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陳瑞杰
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另一種永續
2023-05-24/
記者 李林璦
主治專長為肝膽胰外科、急症外科、外傷流行病學、重症醫學。陳瑞杰目前為臺北醫學大學外科講座教授與董事長,曾任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前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陳瑞杰於1991~2003年擔任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外傷重症中心主任,任內赴美國深造,將外傷登錄和分類的觀念帶回臺灣,並建立了長庚外傷資料庫;其後出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暨外傷中心副院長和主任,任內促成急重症大樓啟用,為提升大中部地區...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許茜甯
藥物不良反應基因檢測的醫療價值
2023-05-23/
記者 王柏豪
許茜甯臺大藥學研究所畢業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藥學院深造取得藥事效果與政策博士。目前,她同時擔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藥師、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兼任副教授,並擔任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許茜甯積極從藥事執業者角度進行社會暨管理藥學研究,投入以健康效用評估提升藥物效果暨如何影響藥物經濟學等,倡議藥學教育中應該強化上市後藥物安全監督機制與評估,以確保國人用藥安全,並榮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創新創業的生態和心態––臺大醫院做不到的 秀傳醫院做到了!
2023-05-23/
編輯部
5月4日和5日,兩天熱鬧、溫馨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DemoDay甫落幕……。即使至今在園區的交通便利性上,還是普遍被大家皺眉頭,但園區挺過疫情的衝擊,進駐率滿載、一位難求,現在,廠商進駐條件變得更嚴苛,租金也無法下降,也成了廠商會抱怨的問題!其實,從群聚(Cluster)的生態系統(EcologicalSystems)發展而言,這是可喜的,代表網絡與資源關係密集,能吸引大...
專家觀點
永續
醫院
緊急醫療
陳瑞杰
臺灣醫界的韌性整備——另一種永續
2023-05-06/
專欄:陳瑞杰
作者/陳瑞杰(台北醫學大學外科講座教授&董事長、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前臺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臺灣位處地震帶與颱風好發區域,加上人口集中、土地密集開發。原本的多元天災威脅,加上極端氣候,除了將導致更頻繁的複合型態災害,當下還要面對潛藏的戰爭衝突。一旦大範圍的天災人禍,所引發民眾醫療瞬間的需求,將嚴格地考驗政府與醫療機構的應變量能。近年來,台灣發生的災難,包括雪山隧道火燒車、復航澎湖與南港空難...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蔣國平
2050淨零排放關鍵國力 臺灣海洋聯盟十年倡議 克服三大挑戰重視「海洋藍碳」
2023-04-15/
記者 吳培安
蔣國平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海洋環境學博士學程,現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也是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臺灣海洋聯盟」(TaiwanOceanUnion,TOU)召集人。蔣國平是將微生物循環圈的研究概念帶進臺灣的第一人,也是臺灣海洋植物性浮游生物與微生物環境生態學領域翹楚學者。其執行過多項與海洋生態資源、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變遷相關之研究計畫,也是國科會東海長期觀測與研究整合計畫的主力成員...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你的醫療數位分身不是你!?
2023-04-15/
編輯部
ChatGPT席捲,AI快成精了,人們對ChatGPT帶來之影響的各種討論已經爆棚,人類和AI的互動持續在未知的領域探索,是否它的迭代產品將很快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先不管你是擁抱它、還是抵制它,科技就是如此,泥濘荊棘之地還是浩瀚藍海,就是有人會去闖。但個人不是科技潮流的粉絲,可能還非常遲鈍。對近年來臺灣興盛勃發的AI醫療,其實抱著被動積極多於主動積極的態度,開放接受多於鼓吹推動。跟企業...
【影】生醫名人錄
環球生技名人錄
陳宏賓
【影音】陳宏賓:再生醫療雙法促醫療提升 友善法規助臨床施行 吸引國際投資
2023-03-31/
環球生技
【生醫名人錄】陳宏賓/台寶生醫(股)公司總經理 再生醫療雙法促醫療提升友善法規助臨床施行吸引國際投資「再生醫療雙法」在2023年3月底完成初審,在法案進入逐條審查前,環球生技採訪多家開發細胞治療新藥的再生醫學公司,分享對雙法未來的期許。
專家觀點
張銘一
「鼻噴新冠疫苗」可望成追加劑 力阻病毒傳播!
