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83 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
Vol. 91
Vol. 90
Vol. 89
Vol. 88
Vol. 87
Vol. 86
Vol. 85
Vol. 84
Vol. 83
Vol. 82
Vol. 81
Vol. 83
2021-03
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
帶你上天堂還是去撞牆!?
矽谷加速器全球化風潮大起,
31家國際、本土生醫加速器臺灣遍地漫燒,
1年陪跑生醫新創團隊超過百家……。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加速器
新創公司
加速器新創公司現身說法: 獲選之後才是挑戰
撰文/環球生技編輯部綜合整理田耘政執行長分子智藥股份有限公司新創領域»AI新藥開發參與加速器»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分子智藥是專注以AI藥物開發輔助模型,預測臨床前藥物的毒性、代謝、藥動學和風險分析的新創公司。加入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是因為公司剛成立,缺乏進入商業化的經驗。選擇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的主因是,會鏈結美國資源、帶團隊去美國參展;另外,新創公司剛成立,...
封面故事
加速器
生醫加速器專家5重點小抄
臺灣生醫加速器發展數目越來越多,也出現良莠不齊問題。許多創業者希望透過加速器來協助新創加速成功前,停看聽變得很重要。好的加速器固然能陪跑新創,但團隊自身功課做不足,最後一樣撞牆。本刊透過訪談6個國內生技醫療加速器的負責人,彙整出雙方互動常見問題與趨勢觀察5項建議,盼與新創團隊共同成長。撰文/吳培安北醫生醫加速器執行長陳兆煒表示,近年來臺灣生技醫療加速器數目越來越多,反映了臺灣生醫創業生態圈質跟量的...
封面故事
加速器
國際生醫加速器 正從矽谷往全球各地發散
2017~2019年間,全球創新經濟體總計創造了3兆美元產值,與全球7大工業國(G7)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創新創業生態圈正在從矽谷「全球化發展」,現今遍佈全球至少28個國家,總計約80個區域形成生態系、全球也成立了約3,000多個加速器。撰文/彭梓涵加速器(Accelerators)的概念源自2005年矽谷(SiliconValley)創業教父PaulGraham創辦的YCombi...
封面故事
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一)
帶你上天堂還是去撞牆!?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矽谷加速器全球化風潮大起,全球創新經濟體突破3兆美元產值,國際品牌生醫加速器紛紛入臺。臺灣政策也自2013年起透過計畫緊起直追,31家國際、本土生醫加速器臺灣遍地漫燒,估計1年陪跑生醫新創團隊超過百家……。加速器帶動臺灣創新創業生態如雨後般春筍出現,全球創新創業生態系高達30%集中亞太地區,但又為何榜單上亞洲四小龍國家獨缺了臺灣...
封面故事
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二)數位會員專屬
帶你上天堂還是去撞牆!?盤點全臺生醫加速器矽谷加速器全球化風潮大起,全球創新經濟體突破3兆美元產值,國際品牌生醫加速器紛紛入臺。臺灣政策也自2013年起透過計畫緊起直追,31家國際、本土生醫加速器臺灣遍地漫燒,估計1年陪跑生醫新創團隊超過百家……。加速器帶動臺灣創新創業生態如雨後般春筍出現,全球創新創業生態系高達30%集中亞太地區,但又為何榜單上亞洲四小龍國家獨缺了臺灣...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臺灣疫苗產業最是激情澎湃的年代!?
才短短一年餘之前,2019年入冬左右,各國流感防疫戰開始開打,這年因為WHO延遲公佈病毒株,導致全世界產供不足,當時臺灣正準備要迎戰的是流感疫苗缺貨的警報。過去十年來,只要一到夏季暑熱時節,腸病毒、登革熱、季節性流感就蠢蠢欲動,緊跟著入冬後流感高峰來襲。相較美國、歐盟疫苗自給率達100%,中國85%,韓國還有38%,臺灣卻僅有8%,政府公衛疫苗採購政策過度仰賴外商、限縮國產疫苗,於是,長年受到壓抑...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連中岳
連中岳:善用健保制定資料儲存標準,建置差異化影像資料庫
現職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同時也是社團法人台灣影像資訊標準化協會秘書長,專精醫學資訊系統、醫學影像儲存及傳輸系統(PACS)、醫學資訊通訊標準、資訊安全研究。曾參與臺灣DICOM標準的制定與協助臺灣加入國際DICOM協會。連中岳/社團法人台灣影像資訊標準化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彭梓涵電腦科技與資訊工業的進步與發展,對醫療帶來許多的革命,近年醫療器材不斷創新與改革,使各式...
專家觀點
楊弘仁
楊弘仁:5G醫療實踐新經濟分水嶺──去中心化、第三方付費商模
楊弘仁,敏盛集團創辦人楊敏盛接班人,大膽引進外資、創新商業模式,整合大數據、IoT物聯網、O2O區塊鏈,不僅拓展版圖,也打破醫院傳統經營,為臺灣的醫療產業注入一泉活水。楊弘仁/盛弘醫藥董事長 責任編輯/李林璦2020年7月臺灣電信業者陸續開臺,宣告進入5G新時代,不只在通訊上掀起討論,醫療上也大張旗鼓地打出5G旗幟。但要探討5G醫療,首先需要先釐清5G與4G的主要差異,究竟在醫療上有什麼瓶頸是4G...
