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

Session 2:外商藥廠攜台合作炙手可熱!諾華、AZ、J&J現身分享最新成果

日期2021-07-21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今(21)日,一連五天的全線上「2021亞洲生技大會」(2021 BIO Asia Taiwan)展開序幕。下午的Session 2以「生技製藥的夥伴與合作」(Pharma-biotech Partnering & Collaboration)為題,邀請到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Jorge Wagner)與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總裁陳康偉(Justin Chin)、嬌生(Johnson&Johnson)亞太區創新中心創辦人Stephen Lee等,分享跨國藥廠在台的合作項目。
今(21)日,一連五天的全線上「2021亞洲生技大會」(2021 BIO Asia Taiwan)展開序幕。下午的Session 2以「生技製藥的夥伴與合作」(Pharma-biotech Partnering & Collaboration)為題,邀請到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Jorge Wagner)與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總裁陳康偉(Justin Chin)、嬌生(Johnson&Johnson)亞太區創新中心創辦人Stephen Lee等,分享跨國藥廠在台的合作項目。
 
旗下涵納32家跨國藥廠團體會員、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理事長陳榮華(Henry Chen)、秘書長林慧芳(Heather Lin),首先開場致詞。兩人皆表示,生技製藥產業是台灣政府在產業政策上推動主力之一,再加上台灣在健康數據、AI及資通訊、全民健保系統及高醫療水準,這幾年來獲得許多跨國藥廠的青睞,紛紛與政府、學術單位與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在生技醫療上的成果精彩可期。
 

*台灣阿斯特捷利康(AZ)總裁陳康偉:
AZ結合「數位、研發、商業」建構生醫催化劑網絡

 
陳康偉表示,AZ正在建構一個「數位、研發、商業」三者結合的「生物醫學創新催化劑網絡」,以實現AZ患者為中心的目標。
 
目前,AZ在全球有三個研發(R&D)主要據點,包含美國、英國、瑞典。為了鼓勵創新,AZ每年投入收入的25%(約60億美元)作為研發經費,並從內部的研發擴大到外部,目前全球各地有超過800個合作專案,正在尋找醫療未滿足的需求。
 
AZ總部也將台灣作為催化劑網絡的一部分,從2019年開始與中研院合作舉辦「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2020年再攜手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將加速器觸角從「生醫」延伸到「數位醫療」。
 
陳康偉說,「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中每年會挑選優秀團隊,進行AZ總部一對一輔導,同時鏈結市場資源與專業知識,幫助團隊制定研發策略、業務戰略,協助台灣生物醫學創新走向全球。
 

*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
醫藥+資通訊跨業合作!數位醫療助糖尿病患者免受失明之苦

 
首先,台灣諾華總裁華格納與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一同以「跨行業合作」為題分享。
 
華格納表示,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慢性病成為老年人的最大威脅,其中許多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生視網膜的病變。若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時轉診治療,部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可能因此喪失視力。因此若能提早診斷發現,將有機會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率。
 
2019年,諾華看見台灣在發展數位醫療上的競爭優勢,與宏碁組成智慧醫療跨界策略聯盟,雙方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在醫療的臨床試驗設計、查驗登記、疾病檢測、病患整合照護等方面跨界合作;2020年9月,諾華與宏碁智醫共同合作開發的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獲得TFDA第二級醫療器材軟體認證。
 
華格納表示,這樣的醫療AI不只能提高醫療效率,也降低照護成本。諾華的策略,就是透過先進的治療平台打造領先地位,而「數位化」也將是公司藥物開發與營運的重中之重。
 

*嬌生(Johnson&Johnson)亞太區創新中心創辦人Stephen Lee:
J&J以全球網絡為基盤 進行轉型式創新

 
Stephen Lee以J&J如何透過戰略合作加速創新為題分享。他表示,J&J去年即便受到疫情衝擊,但面對醫療挑戰、更高的法規要求,J&J仍投資超過120億美研發資金,進行轉型式的創新(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然而「創新來自任何地方」,J&J則透過創新中心(JLab)、加速器等方式吸引各國創新團隊,再透過募資、風險資本與靈活的交易,將仍在發想的想法推進下一個階段,加速消費者健康,醫療設備、藥物等突破性解決方案問世。
 
J&J關注的特定領域包括神經學、腫瘤學、心血管和新陳代謝、傳染病和疫苗、近期也開始關注肺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等。他也表示,從2018年開始J&J集團旗下楊森製藥(Janssen)也與工研院結盟進行「Janssen-Taiwan合作計畫」,該計畫補助研發經費最高可達每案100萬美元,目前在台進行三年時間已審查了近100項提案。
 
今年該計畫也擴大合作領域,包括肺癌、腫瘤學、神經學、新生兒、傳染病,他也期望今年有興趣的台灣創業團隊能多參與計畫徵選。
 

 

*台灣政府扮演火車頭、改善政策法規
外商盼更進一步鞏固醫療基礎、改進臨床試驗標準

 
而在Session 2綜合討論中,台灣方也邀請到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國家發展委員會處長詹方冠3位政府代表,與陳康偉、艾伯維藥品(AbbVie)總經理魏瑞瑪(Ramanathan Velayutham),共同進行圓桌會談。
 
會中,陳正祺表示政府正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雙管齊下,朝著新藥、代工、新創和國際供應鏈四大方向發展,同時也積極進行專利保護及營業秘密、法規與資金提供實質支持、國際人才來台/本國人才海外深造、健保資料庫及大數據等生態系建置。
 
吳秀梅表示,食藥署的審查制度持續更新、與國際法規監管單位接軌,未來也期待在跨國藥廠的合作下,為台灣帶來更多在數位健康、精準健康、製藥供應鏈上的成果。
 
詹方冠則期許,未來台灣除了在硬體、軟體上加速發展,也能在生技法規架構逐步完善,特別是也牽涉到精準醫療的個資使用、數位健康與保險業的結合,以及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的法規等等。
 
作為IRPMA常務理事,陳康偉期望未來在數位及精準醫療上台灣能與外商藥廠繼續攜手前進,但也強調在後疫情下除了科學與創新,鞏固現有的健康醫療基礎及治療指南也同等重要。
 
魏瑞瑪則直指,雖然IRPMA旗下的跨國藥廠在台擁有超過300項臨床試驗,但在法規(regulation)上,仍有近七成的試驗並未達到設定標準,恐使得台灣的吸引力下降,對此IRPMA正在規劃提案建議,一同讓台灣的臨床試驗環境更有競爭力。
 
(報導 / 彭梓涵、吳培安)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