2023-03-17/
記者 巫芝岳
撰文/昱厚生技研發長張銘一儘管全世界已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高峰,但新冠病毒的多種變異病毒株並無法實現清零,即使新冠疫苗在短期間內,提供基礎的個體保護效果,由於無法有效阻絕傳染,風險會一直會存在,尤其對於免疫力較差的年長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是,因此仍需要創新方法,開發出更廣泛且持久的防護措施。「鼻噴劑型新冠疫苗」是透過鼻噴投藥,直接在人體上呼吸道黏膜誘發免疫反應,也被視為是次世代新冠疫苗的發展主流...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張嘉淵
元宇宙、數位分身虛實整合 實現「以人為尊」未來醫學
2023-02-28/
記者 彭梓涵
現任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廣達研究院院長,負責廣達前瞻產品研發、未來科技策略及全球研發合作,也帶領廣達BU12事業部,主導智慧醫療及健康照護等新事業。自2019年起擔任我國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並於2022年擔負數位工作小組共同主席,專業備受肯定。張嘉淵博士除了有優秀的專業能力,還是個有溫度的科技人,強調「科技要從人文角度出發」,秉持這樣的精神,他總是能設計出貼近人們需求的系...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郭守仁
臺灣智慧醫療科技 如何「以醫帶產」輸出國際?
2023-02-28/
記者 劉馨香
郭守仁歷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院長、協同總院長達二十多年,將百年老店彰基從地區醫院,「翻新」為國際化的醫療集團,現在任大洸醫院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發展醫療機構管理顧問服務與醫療費用行動支付平台「醫指付」。2021年,由國內12個醫療體系、3家學協會及4家業者共同籌組成立的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ExcellenceTaiwan,MET),也由郭守仁擔任顧問,以及前往...
人物專訪
人物
曾憲榮
UCLA奈米醫學家曾憲榮: 創業才是一流學者!
2023-02-28/
記者 吳培安
從所謂土博士到美國UCLA終身教授,曾憲榮如今成為系上NIH經費拿最多、成功開發胞外囊泡癌症早期篩檢的明星創業科學家,其學術職涯從化學跨醫學「彎道超車」之路,使曾憲榮成了美西知名華人學者,也成為許多在美年輕學者的模範。曾憲榮師承諾貝爾獎得主FraserStoddart和UCLA創業學者MichaelPhelps,努力不懈的他,更不忘感恩臺大化學系教授陸天堯的啟蒙,且認為自己總是在最需要貴人的時刻,...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盼「島嶼DNA」都是臺灣之光,不要淪為惡鬥事件!
2023-02-26/
編輯部
《島嶼DNA》是陳耀昌醫師的知名著書之一。有著過人才氣、橫跨醫學與人文的陳醫師,已不必在此贅言著墨他個人無論在醫學、社運政治,及近年專注文學創作的光彩成就。個人利用今年舊曆年假,一口氣看完陳醫生五本創作《島嶼DNA》《傀儡花》《獅頭花》《苦楝花Bangas》《福爾摩沙三族記》,深感兔年伊始,就有了學習省思的踏實感以及盈滿熱忱的前進動力,也希望所有我認識的生醫業界朋友們,都有個順心開心的兔年。很遺憾...
第一頁
上一頁
5
6
7
8
9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影音】默克Yariv Hefez博士:百年製藥大廠如何內建「創新基因」
吳麥斯:末期腎病無聲危機!9成患「腎性貧血」 HIF療法為新曙光
福寶科技巫震華 引領MIT外骨骼機器人闖天涯
生技推動單一窗口 匍匐在創造突破的路上……
ACTO主席下坂皓洋: 「臺灣外泌體監管與安全、有效回報系統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