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數項基因療法受到挫折,BioMarin Pharmaceutical的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遭FDA拒絕、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Astellas)以收購之Audentes Therapeutics的基因療法臨床試驗造成3名兒童死亡,多項安全性疑慮浮上檯面。同時,許多創新基因療法繼起,也讓大量資金從以往的新藥流往基因療法。美國時間8日,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的分析師總結了基因療法研究現況中的五大議題。
2017年,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首個基因療法,為Spark Therapeutics遺傳性眼疾的基因療法Luxturna (voretigene neparvovec-rzyl),2019年FDA又批准了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基因療法─Zolgensma,並同時為數十家生物技術和製藥公司開了綠燈,開始進行臨床試驗,截至現在,治療血友病、鐮狀細胞貧血症和肌營養不良症等基因治療陸續出現。
但進入2021年之後,基因療法在監管單位與臨床試驗上都遇到挫折,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的分析師總結了基因療法的研究現況中的五大議題。
-
基因療法2020年屢受挫折 該繼續發展嗎?
2020年8月,FDA拒絕了備受關注的A型血友病基因治療Roctavian(valoctocogene roxaparvovec),並要求其製造商BioMarin Pharmaceutical收集更多的臨床數據。
此外,日本製藥公司安斯泰來以30億美元收購之基因療法開發公司Audentes Therapeutics,於2020年的5、6、8月,分別有三名兒童受試者死亡,該受試者當時正接受肌小管病變X染色體性聯遺傳型(XLMTM)的基因療法AT132第I / II期臨床試驗。
雖然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基因療法通常十分安全,但這項悲劇讓基因療法的安全性備受爭議。
2020年12月,基因治療領域又再次受到打擊,荷蘭基因治療公司uniQure與其合作夥伴CSL Behring透露,在為接受B型血友病基因治療試驗參與者的安全性監控檢查中,從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2019年10月進行基因治療的一名患者患有肝臟腫瘤。FDA已暫停該公司其他三項血友病臨床試驗。
這一消息在當時,使uniQure股價下跌16.19%,以及其他從事AAV基因治療公司的股價也一同下跌。
雖然目前BioMarin仍有希望獲FDA批准、FDA也讓Audentes臨床試驗繼續進行、uniQure則稱其肝癌與基因治療無關,但種種負面事件都讓基因治療領域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
-
FDA嚴格要求CMC
「過程就是產品。」這句話在基因治療領域中經常提到,例如,Spark Therapeutics向FDA申請批准基因療法Luxturna的60,000頁文件中,大多數頁面都與化學、製造與管制(CMC)有關。
2020年,FDA開始密切關注基因與細胞療法的生產過程,對廠商的要求也更加嚴格,造成Sarepta、Voyager Therapeutics、Iovance Biotherapeutics與Bluebird bio等公司都被迫修改了產品研發時程表。
-
基因編輯變革性發展
投資銀行Chardan的分析師Geulah Livshits表示,雖然2020年基因療法屢受挫折,但對於基因編輯卻是變革性的一年。
張鋒所創辦的Editas Medicine於2020年3月,與Allergan聯合宣佈,在與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合作下,已完成世界首項體內CRISPR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中,第一例患者的給藥。
諾貝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共同創立的基因編輯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則在2020年11月,獲得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BMGF)的資助,用於研發鐮狀細胞貧血症。
同月,其研發用於治療甲狀腺素轉運蛋白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ATTR)的實驗性CRISPR療法NTLA-2001,已完成首位受試者注射。
2020年12月時,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在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公佈了其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最新臨床數據。
