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創新創業
【徵才】環球生技:編採中心擴編,招募生技/醫藥記者
免費登錄「生醫公司資料庫」
《環球生技》生醫ESG報導專區上線
新創動態
封面故事
智慧醫療
醫療科技
廣達
智慧醫院
廣達QOCA打造全球無牆智慧醫院
2018-11-15/
記者 彭梓涵
名列全球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的廣達電腦,累積30年的高科技市場經驗,董事長林百里獨具眼光與長遠的經營策略,從筆記型電腦研發到雲端軟體、硬體整合的核心技術,並且結盟MIT逾十年,將ICT帶入醫療產業,希望打造未來無牆化的智慧城市。撰文、攝影/彭梓涵如果說臺灣最強的產業是電子業,那最強的服務業就非醫療產業莫屬;若再將醫院的醫療照護服務與電子業的製造強項結合,創造出的新產業,必然為大家現在所...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PAH
國邑
L606
顏文旭
肺動脈高壓
國邑L606搶攻肺動脈高壓3億美元商機
2018-11-15/
特邀作者
特殊學名藥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萬菱藥品,董事長顏文旭著眼長期發展,毅然賣出所有藥證並轉型為新藥開發公司,同時更名為國邑藥品。目前旗下第一個藥械組合新劑型新藥L606已送件FDA,估計2019年下半年有望進行樞紐試驗,搶攻肺動脈高壓疾病治療未滿足市場。撰文/卓蘭 攝影/李林璦國邑的前身為萬菱藥品,成立於2000年,主要以開發並產銷控釋劑型、高門檻之困難型與特殊劑型學名藥,產品線涵蓋心血管、糖尿病、...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智慧醫療
中耳炎智慧診斷系統
Qualcomm Tricorder XPRIZE
創新數位耳鏡
智慧診斷中耳炎,小疾病、大商機
2018-11-15/
記者 徐淨
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羅孟宗研發的「中耳炎智慧診斷系統」(數位耳鏡),能即時截取耳膜影像結合雲端智慧判讀,是一款真正以病患為中心的行動智慧醫療裝置,一旦順利上市,可望成為家庭保健箱的基本配備之一。撰文/徐淨、卓蘭 攝影/徐淨以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羅孟宗為首研發的「中耳炎智慧診斷系統」(數位耳鏡),從五年前一場國際醫學競賽「QualcommTricorderXPRIZE」上,臺...
本刊公告
勘誤公告
2018
TBF
2018 年 Vol. 57生技剪影《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更正啟事
2018-10-04/
環球生技
第14-15頁,跨頁圖片「台灣生技醫藥發展基金會現任董事合影」,圖片說明「『左起』董事李祖德、董事王惠鈞、董事路孔明、董事吳東亮、現任董事長楊泮池、首屆董事長翁啟惠、董事劉扶東、董事蔡明興及董事梁啟銘」,誤植為「右起」,特此更正。
活動快訊
活動快訊
徵才
GE Healthcare
GE
奇異醫療
實習生
徵才!GE Healthcare 奇異醫療徵求「正式實習生」,9月30日報名截止!
2018-09-28/
環球生技
EID(EarlyIdentification),是GE一個有薪的「實習培訓計畫」,在真實的GE工作環境中,體驗、學習、與一展所學。EID實習生,可在明年七月加入CLP(CommercialLeadershipProgram);CLP是GE的儲備幹部計畫,為期兩年,兩年中會在2至3個不同的部門工作,參加領導力的訓練課程,在多個部門與事業體中高度曝光;兩年之後可在GE中擔任有階職位,也可運用這兩年的...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巴金森氏症
百朗克
科技部萌芽計畫
何應瑞
中山醫學
百朗克異軍突起 抗生素力退巴金森氏症
2018-09-28/
記者 徐淨
中山醫學大學教授何應瑞發現,已在臨床使用超過30年的抗生素頭孢曲松(ceftriaxone)能夠促進神經細胞新生及回復其活性,今年初,美國FDA以28天火速通過其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的II期臨床試驗申請,國內TFDA也以罕見的23天審核通過。目前,臨床II期試驗正於多中心積極進行中。撰文、攝影/徐淨在安海瑟薇所主演的電影《愛情藥不藥》當中,才華洋溢、青春貌美的梅姬,年紀輕輕就被迫面臨失去自己肌肉控制...
