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回春!劍橋研究團隊發現大腦幹細胞老化關鍵
2019-08-19 / 記者 李林璦
近(14)日,Wellcome-MRC劍橋大學幹細胞研究所跨領域的研究團隊,以老鼠腦部為實驗對象,發現了能將老化的大腦幹細胞,轉變為年輕、健康狀態的新方法。該篇研究發表於《Nature》。 研究團隊首先比較不同年齡老鼠的大腦,以便了解腦硬化對於一種大腦幹細胞——寡突膠質前驅細胞(oligodendrocyteprogenitorcells,OPCs)—&mdas...
AstraZeneca新藥試驗告捷 延長胰腺癌近2倍存活期
2019-08-15 / 記者 巫芝岳
近日,密西根大學的癌症研究中心發表了一項胰腺癌治療的臨床一期試驗結果,顯示其團隊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發的藥物AZD1775,在癌細胞修復DNA損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標準療法併用的前景備受看好。該研究結果發表於期刊《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中。由於胰腺癌的癌細胞具有能修復化療及放療所造成DNA損傷的能力,因此導致這些標準療法的療效一直有所侷限。而...
GSK攜手TARA 利用「心臟晶片」預測心血管系統反應
2019-08-12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9),英國的葛蘭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GlaxoSmithKline,GSK)和TARABiosystemsInc.的研究團隊,利用一組已知功效與毒性的藥物,比較TARA組織工程技術創造出的3D「心臟晶片」系統與其他臨床前藥物的篩選方式,期望能找出預測各種潛在療法對於體內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該篇研究發表於《JournalofToxicologicalScie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發現BRD4蛋白 有望成為根治愛滋關鍵
2019-08-11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7),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UniversityofTexasMedicalBranchatGalveston)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內存在一種蛋白質BRD4,對於調節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基因的複製與再生,具有相當關鍵的作用。而若能調整BRD4,使其可抑制HIV基因,未來可望成為根治愛滋疾...
《Nature》 腫瘤治療新標靶? CD24—癌細胞的另一個「不要吃我」訊號
2019-08-05 / 記者 巫芝岳
日前(7月31日),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了癌細胞用來躲避免疫系統偵測的一項新機制——透過細胞表面CD24蛋白產生訊號。該研究結果發表於頂尖科學期刊《Nature》中;未來可望作為未來癌症臨床治療的藥物新標靶。過去科學家已得知,正常細胞表面的某些蛋白質,包括PD-L1、CD47等,會向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發出「不要吃我」的訊號,藉此免於被巨噬細胞攻擊,但癌細胞也會利...
《Science》3D列印心臟大進展 更接近人類尺寸
2019-08-05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CMU)的研究人員以一項稱為「自由式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FreeformReversibleEmbeddingofSuspendedHydrogels,FRESH)的新技術,利用人體內的膠原蛋白進行3D生物列印,首次可以打造出更接近於成人心臟尺寸的3D列印心臟,並能克服現有3D列印技術的困境,且能達到前所未有的柔軟度與...
再次推翻 《Nature》:胎盤實為無菌
2019-08-05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31),劍橋大學維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SangerInstitute,Cambridge)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胎盤微生物群的最新論文,以高達537位孕婦的胎盤樣本分析後,提出「胎盤實為無菌」,而胎盤微生物,其實大部分都來自於各種途徑的污染。推翻了自2014年美國休士頓貝勒大學醫學院(BaylorCollegeofMedi...
首次基因編輯造血幹細胞 有望治療鐮刀型與地中海型貧血
2019-08-02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7月31日),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HutchinsonCancerResearchCenter)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飾造血幹細胞/前驅細胞(HematopoieticStemandProgenitorCells,HSPCs),以治療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Disease)與乙型地中海型貧血(Beta-thalassem...
《Cell》膠質母細胞瘤難治根源 可能來自四種基因變異型細胞間的互相轉換
2019-08-01 / 記者 彭梓涵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團隊揭示了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潛在的病理機制,該團隊發現,GBM一共具有四種細胞狀態(cellularstates),並且在不同狀態下各自表達獨特的基因,然卻仍可以在各狀態間互相轉換,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導致GBM高度異質性及難對治療產生反應的原因。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科學期刊《Cell》中。GBM...
史丹佛完成八萬個細胞定序 發現PD-1抑制劑抗癌力源自腫瘤外T細胞
2019-08-01 / 記者 彭梓涵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29),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對免疫檢查點阻斷法(PD-1blockade)的抗癌機制進行了一項深入研究,該研究團隊從基底細胞癌(BCC)及鱗狀細胞癌(SCC)患者身上取得共79,046個包含正常、腫瘤、免疫細胞進行分析,結果顯示,PD-1抑制劑產生的抗癌力並非源於原先浸潤腫瘤周圍的T細胞,而極有可能是仰賴另一群治療後才進入腫瘤的全新克隆型(clonot...
美國研究發現香菜成分可延緩癲癇和驚厥
2019-07-31 / 記者 彭梓涵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22)前,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I)的研究團隊發現,香菜成分「反式-2-十二烯醛」((E)-2-dodecenal)在動物實驗上對癲癇和驚厥的延緩功效,並找出其背後的鉀離子通道機制。其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生物實驗學學會聯合會會刊(FASEB)上。研究團隊從香菜的成分中篩選出一種代謝物,稱為反式-2-十二烯醛,具有抗驚厥、延遲某些化學誘導癲癇發作的潛在功效,...
《PNAS》AI分析瞳孔波動與心率 助早期自閉症診斷
2019-07-31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科學家開發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發現瞳孔擴張異常,以預測小鼠模型中的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結果顯示還能進一步檢查瑞特氏症候群(RettSyndrome),準確率達97%,為早期發育障礙檢測提供定量方法。相關研究已發表在《PNAS》期刊上。波士頓兒童醫院神經科學家認為自閉症類群障礙人群中具有一些行為上的特徵,在先前的研究也證明,大腦中的膽鹼能神經元迴路(ch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