7例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患者在接受CTX001治療後,在最近一次追蹤時均不需依賴輸血。而3例嚴重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CD)患者在接受CTX001治療後,均無血管阻塞危機(VOCs)。這些數據顯示,CTX001有望成為治療TDT和嚴重SCD患者的一次性治癒療法。
CRISPR Therapeutics、Editas和Intellia這三家公司雖然處在早期臨床階段,但臨床上具體成果已引起投資者的極大興趣,這三家公司的市值總計近250億美元。
此外,劉如謙、張鋒合創的基因編輯公司Beam Therapeutics目前市值接近60億美元。
Beam Therapeutics的執行長John Evans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人們透過臨床試驗發現,我們寧願進行基因編輯而非添加額外的基因,因此基因編輯在未來將越趨重要。
-
創新的基因療法載體開發繼起
為了讓具功能基因取代缺陷基因,科學家們大多利用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或慢病毒載體(lentiviral vector)這兩種方式,將遺傳指令安全地傳遞至細胞中。
每個病毒都有優缺點,AAV會觸發某些人的免疫反應,造成其不適合接受基因治療,而慢病毒則可將DNA直接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體中,雖是優點,但也有其侷限性。
隨著越來越多基因療法進入臨床階段,病毒載體的侷限性變得更加明顯,不過,最近也越來越多開發創新病毒載體工具的公司興起,如哈佛大學「合成生物學之父」George Church研究室衍生的AI改良病毒載體新創公司Dyno Therapeutics和4D Molecular Therapeutics。
Dyno創立於2018年,2020年10月,羅氏(Roche)與Dyno達成一項18億美元的合作協議,Dyno將利用AI設計新一代AAV載體外殼蛋白(capsid),來改善羅氏和Spark Therapeutics開發中的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和以肝臟為導向(liver-directed)的基因療法。
4D Molecular Therapeutics則於2020年12月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獲2.22億美元。
-
大規模資金流入基因治療領域
2020年也同樣是如此,拜耳(Bayer)和禮來(Eli Lilly)進行了大規模的收購,拜耳於2020年10月以40億美元收購美國生技公司AskBio;禮來於12月宣布將以10.4億美元,收購開發神經退化疾病基因療法的新創公司Prevail Therapeutics。
輝瑞(Pfizer)、諾華(Novartis)、嬌生(Johnson & Johnson)、百健(Biogen)與優時比(UCB)則進行了一系列較小規模的投資,以血漿產品聞名的CSL Behring於2020年6月斥資16億美元買下UniQure的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
過去3年中,至少有300億美元的交易與基因或細胞治療有關,也都顯示一次性基因治療可以成為大規模、具高價值的事業。
從商業層面來看,由羅氏(Roche)擁有的基因療法Luxturna是利基型產品(Niche product),適用的範圍較為精準;而諾華的Zolgensma則用途更加廣泛,一年來為諾華帶來了約10億美元的收入。
基因療法最大的商業考驗應在今年,預計BioMarin的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Roctavian將獲得批准,但是,基因療法在定價、保險給付和患者可近性上還是面臨巨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gene-editing-therapy-trends-2021/592951/
編輯推薦
- 血友病基因治療造成肝癌!?FDA暫停uniQure/CSL Behring臨床試驗
- 擴大基因療法佈局! 禮來10.4億美元收購神經退化新創Prevail
- George Church病毒載體新創公司Dyno 攜手羅氏18億美元 以AI改善基因療法
- FDA否決BioMarin一次性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 股價大跌35%
- Astellas去年才以30億美元收購Audentes 驚傳2名受試者死亡
- CRISPR、Vertex公布基因編輯臨床新數據!鐮刀型、地中海貧血治療成效達15個月
- George Church病毒載體新創公司Dyno 與諾華、Sarepta合作上看20億美元
- 張鋒出手! 全球首項體內CRISPR試驗 第一例患者給藥完成
- Pfizer/Sangamo公布血友病基因療法最新數據 追趕競爭者BioMarin
- Astellas斥資30億美元收購Audentes 鎖定基因治療
- 劉如謙、張鋒合創基因編輯Beam Therapeutics 提交那斯達克IPO 預計募資1億美元
- Novartis基因療法 Zolgensma 數據問題 可能負民事或刑事責任
- Novartis最貴基因療法Zolgensma 數據出問題 FDA介入調查
- 張鋒創建Editas Medicine公司 啟動世界首例體內CRISPR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 Pfizer 血友病基因療法 1/2期試驗佳 縮短競爭者BioMarin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