛋白的結構,並發現這是引導免疫細胞遷移的關鍵,這一研究成果可以為藥物開發奠定基礎,阻止癌症轉移。該研究發表於《Cell》。研究人員解碼了趨化因子受體7(chemokinereceptor7,CCR7)的結構,並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默沙東(MSD)的navarixin可以靶向C...
UCLA發現阿茲海默症新β-澱粉樣蛋白亞型
2019-08-22 / 記者 李林璦
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β-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的亞型(subclass),會受到老化的影響,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造成比一般澱粉樣蛋白更大的損傷,這項發現能夠給製藥公司提供一個新的治療標的。研究發表於《NatureCommunications》。 2005年,在UCL...
《Science》感官器官新發現!?許旺細胞構成 可感知疼痛
2019-08-21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6),瑞典著名醫學院—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感覺器官,其在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由許旺細胞(Schwanncell,又稱神經膠質細胞)建構而成,能夠感測到機械性疼痛,如刺痛和撞擊,該器官有望成為新的止痛藥標的。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研究人員表示,其在皮膚上發現的這種新的感覺器官,被研究人員稱為「傷害性膠質─神經複合體(nociceptiveglio-n...
維生素D補充劑與長壽有關? 《BMJ》大數據7萬人統合分析
2019-08-21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2),美國賓州匹茲堡醫學院與中國華西醫院攜手發表,一項擴及7萬5000人以上、整合52項試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探討補充維生素D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結果顯示,維生素D補充劑可使癌症死亡風險降低16%,但與總死亡率無關,且維生素D3的補充較D2有效,該研究發表於《BritishMedicalJournal》上。這項研究納入了截至2018年末的52項比較維生素D補充劑與安慰劑或無干預...
類鴉片藥物不上癮 科學家找到成癮關鍵受體 GPR139
2019-08-20 / 記者 李林璦
近期(15),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利用秀麗隱桿線蟲(C.elegans),發現哺乳動物體內存在的GPR139受體,能抑制類鴉片藥物誘導的訊號傳遞(opioid-inducedsignaling),有望為類鴉片藥物的藥效和成癮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法。該篇研究發表於《Science》。 GPR139為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GPro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