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生技醫藥
NEW
擊敗嬌生?GSK三期多發性骨髓瘤ADC捲土重來
新聞集錦
NEW
MSD斥5.88億美元 取中國禮新PD-1/VEGF雙靶點抗體藥;Gilead關閉西雅圖辦事處 明年年中再關Kite費城工廠
醫療科技
NEW
新穎生醫攜手BSM 經銷DNlite-IVD103落地沙國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輝瑞拆分SpringWorks 硬纖維瘤新藥獲FDA突破性治療認定
2019-08-30/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9日,SpringWorksTherapeutics宣佈其纖維瘤口服新藥nirogacestat已獲得美國FDA的突破性治療認定(BreakthroughTherapyDesignation,BTD),加上該藥物先前已獲得的孤兒藥資格(ODD)與快速通道認定(FTD),預計將更加速取得FDA核准。SpringWorksTherapeutics為2017年自輝瑞(Pfizer)拆分而出的新...
新聞集錦
基因編輯
WHO
國際快訊
WHO將開放基因編輯臨床試驗註冊 生殖細胞研究在列
2019-08-30/
記者 吳培安
美國26-2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基因編輯專家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會議。WHO在會中表示,將在其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台(InternationalClinicalTrialsRegistryPlatform,ICTRP)之下,成立全球基因編輯相關臨床試驗註冊處。WHO表示,初始階段將同時納入體細胞(somaticcells)及生殖細胞(germline)的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並招募研究者和基因療法...
新聞集錦
基因檢測
FDA
國際快訊
FDA警告基因檢測公司不可為患者提供用藥建議 點名Myriad、Genomind
2019-08-30/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最大的商業醫療保險公司UnitedHealthcare在本月宣布,從今年10月起,預測患者對精神健康療程反應的基因檢測將納入其給付範圍,為MyriadGenetics、Genomind等公司打開2700萬名客戶的市場。這項消息對這些提供精神疾病及抗憂鬱藥基因檢測評估服務的公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因為去(2018)年10月底,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才針對特定業者發出警告,未經核准不得為患...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科睿唯安《亞太地區製藥創新報告》 百大創新企業台睿、太景、基亞、國光上榜
2019-08-30/
記者 巫芝岳
昨(29)日,美國資訊分析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首次針對亞太地區製藥產業發佈了分析報告,其中台睿生技、太景生技、基亞生技、國光生技等四間臺灣生技公司,在本次評選中獲選為百大中小型創新製藥企業。這項名為《亞太地區製藥創新報告—基於量化指標的企業排名和未來前景分析》的報告,運用Cortellis、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DWPI)、德溫特專利引文索引(DPCI)和...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封面:癌細胞轉移 影響周圍細胞轉化成具幹細胞特性
2019-08-30/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8),英國法蘭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創新的體內標記方法,可以用於闡明轉移癌細胞和鄰近正常細胞之間的早期相互作用,讓我們更加了解癌症轉移的腫瘤微環境,並且發現癌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促使正常細胞重新編程為具有幹細胞特性的細胞。該研究發表於《Nature》,並被選為本期的封面。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小鼠乳腺癌細胞,使其能表現一種含有一段胺基酸殘基區域的螢光蛋白,便可滲透脂...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美、西、俄共同研發新藥 有望顛覆神經疾病療法
2019-08-30/
記者 巫芝岳
近日,一組由西班牙、俄羅斯與美國生醫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可透過調節神經元內葡萄糖代謝的機制,來避免神經細胞死亡的藥物,該藥物有治療多項神經疾病的潛力,包括阿茲海默症、缺血性中風、創傷性腦損傷和亨丁頓舞蹈症等。這項研究結果發表於期刊《ScientificReportsJournal》,團隊由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生醫研究學院(InstituteofBiomedicalResearchofSal...
論壇報導
產業脈動
DCB
台杉創投
台杉青年創業學院
重量級業師教您聰明投資
2019-08-30/
記者 巫芝岳
近年生技產業在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持續蓬勃發展,投資氣氛熱烈、併購合作接連不斷;臺灣的生技醫藥產業也步入快速成長階段。然而,如何帶動本土生技業的投資能量,仍是當今的一大課題。台杉投資將於今年9月起,舉辦「台杉青年創業學院生技產業進階課程–生醫新藥產業投資策略」,讓投資人聰明投資。 近十多年來,生技業是先進國家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對臺灣而言,國內所擁有的全民健保資料庫、IT電子業等優勢,...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晟德(4123)
豐華(6553)
晟德子公司錦新國際收購豐華生技
2019-08-29/
記者 吳培安
今(29)日,晟德(4123)子公司錦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已通過其收購興櫃公司豐華生物科技(6553)普通股股份一案,使其私有化下櫃。錦新國際將以現金對價每股45元公開收購豐華的全部流通在外股份,共計72,171,000股,並規劃後續與豐華商議擇期依法定程序,終止興櫃市場買賣與停止公開發行。此外,錦新國際已於2019年8月2日,依法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申報延長公開收購期間3...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國際快訊
Celgene攜手Immatics 開發實體瘤細胞療法 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
2019-08-29/
記者 李林璦
昨(28)日,賽基(Celgene)向德國生物技術公司Immatics支付7500萬美元前期金,用以合作開發三種T細胞受體嵌合型T細胞(TCR-T)治療實體癌的細胞療法,而三種細胞療法也具有潛在高達5.0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總交易金額可達15億美元。 Immatics將使用其Xpresident技術開發多種免疫細胞療法(adoptivecelltherapy,ACT),Xpresident是業界...
新聞集錦
基因編輯
再生醫學
CRISPR
國際快訊
再生醫學聯盟提出基因編輯療法5項呼籲 勿重演賀建奎事件
2019-08-29/
記者 吳培安
近(27)日,關注全球再生醫學發展的國際組織「再生醫學聯盟」(TheAllianceforRegenerativeMedicine,ARM)提出5項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上的生物倫理原則。ARM表明支持基因編輯為患者體細胞(somaticcell)帶來的治療效益,但反對實行會對患者生殖細胞(germline)造成改變的用途,形同對2018年中國籍科學家賀建奎基因編輯人類胚胎爭議事件的譴責。ARM表示,...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FDA安全性警告 三款C型肝炎藥物可能引發嚴重肝損傷
2019-08-29/
記者 巫芝岳
美國時間28日,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安全性公告(SafetyAnnouncement),表示已發現63例和三項C型肝炎藥物相關的嚴重安全性問題,患有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損害的C型肝炎患者,接受治療後可能出現肝功能惡化或肝衰竭。這三項已上市的藥物,分別為艾伯維(AbbVie)的Mavyret、默沙東(MSD)的Zepatier,和吉利德(GileadScience)的Vosevi。在本次發...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Novartis基因療法 Zolgensma 數據問題 可能負民事或刑事責任
2019-08-29/
環球生技
編譯/雷文鳳(環球生技雜誌實習記者)近(27)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諾華(Novartis)基因療法子公司AveXis已上市的藥品Zolgensma的調查仍在進行,儘管FDA表示這種藥物仍然安全有效,但諾華可能還是要為了延遲兩個月通知的事情,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 其實早在FDA批准Zolgensma藥物之前,其官員就知道了Zolgensma的數據問題,而在當時,AveXis團隊的研究人...
第一頁
上一頁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