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小聚-小小細胞立大功

國內細胞治療業者應各尋利基 組成產業鏈、強化國際競爭優勢

即時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0-10-0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生態圈小聚-小小細胞立大功。(攝影:彭梓涵)

今(6)日,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政中心生醫生態發展辦公室(Biomedical EcoSystem development office in Taiwan, BEST)舉辦「生態圈小聚-小小細胞立大功」邀請細胞治療產業上中下游相關公司,分享其在細胞治療應用上的經驗與建議,期望在特管辦法下,加速並開啟臺灣細胞治療發展契機。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攝影:彭梓涵)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致詞表示,全球正在面臨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臺灣也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大家願景不再只是能活多久,而是如何使健康餘命更長。政府也從預防醫學角度出發,倡議精準大健康的概念。

他表示,小分子、蛋白質藥物發展在全球已創造許多重要的里程碑,現在細胞治療也變成未來全球發展趨勢,過去在小分子、蛋白質藥物研究上臺灣較落後歐美,不過在細胞治療,臺灣在發展上只慢於日本,臺灣有很好的利基,科技部也在盤點該領域的能力,加以輔助並支持,讓產業鏈更完善。

科睿唯安生命科學解決方案顧問趙宇薇。(攝影:彭梓涵)

科睿唯安生命科學解決方案顧問趙宇薇,以「細胞治療市場概況」為題分享,她表示,目前細胞治療整體產品發展上,數量沒有熟悉的小、大分子藥物多,也多為臨床前階段,但細胞治療標的相對明確,成功率也較小分子高。

她表示,細胞治療目前在研究上,整體還是以美國、中國最多,韓國與日本也在前五名。在科睿唯安的研究分析上,從公開的交易標的中可以發現,五年內,每年都落在三百筆的交易,最多是以授權為主,包括學校研發或是跨國研究的授權,但其中一塊比較特別是企業資助與政府資助的比例,較其他藥物交易比例多。

她也表示,細胞治療在各國還是新興產業,其他藥物在發展上會因為缺乏療效性而放棄,但細胞治療中斷主要原因,是以戰略調整及資金鏈中斷為主,她也建議細胞療法業者必須注意市場情況,包括明確定位自身細胞治療的價值、競爭態勢、差異化及合作對象評估。

通用幹細胞營運長林智堯(攝影:彭梓涵)

今天也有多家細胞治療產業上中下游相關公司,分享其在細胞療法中的應用。專注在提供高效化、標準化與普及化的幹細胞與其培養平台之通用幹細胞公司,由營運長林智堯分享其近期發展。

通用幹細胞是科技部萌芽計劃下成立的公司,2019年取得...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