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神經醯胺為「下一個膽固醇」 逆轉肥胖代謝疾病!?

2019-07-09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4),猶他大學ScottSummers教授的團隊研究顯示,一種能夠微調神經醯胺分子結構的酵素可逆轉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胰島素阻抗與脂肪肝,因為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神經醯胺在代謝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Summers教授將神經醯胺稱為是「下一個膽固醇」,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 Summers的團隊與默沙東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關閉一種名為二氫神經醯胺脫氫酶1(dihydroc...

劍橋智能機器人 精準採收九成蔬菜

2019-07-08 / 記者 巫芝岳
日前,英國劍橋大學的工程團隊開發出一種可用來收成蔬菜的機器人,此成果在昨(7)日發表於機器人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ofFieldRobotics中。這台名叫「Vegebot」的機器人,經訓練後可以在實驗室中辨識並收成萵苣,精準採收成熟且健康萵苣的比例達91%,目前團隊已與當地的蔬果供應商G'sGrowers合作。雖然目前該機器人採收萵苣的速率仍不比人工採收,但它證明了機器人技術在農業領...

胰腺癌新希望 新藥助攻免疫檢查點療法

2019-07-05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近日(3),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與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CD11b的小分子促效劑ADH-503,有望改善現有胰導管腺癌(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PDAC)療法,使得原本被認為無效於治療PDA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AntiPD-1/PDL-1),順利重啟對癌細胞的攻擊力。這項研究發表於《Scien...

腸道菌相研究熱 抗食物過敏、降心血管風險、巴金森氏症

2019-07-05 / 記者 李林璦
現今,腸道中的微生物研究越來越熱門,臺灣也隨著特管法開放了微菌叢植入治療,腸道中的微生物不僅數量龐大,種類更是多變,而近期,不論是在《Nature》子刊《NatureMedicine》或是《Cell》子刊《Neuron》上都發表了與腸道微生物相關的研究,顯示腸道微菌叢與食物過敏、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與巴金森氏症都息息相關。 《NatureMedicine》微生物療法可抑制食物過敏!? 6月24日,美...

磁力引導微型機器人新用途 對抗腫瘤也除牙菌斑

2019-07-04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兩個研究團隊前後發表磁力引導的微型機器人應用,除了作為藥物傳遞,還可清除牙菌斑。相關報導皆發布在兩所學校的網站上。來自賓州大學的研究由牙醫學院的Hyun(Michel)Koo與電機學院的EdwardSteager共同主導,這項研究稱為催化型抗微生物機器人(CatalyticAntimicrobialRobots,CARs),有別於傳統除去牙菌斑,須由牙醫師執行「洗牙」,CARs是使用氧化鐵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抗病毒療法聯合CRISPR 首次消除小鼠體內HIV病毒DNA

2019-07-04 /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ofNebraskaMedicalCenter)的HowardGendelman教授與天普大學路易斯·卡茨醫學院(LewisKatzSchoolofMedicineatTempleUniversity)的KamelKhalili教授及團隊開發了一種由結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新療法,成功消除3...

《Nature Cell Biology》 美科學家以幹細胞建立胚胎模型 避道德爭議探人類發育之謎

2019-07-03 / 記者 巫芝岳
日(1)前,洛克斐勒大學由AliBrivanlou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開發出不違反醫學倫理、可供實驗研究的人類胚胎活體模型,該研究被發表於最新的NatureCellBiology期刊中。為避開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所認定的「14天準則」道德準則(即科學實驗僅能使用14天以內大的胚胎進行研究),這個突破性的胚胎模型是透過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其大小、細胞軸向和基因表現大致與人類10日大的上胚...

《Nature Cell Biology》 對腫瘤施壓! 賓州大學發現ATF4可望成為癌症治療新靶點

2019-07-03 / 記者 吳培安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1)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的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發現,移除淋巴癌與結腸直腸癌中的ATF4基因,可以加速癌細胞死亡,顯示ATF4可成為癌症治療的潛在標靶。該研究成果刊登在《NatureCellBiology》。研究團隊針對淋巴癌模型小鼠進行了實驗,發現若使用藥物剔除ATF4基因,可以顯著延長小鼠的無淋巴瘤存活...

《Cell》子刊: Viuse電子菸會使神經幹細胞缺陷、老化

2019-07-02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Riverside)的研究小組發現,使用Viuse電子香菸或尼古丁傳遞裝置,透過加熱使尼古丁和香料化學品,誘導粒線體融合(SIMH)引起幹細胞毒性,加速細胞衰老,對長期暴露尼古丁使用者是一大影響。相關研究已發表在《iScience》期刊上。神經幹細胞粒線體在不同尼古丁濃度反應。(圖片來源:iScience)目前研究人員還不了...

《Nature》微流體裝置模擬訊號中心 建立體外幹細胞分化條件

2019-07-02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高鈺燕(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日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團隊,成功藉由調控模型中骨塑型蛋白4(BMP4)的濃度梯度,以微流體(MicrofluidicChip)建立體外生物模型,模擬人類多能幹細胞(hPSC)分化(Differentiation)條件。展示藉由人造訊號中心調控幹細胞內生性的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能力,相關研究已發表在《Nature》上...

《Science》冷泉港證實 胰腺癌發展幕後操控者是CA19-9

2019-06-27 / 記者 彭梓涵
日前,由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科學家,發現胰腺癌的生物標記CA19-9,在疾病進展中可能不僅作為疾病檢測這樣簡單。CSHL在小鼠在實驗中證實CA19-9會促進胰腺炎,若小鼠也攜帶KRAS致癌基因時會繼續發展胰腺癌,CSHL也進一步開發CA19-9抗體,結果顯示會使胰腺癌小鼠逆轉。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目前冷泉港實驗室也提交CA19-9抗體治療和預防胰腺炎專利申請,此抗體治...

無須開腦!美成功研發意識操作機械手臂 可流暢精準執行平面追蹤

2019-06-26 / 記者 吳培安
近日,美國卡內基麥隆大學發表突破性技術成果,其首創非侵入式意識控制機械手臂,可使人憑藉意識就能流暢而精準地執行二維空間追蹤,例如追蹤電腦游標的移動,將成為癱瘓、中風或其他肢體障礙者生活的一大福音。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ScienceRobotics》上。卡內基麥隆大學生醫工程系主任賀斌(BinHe)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非侵入式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結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