Snapshot|生技剪影
更多
生技剪影
遠距醫療
石崇良:遠距醫療將成常態,商模、法規仍待解!
Snapshot|生技剪影Vol.83撰文/巫芝岳,圖/主辦單位提供去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讓歐、美國家遠距醫療發展突飛猛進,而疫情相對控制得當的臺灣,一直以來因法規、需求因素而發展緩慢的遠距醫療,未來又在哪裡呢?2月1日,台灣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產業協會於臺北舉行「臺灣遠距醫療的未來研討會」,邀請臺北醫學大學李友專特聘教授、嘉義基督教醫院安欣瑜醫師、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等專家,分享...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健保個資
數位醫療
個資保護與挑戰
2月24日,由臺北醫學大學主辦的「AI醫療產業發展論壇」系列首場,以「個資保護與挑戰」為題,除了國衛院和健保署外,也邀請來自法律、醫學、人權、資訊等多領域專家,共同探討臺灣如何在發揮醫療大數據價值的同時,兼顧個資保護議題。撰文/巫芝岳、李林璦 攝影/羅翊方 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揭示了人類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來臨,醫療產業也面臨全新的典範轉移挑戰。擁有全球稱羨健保資料庫的臺灣,更到了分秒必爭...
Trend|趨勢
更多
趨勢
居家照護
2021年居家照護產業6大演變趨勢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但也間接成為居家照護產業的催化劑。美國醫療生技媒體《HHCN》預測2021年居家照護6大熱門趨勢演變,其中包括:投資將創新高、並爆發一場地盤之爭以及居家照護機構更專業化等,讓眾人拭目以待。編譯/劉端雅COVID-19使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對未來也不可預期。例如,居家照護產業在應對美國各地新一波的COVID-19感染高峰方面發揮了作用。不過...
People|人物
更多
人物
陳仲瑄
陳仲瑄埋首數十年 國產質譜儀研發終成真
去年(2020)11月5日,中研院展出臺灣高階儀器研發計畫成果,其中,由陳仲瑄院士開發出的全新可攜式質譜儀,無疑宣告了臺灣高階儀器進入國產自主研發製造的新紀元。陳仲瑄埋首研發質譜儀數十年有成,滿足未來各領域即時、即地檢測的需求。不過,享譽美國科學界、將質譜儀技術帶入生命科學分析方法的陳仲瑄,已過70歲的一生,走的是「文史青年」的理科築夢之旅。撰文/吳培安 攝影/巫芝岳據估計,2020年全球尖端分析...
Company | 新銳公司
更多
新銳公司
邁磊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邁磊LapKnot 讓微創縫合時間 縮短三分之二
微創手術逐漸打開全球市場,但腹腔鏡的體內縫合和打結仍是困難的技能,也阻礙了微創手術的普及。邁磊醫療器材研發出「腹腔鏡手術縫合打結器」,簡化體內打結過程,用來解決外科醫師在腹腔鏡各式手術中所面臨的困難縫合,目前已取得多國專利並於美國外科醫學期刊發表,正與全球醫療大廠洽談進入最後商品化階段。撰文/李林璦 攝影/彭梓涵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不僅準確率更高,因傷口小,也可改善患者預後並加速術後康復時間,...
新銳公司
炳碩生醫
炳碩生醫─骨科達文西
炳碩生醫成立於2016年,將自主研發的微型多軸機器手、複合式安全機制、智慧化醫學影像運用和AI數據精準手術控制等相關技術,整合開發出「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協助醫生進行術前規劃、術中即時輔助完成精準定位,以降低手術風險,預計今年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遞送認證申請。短、中期以打造全方位脊椎手術術式平台為目標,進而延伸到關節及複雜創傷手術的應用,最終目標成為「骨科達文西」。撰文/劉...
Native Bio|在地生技
更多
在地生技
中山大開發臺灣首款 穿戴式農業輔具4月上市
有鑒於臺灣在農業應用的輔具缺乏,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韋至,2017年在農委會「智慧農業計畫」支持下,利用仿生長臂猿概念,開發出國內第一套無需具備電池或馬達的「農用穿戴省力機具」,重量僅1.95公斤,使農友可減少5~6成肌力消耗,今年4月將量產上市。 撰文、攝影/劉端雅臺灣水果農作種類多樣化,有「水果王國」之美譽。不過,隨著臺灣人口老化,務農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歲,農業是一項日曬...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智慧醫療與法律》帶您共探智慧醫療法規生態系式
每年在各種生技產業政策論壇上,法規的鬆綁幾乎是一定會提到的議題。但如何鬆?如何綁?因為跨領域的性質,國內法界人士對生技產業了解的人極少,更遑論有著作討論。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李崇僖教授團隊,因而透過本書,為智慧醫療涉及的法律議題,作了鳥瞰的介紹,可望成為這領域法律發展的基礎。主編/陳鋕雄 責任編輯/巫芝岳智慧醫療是各國競相推動、高速競賽的領域,明確化與有利研發的法規環境對於產業發展...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