BIO2018
趨勢
BIO 2018趨勢議題觀察
2018-08-17/
編輯部
2018年美國BIO大會(2018BIOInternationalConvention)在美國三大生技重鎮之一的美國麻州波士頓市舉行,今年正好舉辦屆滿25周年,因此會展主軸為「MakeHistory-25YearsofInnovation」(締造歷史-創新25周年),超過180場論壇會議,議題規劃精彩多元,主要趨勢觀察歸納如下。 基因治療科技突破 帶給人們治癒疾病的希望今年美國BIO各重要論壇最夯...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普瑞博生技
科技部萌芽計畫
高階血液淨化醫材
陳彥文
普瑞博生技 臺灣首家高階血液淨化醫材
2018-08-17/
記者 林以璿
普瑞博生技技術源自中原大學薄膜研究中心,最早出自國科會研究計畫,爾後在科技部萌芽計畫以及SI2C育苗計畫支持下,在減除白血球市場另闢蹊徑,利用關鍵選擇性細胞吸附薄膜生產技術,開發出通用型白血球過濾器,成為臺灣第一家自製高階相關的醫材公司。撰文/林以璿減除白血球(leukoreduction,ULR)的血品運用,在醫學上已經是一種國際趨勢。一般來說,一袋血液(約500CC)中,原本就存在有大約(1~...
在地生技
植物新藥
NexoBrid
MediWound
Debrase
林景寬
燒燙傷清創治療
隱形冠軍30載 嘉年生化開創農生新生機
2018-08-17/
記者 彭梓涵
2012年,全球第一個三度燙傷清創植物新藥NexoBrid通過歐盟EMA上市,韓國、阿根廷、以色列也進入銷售;美國FDA三期臨床預計將於2018年底取得試驗結果。NexoBrid是由以色列MediWound公司進行臨床開發,但技術、產品及原料皆由臺灣嘉年生化技轉而得,董事長林景寬於斗六在地耕耘近三十載,不僅利用生物技術把臺灣土鳳梨變成世界首件處理嚴重燒燙傷新藥,也把步上夕陽的鳳梨酵素產業,再度推向...
新創動態
新銳公司
特色文章
植物新藥
貝爾克斯生技
張秀鳳
貝爾克斯生技 植物新藥生力軍
2018-07-21/
記者 李虎門
儘管貝爾克斯生技於2016年成立,其植物新藥BEL-X的開發,其實早已十年磨成劍。該藥物經十多年各種臨床前測試,可有效提升免疫力,誘導細胞良性分化、促進細胞凋亡、抑制細胞訊號傳遞抗腫瘤細胞增生等功效,且少了西藥的毒性,今年將於臺大及成大醫院進行FDA、TFDA許可的臨床實驗。文/李虎門 攝影/蔡立勳200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了《植物藥新藥指南》(GuidanceForIndu...
生技醫材產學醫媒合商談暨論壇會
三大教學醫院齊聚陽明 展現臺灣生醫能量
2018-07-11/
記者 彭梓涵
科技部為使臺灣產學與全球產業市場接軌,推動「國際產學聯盟」(GLORIA)計畫,聯盟之一的國立陽明大學,首度聚集臺北三家教學醫院與醫材業者,分享臨床實驗實務案例。去年科技部修正科研採購法,促進研發成果運用,提升國家產學研合作,今年衛福部送審獨立制定醫材專法,看出臺灣政府在加速臺灣新醫材與醫療技術發展上的決心。撰文/彭梓涵以生醫領域見長的陽明大學透過媒合論壇活動,聚集臺北榮總、振興醫院與亞東醫院等三...
特輯
BIO2018
首度參團北美BIO 展 北市府暨五企業風光秀成果
2018-07-11/
編輯部
今年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首度組團偕同過去曾榮獲「臺北生技獎」或取得「臺北市產業獎勵補助」之五家優質企業-台灣東洋藥品工業、彥臣生技藥品、遠東生物科技、茂英基因科技、唯醫生技,於「北美生物科技展」之臺灣館內佈設「臺北展示區」共同展出。 首度參展,除展現北市生技產業發展能量、特色及友善投資環境外,更期盼藉由海外國際展會渠道,與北市府及參展廠商互動交流,藉由彼此間的分享討論,激盪出新的合作火花,進而達成...
第一頁
上一頁
68
69
70
71
7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
活動列表
查看更多
2024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第三屆年會 整合平台加乘臺灣轉譯研究
2024-11-27
新世代癌症治療論壇 - 癌症新曙光
2024-11-30
「先進醫療臨床策略、應用、及挑戰」研討會
2024-12-04
台日生技投資媒合會
2024-12-04
創新藥物新趨勢:次世代應用與發展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