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李崇僖:新型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興起!

2023-06-12 / 專欄:李崇僖
新型態「去中心化」臨床試驗興起!數位醫療勢不可擋健保沙盒驗證臨床效益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數位一定要搭配去中心化,臨床實驗才辦法推動,為什麼?數位醫療在國內推動難嗎,有什麼樣的挑戰跟障礙?李崇僖教授專精醫療生技與法律,接受環球生技專訪,淺談如何推動數位醫療。

李崇僖:封城防疫,為何理論上有效,實際上卻不可行?

2021-05-26 / 專欄:李崇僖
最近「人與人的連結」成了熱門用語,還帶了點負面意味,好像是給防疫帶來大麻煩的禍首。其實,人與人的連結,也是台灣作為防疫共同體,共同度過難關的重要基礎。李崇僖/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創辦所長此刻,我們當然必須減少人與人的接觸;但就像蹺蹺板,物理接觸降低後,必須設法提高另一端心理層面的連結。否則,防疫政策會遇上更大麻煩。指揮中心真正的挑戰不是病毒,是人心疫情指揮中心看似在對抗病毒,其實他們...

李崇僖:智慧醫療實驗沙盒第一層迷思:管制模式

2021-05-06 / 專欄:李崇僖
近年來關於智慧醫療或數位醫療的發展策略,經常被提起的概念就是應建立「智慧醫療實驗沙盒」,比照金融創新和無人載具實驗沙盒(Sandbox)一樣的模式,豁免法規限制可進行相關實驗,似乎這是推動醫療科技創新的有效且必要的步驟;然而所謂實驗沙盒的模式並非萬靈丹,且根本上應弄清楚這種實驗沙盒是要實驗什麼事情,實驗完畢後要如何檢驗成效,否則辦再多實驗沙盒,也沒法讓科技創新的法規環境變得更合理或更有利於創新。李...

李崇僖:特管辦法開放細胞治療目的是「治療」還是「研究」?

2021-04-19 / 專欄:李崇僖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法律學系碩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基因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到人工智慧(AI)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其為臺灣唯一針對醫療與生物科技專業領域之法律研究所,...

李崇僖:以資料治理推動新醫療科技 迎戰超高齡社會

2021-02-02 / 專欄:李崇僖
李崇僖於臺灣大學取得法律學系碩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聚焦於專利法、生物科技法、醫療法及研究倫理,議題從早年的農業品種智財權、基因改造產品及遺傳資源法規,到近年的精準醫療、隱私保護、基因資訊倫理、人工智慧(AI)及其臨床應用皆有涉獵。李崇僖自2013年2月起於臺北醫學大學任教,於2014年秋季成為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創辦所長;也於臺北醫學大學多項學位學程擔任講師,包括:...

全球細胞治療法規修訂現況與趨勢

2016-06-24 / 專欄:李崇僖
採訪整理/蔡立勳去年底,有民眾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提案,希望癌症免疫細胞治療法案能於同年12月送進立法院。經多方研議,衛生福利部邀請國內細胞治療領域的19位專家、學者,於去年11月23日成立「衛生福利部再生醫學及細胞治療發展諮議會」,前後召開3次會議,研擬開放細胞治療的管理架構。今年4月14日,衛福部公布「人體試驗管理辦法」修正案,增訂第三條之1,「有條件」地開放患者接受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