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科學家發現新型造骨前驅細胞 可促骨再生
2020-03-06/
記者 吳培安
近期,來自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哈佛大學、緬因醫學研究中心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連通骨骼內外的細小管路「經皮質血管」(trans-corticalvessels,TCV)中,發現一群尚未被發現的細胞,具有促進骨質生成與更新的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STEMCELLS》。研究團隊表示,在長骨(longbones)中,骨質的重組與再生仰賴幹細胞(stemcells)和前驅細胞(progen...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德科學家找到抑制病毒複製化合物 助攻克冠狀病毒、腸病毒
2020-03-04/
記者 吳培安
面對日益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疫情,德國盧貝克大學(UniversityofLübeck)研究團隊近期在期刊《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發表成果,他們發現一系列的α-酮醯胺化合物(α-Ketoamides)在細胞實驗中,能夠透過干擾病毒的蛋白切割酶(protease),來阻止病毒的複製,目前發現適用的病毒種類包括多...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腸道菌
腸道菌功能再添一項? 中研院解厭氧菌轉換性荷爾蒙機制
2020-03-03/
記者 巫芝岳
今(3)日,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團隊宣布發現一種能將雌激素「逆轉」成雄激素的細菌,並首次解開其轉換機制,論文在今年1月登上期刊《PNAS》,並獲期刊專文介紹。研究團隊從迪化汙水處理廠找到一種厭氧菌株——脫硝彎桿菌(Denitratisoma sp.strainDHT3),並進而發現該菌可在含有維生素B12的環境中,將雌激素逆轉為雄激素。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殷...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加拿大研究:大麻萜酚抑制超級細菌MRSA
2020-02-27/
記者 吳培安
近日,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AmericanChemicalSocietyInfectiousDiseases》發表其大麻研究最新成果。他們發現,在多種具抗菌活性的大麻素(cannabinoids)中,大麻萜酚(cannabigerol,CBG)在老鼠實驗中特別展現出對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Physics》美國傳染病預測新模型:社會現象影響傳播規模
2020-02-25/
記者 巫芝岳
昨(24)日,美國一跨校資訊科學研究團隊提出一項用於預測新興傳染病流行的模型,首次證明不同傳染病和社會現象的加乘,會如何造成單一疾病的傳染率預測複雜度大幅提升,該研究被發表於期刊《NaturePhysics》。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如新冠病毒(COVID-19)、伊波拉病毒等流行病皆為獨立事件,每項流行病的預測規模,也單純與傳播速度成正比,但此研究團隊指出,一但有一個以上的流行病出現,情況會變得極為複...
科學新知
基因編輯
科學要聞
細胞療法
臺科學家張元豪單細胞定序技術 助力首個CRISPR CAR-T細胞療法臨床試驗
2020-02-25/
記者 李林璦
近日,CAR-T細胞治療先驅CarlJune博士與賓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與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基因體科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張元豪(HowardChang)博士團隊利用一項CRISPR技術,重新編程了3名晚期癌症患者的免疫細胞中的DNA片段,進行臨床1期試驗。張元豪指出,這是FDA批准首個利用基因編輯治療癌症的療法之一。該研究發表於...
科學新知
缺血性中風
科學要聞
出血性中風
EPIC
纖維
雞蛋
逾42萬歐洲人的研究:雞蛋攝取量過多增加出血性中風風險
2020-02-24/
記者 劉端雅
昨(23)日,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攝取量增加,可降低缺血性中風(Ischemicstroke)的風險。不過,攝取過多的雞蛋會增加出血性中風(haemorrhagicstroke)的風險。該研究刊登在《EuropeanHeartJournal》。研究員利用歐洲癌症和營養前瞻性調查(EuropeanProspectiveInvestigationintoCancerandNutrition,E...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Cell》超級細菌危機現曙光!? MIT全球首個AI篩選新抗生素Halicin
2020-02-24/
記者 吳培安
近(20)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合成生物學教授JimCollins的研究團隊發表重大研究成果: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建構的類神經AI網絡,他們找到一種罕見機制的嶄新抗生素「halicin」,並在動物實驗展現對付數種「超級細菌」的效果,可望為細菌抗藥性感染的危機帶來曙光。該成果也登上知名學術期刊《Cell》封面。研究團隊表示,以往人工智慧大多是用於加速抗生素藥物的探...
科學新知
CRISPR-Cas9
科學要聞
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
囊狀纖維化
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比 CRISPR-Cas9優!?直接修復囊狀纖維化突變基因
2020-02-21/
記者 劉端雅
昨(20)日,Hubrecht研究所、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UMCUtrecht)研究團隊發現,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baseeditor,ABE)能夠完成從A-T鹼基對(basepairs)到G-C鹼基對的酶催化作用,有效修復囊狀纖維化類(Cysticfibrosis,CF)器官的基因缺陷,該研究刊登在《CellStemCell》。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以修正導致囊性纖維化的基因突變。該研...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全球首個胸腺細胞圖譜定序完成
2020-02-21/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20日,維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SangerInstitute)、新堡大學(NewcastleUniversity)和根特大學(GhentUniversity)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利用單細胞RNA定序(single-cellRNAsequencing)了20萬顆細胞,成功建立了從胚胎期、胎兒期、孩童期到成人期的完整胸腺細胞圖譜(cellatlas),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首份武漢肺炎穿刺切片病理報告
2020-02-20/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7),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王福生博士團隊在《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紀錄團隊對一例武漢肺炎死亡患者進行穿刺取樣肺、肝及心臟組織後的病理發現,其肺組織的病理學顯示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類似,並且發現淋巴細胞減少與過度被激活。這是首份發表於期刊上的武漢肺炎死亡患者病理報告。 該名病例為一位...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肺腺癌
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
中研院解肺腺癌惡化機轉 「垃圾基因」PTTG3P為要角
2020-02-20/
記者 巫芝岳
今(20)日,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肺腺癌細胞中的非編碼核糖核酸(ncRNA)「PTTG3P」,與肺癌的惡化有明顯相關,並解開其造成癌細胞增生的機制,未來有望用於預測化療療效,該研究於去年12月19日刊登於期刊《NucleicAcidsResearch》。研究團隊首先透過分析肺腺癌患者的基因表現體數據,找到6個與肺腺癌存活時間相關的ncRNA;再進一步利用癌症基因體圖譜(TheC...
第一頁
上一頁
88
89
90
91
9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