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抗癌解藥新趨勢—異體CAR-T治療技術應用與發展研討會

BeiGene揭異體CAR-T開發「兩大決勝點」讓患者用得到、付得起!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12-22
今(22)日,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與臺灣百濟神州(BeiGene)共同主辦、美商思拓凡(Cytiva)協辦「2023抗癌解藥新趨勢—異體CAR-T治療技術應用與發展研討會」。(圖/BeiGene提供)
 
今(22)日,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與臺灣百濟神州(BeiGene)共同主辦、美商思拓凡(Cytiva)協辦「2023抗癌解藥新趨勢—異體CAR-T治療技術應用與發展研討會」。會中除了由BeiGene副總裁暨全球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負責人黃士銘、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資深總監張德寬,介紹BeiGene在異體CAR-T開發的觀察與經驗,也邀請到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柯博升醫師、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沈欣欣、Cytiva全球項目合作負責人李明明等專家,各自從臨床、法規、設備等三個不同面向,分析臺灣發展CAR-T療法的前景與挑戰。
 
在開場致詞中,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呂瑞梅表示,近年再生醫學、免疫細胞療法等獲得高度重視,但要在臺灣發展這些新興療法,需要的不僅是早期開發,更要有臨床、製造等面向的法規。
 
此外,如何將臺灣的新興療法產品推上國際舞台也相當重要,但這不只是需要CDMO產業的支援,還要讓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等符合國際規範。今日的論壇讓國內諸多細胞治療業者和專家齊聚一堂,期許能夠結合各方專業,一起實現這些目標。
 

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呂瑞梅。(本圖由BeiGene提供)
 

黃士銘:BeiGene異體細胞、迭代策略開發CAR-T 全球研發中心就在臺灣

 
黃士銘首先於其演講中表示,細胞治療已經被證明它在腫瘤學上的效果,甚至為患者帶來治癒的希望,然而目前仍有許多尚待克服的挑戰,其中最重大的兩個,是讓患者付得起(affordability)、用得到(accessibility)。
 
為此,BeiGene以異體細胞為起點,採取迭代策略(iterative strategy)增加腫瘤適應症開發的成功率,同時也探索各種改良細胞治療的可能性。黃士銘表示,BeiGene為了在短時間內搶進CAR-T領域的領導梯隊,將發展策略鎖定在強化效應細胞(effector cell)的基因工程。
 
其藉由假說驅動(hypothesis-driven)及無偏差篩選等策略,辨識出具改良潛力的候選基因,以加強效應細胞的效力、細胞壽命及持續性、免受腫瘤微環境影響的表現。黃士銘表示,BeiGene已經在最小化宿主排斥等,完成了細胞壽命及持續性的概念驗證。
 

BeiGene副總裁暨全球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負責人黃士銘。(本圖由BeiGene提供)
 
此外,BeiGene除了應用CAR-T細胞在血液腫瘤治療外,在實體癌方面,也有突破腫瘤阻擋免疫細胞、促進細胞歸巢(homing)等目標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並嘗試尋找CAR-T以外的細胞療法,例如T細胞受體T細胞(TCR-T)。
 
黃士銘表示,為了達成這些目標,BeiGene除了會充實內在量能,也會與外部合作夥伴進行全球研究。而最重要的人才部分,近年也在臺北建立了BeiGene全球首個細胞治療研發中心,其目標就是希望帶給全球付得起、用得到的創新細胞療法。為此他也致力於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工作環境,並親自帶領團隊,投入團隊的建立及營造。
 

張德寬:異體CAR-T成功兩大決勝點——減少免疫排斥、延長細胞存活期

 
BeiGene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資深總監張德寬,則分享異體CAR-T細胞從臨床前到臨床的開發經驗。張德寬指出,現在已經有6款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自體CAR-T療法,2022年CAR-T產品的銷售額已達到66.9億美元;在未來,除了有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9.9%的可期商機,許多CAR-T產品也逐漸從後線邁向前線、甚至以第一線治療為目標,讓更多的患者得以使用。
 
然而,受限於現今技術,自體細胞還難以大規模、快速生產,患者需要等待長達數週的細胞製程完成才能輸注,再加上治療費用高昂,且仍有將近6成的患者在CAR-T治療後再次復發,因此CAR-T在患者族群的可及性依然受限。張德寬甚至指出,將近20%~30%的血液腫瘤患者在死前都沒有機會接受CAR-T治療。
 

BeiGene 細胞治療研發中心資深總監張德寬。(本圖由BeiGene提供)
 
因此,異體CAR-T細胞被寄予重望。張德寬分享,各國已有先行投入異體CAR-T療法的業者公布早期臨床試驗,結果雖然證實CAR-T細胞的持續性與療效的持久度與治癒呈正相關,但目前異體CAR-T細胞能在患者體內存在的時間依然太短。張德寬表示,這意味著改善患者的免疫排斥,或是改善CAR-T細胞本身的持久性(例如基因編輯),將是打造成功異體CAR-T療法的關鍵。
 
張德寬也表示,CAR-T的臨床前開發費用就高達5億美元,臨床開發也要25億美元,且無論早期或晚期階段,失敗的風險都極高,顯示CAR-T開發必須全力以赴。對此BeiGene採取的策略,是臨床前/臨床開發的研發,與生產製造的研發同步進行。
 
他也分享,無論開發商是用病毒載體或非病毒途徑改造T細胞,FDA對CAR-T細胞基因體完整性(genome integrity)的要求越來越嚴謹。開發商在與法規監管單位溝通時,必須在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和品質方面多加留心。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