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96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Outlook 2030 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
《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上路,七大重點領域邁入決戰黃金10年!新藥/新劑型開發、高風險醫療器材、創新技術平台,加上快速興起的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CDMO……。本刊特別列舉國際上由這七大領域領域衍生的26項熱門技術,進行「Outlook2030臺灣生技醫藥技術在哪裡?」產業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政府領導思維與民間產學研界基層視角有鴻溝!?未來10年,臺灣最能發揮、...
封面故事
新療法改變腫瘤學遊戲規則 微生物體、阿茲海默症進展緩慢
回顧近十年,全球生技醫藥發展造就不少重要指標,包括首款免疫查核點、CAR-T療法的批准,改變腫瘤治療規則;基因療法日趨成熟,為罕見治療帶來新篇章;新冠疫情加速醫療數位轉型、mRNA產業發展等,豐富了生技新藥發展的十年,也為未來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展望下一個10年,當人類與病毒必須共存情況下,生物科技會如何發展?哪些蓄勢待發的技術或領域,又將會成為明日之星?撰文/彭梓涵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
封面故事
創新技術、靈活醫療體系、全人精準健康需求 重塑未來生醫新樣貌
過去10年,生技醫藥行業確實出現難以置信的進步,同時也為未來幾年帶來新的機會,展望2030年,全球生物技術將有甚麼趨勢發展?撰文/彭梓涵跨國會計師事務所資誠全球聯盟組織(PwCGlobalNetwork)曾在2019年7月發布《引領未來健康:生物製藥企業如何在數字醫療保健時代捍衛並發展其業務》(DrivingTheFutureofHealth)報告,預測到2030年,醫療保健將致力在疾病預防能力,...
封面故事
臺專家點名看好 精準醫療再生醫療CDMO核酸藥物
中華開發資本生醫基金總經理徐大誠、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一致認為,精準醫療、再生醫療、CDMO、核酸藥物將是臺灣不可落後、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國際趨勢。在展望未來的同時,臺灣在轉譯醫學上,仍須記取過往10幾年的教訓,積極完善人才、技術、資金、法規等四大要素,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系,才能走得更快、更穩健。撰文/吳培安經歷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襲擊,全世界都深刻體會到「生技醫藥產...
封面故事
張子文
抗體新藥
抗體之父張子文再創免疫功坊 A輪完募6.7億元迎授權商機
屢屢刷新臺灣新藥研發紀錄、被譽為「臺灣抗體之父」的張子文,其創辦的免疫功坊在今年3月完募A輪2,400萬美元,獨創新一代抗體藥物開發T-E™平台,已衍生出6項產品線並蓄勢待發,預計明年將有2項進入臨床。不過,張子文仍坦言,儘管臺灣確實擁有與國際拚搏的技術,但支持能量依然不足,盼出現世界級新藥公司。撰文/吳培安臺灣研發生技新藥已20餘年,自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上路、2021...
封面故事
林啟萬
工研院聚焦「智慧醫療」高階醫材 帶領國人「成功老化」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以下簡稱:生醫所)成立超過20年,主要的研發方向以創新醫材技術平台、關鍵元件、與應用系統整合為重點,並配合法人定位目標以取得「上市前核可(PMA)」或「Denovo途徑」高風險創新醫材為選題標的,對未來健康樂活科技佈局,工研院聚焦「精準診療」、「再生醫學」與「智慧醫院」的診斷與治療用高階醫材,並針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的「三段五級」,朝向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層面都平衡的「成功...
封面故事
游正博
再生醫學
細胞治療
游正博坐鎮長庚再生醫學尖端研發 攻次世代細胞治療【會員限定,3/18限期開放】
游正博堪稱臺灣幹細胞研究開路先鋒、見證了臺灣近20年再生醫學發展,近年,其團隊研發出品質及效率皆大幅領先國際的「apexNK細胞」高產量培養技術,結合前所未有的醣脂質癌症標靶,也和國內細胞治療業者共組策略聯盟,帶領臺灣的次世代細胞治療走出一條和國際不一樣的路。撰文/吳培安 攝影/羅翊方20年前,臺灣有一批在海外已經累積近30年生技製藥經驗的海歸學人,在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國際知名醣化學專家翁啟惠力...
封面故事
郭紘志
再生醫療
iPS鼻祖郭紘志「用細胞做機器人」 打造「類組裝體」平台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郭紘志不僅是全臺第一個真正誘導出iPS細胞的實驗室,是臺灣iPS細胞研究的開山鼻祖,也建構了全臺最完整、最大的人類疾病iPS細胞庫(diseasediPSCbank)。近年,他更在器官晶片(類器官)上的專研,讓臺灣在iPSC類器官研發上,躋身國際翹楚之一!展望未來,郭紘志認為,臺灣優異的半導體資源,正可以與再生醫療相結合,打造出關鍵細胞自動化製程工具,讓臺灣掌握再...
封面故事
蔡世峯
國衛院蔡世峯領「精準醫學旗艦計畫」 力拚產業化
「亞太生醫矽谷精準醫療旗艦計畫」總主持人蔡世峯,領導國內精準醫學研發火車頭,走過4年計畫、成功衍生「台基盟」後,團隊持續朝罕病/難症鑽研,除了將建立相關基因資料庫外,他看好臺灣往華人特有疾病、精準預防醫學前進,盼再結合半導體產業優勢,能從早期檢測到治療,在全球精準醫學搶下一席之地。撰文/巫芝岳2017年,由衛福部與科技部共同推出的「亞太生醫矽谷精準醫療旗艦計畫」,可說是臺灣政府推動精準醫學的第一項...
封面故事
北榮
高壽延
精準醫學
北榮跨部整合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 啟動精準健康照護引擎
臺北榮民總醫院於2021年成立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擁有全球最大的法布瑞氏症樣本庫及法布瑞氏症研究治療中心,在罕病遺傳領域站上國際舞台;也推出準確度高達90%的洗腎心衰竭風險預測人工智慧(AI)系統,以大數據結合AI生物科技,打造精準健康照護藍圖。撰文/李林璦 臺灣擁有珍貴的健保系統與長年累積的醫療健康資料,加上領先全球的資通訊產業,跨域結合發展精準健康勢在必行。政府在2020年提出「臺灣精準健康...
封面故事
陳良基
數位醫療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創協會 搶進全球數位健康供應鏈
前科技部長/臺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從政府內閣退下後,全力倡議國內數位醫療/健康發展,籌組「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並被推選為創會理事長。他直搗國內發展數位醫療產業尚需著墨的「標準化」、「數據應用」等核心,也點出臺灣在全球數位醫療界中,可望能扮演的供應鏈角色,期盼以協會立場,補足國內資源缺口。撰文/巫芝岳5月24日,前科技部長陳良基在臺大電機系的榮退演講中強調:「知識份子應負起社會責任,以知識助...
封面故事
CDMO一哥台康 攜手國際大廠 部署「I-O生物相似藥」
從市場切入時機、營業額、產能等方面來看,都有臺灣生物藥CDMO一哥之稱的台康生技,成立之初就採「雙引擎營運模式」,一方面發展CDMO市場,另一方面投入生物相似藥品的自主開發。去年受惠疫情,國際CDMO接單業務明顯成長,緊接著自行開發的HER2陽性乳癌生物相似藥(TrastuzumabBiosimilar)於2023年進入市場後,也將為台康帶來更爆發性的成長。展望未來,台康自明年起將啟動三階段大擴廠...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