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NEW
11/26《生醫焦點雷達》
新聞集錦
NEW
11/25《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NEW
三星生物製藥獲6.68億美元CDMO協議;Amneal GLP-1學名藥獲批;首款居家注射頭痛藥再次申請NDA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Omicron「子變異體」突變分析出爐 交叉感染多變種 恐增病毒致病性;賽諾菲旗下原料藥公司在法上市 稱歐市場動盪 IPO為較佳選擇
2022-03-21/
環球生技
《臺灣》組織再生新解!國衛院幹細胞結合3D列印支架打造「預血管化組織」 今(2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記者會發表,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王潔所帶領的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的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成果已於2021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Biofabrication》。 《臺灣》《2022年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創...
新聞集錦
精準醫療
美國NIH
AllofUs計畫
美大型基因體精準醫學計畫「All of Us」 釋出首批近十萬筆數據開放使用
2022-03-21/
記者 吳培安
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從2015年發起的百萬名美國人全基因體數據庫計畫「AllofUs」,於17日宣布首次釋出近十萬筆的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sequencing)數據庫,供美國科學家研究使用,進而讓美國人獲得更精準的醫療照護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0%的數據,是來自過去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種族(racial)或族裔(ethnic)。這些資料將使得美國的科學家能夠探索健康或...
新聞集錦
LAG-3
BMS.免疫檢查點
PD-1
首款LAG-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BMS黑色素瘤雙重免疫療法獲FDA批准
2022-03-21/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8日,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Squibb,BMS)的檢查點抑制劑Opdualag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由固定劑量的LAG-3抗體relatlimab與PD-1抗體Opdivo(nivolumab)組合組成,可用於治療12歲以上患有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這是FDA首次批准阻斷LAG-3的抗體療法,也是近10年來首次批准全新的檢查點抑制劑癌症免疫療法。...
新聞集錦
幹細胞
再生醫學
組織再生新解!國衛院幹細胞結合3D列印支架 打造「預血管化組織」
2022-03-21/
記者 劉馨香
今(21)日,國家衛生研究院舉辦記者會發表,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王潔所帶領的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的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成果已於2021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Biofabrication》。國衛院表示,目前全球器官捐贈面臨供不應求的問題,然而在人體組織再生相關研究上,人工生物組織內部物質的傳遞,常因欠缺足夠的血管...
新聞集錦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
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
基因編輯.3D列印
創新材料、基因技術助攻再生醫療!細胞支架、CRISPR幹細胞、3D列印敷料吸睛
2022-03-21/
記者 巫芝岳
近(19)日,台灣再生醫學學會舉辦的年度學術研討會中,邀請多位國內、外的組織工程、幹細胞專家,分享其在再生醫療材料基礎研究、或動物研究上的最新成果。主講專家包括:筑波大學教授陳國平、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胡育誠、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顏伶汝研究員,以及日本東北大學材料加工系山本雅哉(MasayaYamamoto)、南韓慶北大學教授JeongOkLim等。陳國平:人工+天然材料創新細胞支架成關節炎、...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3/21《生醫焦點雷達》
2022-03-21/
新聞中心
大江攻寵物食品少量多樣挺創新工商2022/3/19美時將取得犀利士台灣銷售權年營收貢獻逾4億元鉅亨網2022/3/20逸達前列線癌用藥近月正式出貨;FP-025二期H2解盲MoneyDJ2022/3/18奇美醫研發擬真全身性血管模具訓練微創手術成效佳自由時報2022/3/19豬糞、廢水變綠金 沼氣發電淘金潮來襲鏡周刊2022/3/19生技投資 生技類股高股利亮眼工商2022/3/21太景-KY暌...
新聞集錦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
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
再生醫學多元潛力!眼科、牙科、耳鼻喉科醫師學者分享再生實例
2022-03-19/
記者 吳培安
今(19)日,台灣再生醫學學會舉辦「再生醫學之前景和多元化潛力暨2022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會中邀請到臺北榮總眼科部陳克華主任、臺大醫院眼科部陳偉勵教授、臺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陳敏慧教授、亞東醫院耳鼻喉科黃琮瑋教授,分享再生醫學於眼科、牙科、耳鼻喉科的臨床前、臨床研究的最新進展。 眼科:臨床應用仍漫長角膜重建進展最快 陳克華醫師首先介紹眼科中,眼角膜、水晶體及視網膜剝離術的再生醫學演進...
新聞集錦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
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
石崇良
石崇良:「再生醫療三法」擴納胞器 爭取Q2行政院審議
2022-03-19/
記者 巫芝岳
今(19)日,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在「台灣再生醫學學會學術研討會」中,再次強調國內發展再生醫療極具優勢,希望能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他也提及,最新又修訂《再生醫療發展法》草案,已將定義納入「胞器」。新定義範圍將因此含納目前國內產業新興的外泌體(exosome)。他也指出,除今年於《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中,正式將再生醫療領域納入,衛福部正持續催生「再生醫療三法」,爭取今年第二季送行政院審議,並盼業界...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3/19《生醫焦點雷達》
2022-03-19/
新聞中心
莫德納17日在美申請第4劑疫苗授權適用範圍比輝瑞/BNT廣經濟日報2022/3/18承認盜竊商業機密喜康生技兩創辦人15日判刑星島日報2022/3/16清華研發資料庫助新型胜肽藥物設計中央社2022/3/18安克攜手美國史丹佛睡眠醫學中心發表臨床成果經濟日報2022/3/18實現個人化醫療!台灣AI實驗室攜手新光醫院開發資訊系統科技新報2022/3/18專家觀點 台灣生技公司搭上大廠蛋白降解新藥...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03/18《生技股動態》
2022-03-18/
新聞中心
市場觀測✔優盛(4121)子公司優盛(上海)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政策,暫時停工✔漢達(6620)505(b)(2)新藥HND-033獲美FDA孤兒藥認定✔鑫品(4170)與員榮醫院合作之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計畫獲衛福部核准✔仁新(6696)LBS-008向TFDA申請斯特格病變青少年病患三期臨床,預計全球收案60人✔合一(4743)新藥速必一取得印尼發明專利(促進傷口癒合的外用製劑配方)✔共信-KY(66...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烏俄戰事影響查廠 WHO無限期推遲俄羅斯新冠疫苗授權;劍橋大學NHS 3萬人回顧研究:鋰鹽藥物或許有助預防失智症
2022-03-18/
環球生技
《臺灣》台灣AILabs攜手新光醫院鎖定次世代定序智慧品管驗證開發 今(18)日,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AILabs)宣布與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透過臨床及技術的雙向合作,超前部署開發出精準醫學中心之「智慧醫療資訊系統」,針對多項實驗室開發檢測,特別是次世代定序檢測,進行自動化品管驗證,新光醫院成為台灣首家醫學中心,將基因檢測品質導入第三方數據品質管理的概念,為病患的檢測服務優先把關。 《...
新聞集錦
創吶部落
新創
楊淑慧
楊淑慧:建立新創品牌形象關鍵密碼!找對目標受眾 掌握媒體生態
2022-03-18/
記者 李林璦
今(18)日,由創呐部落聯合辦社單位,主辦的系列活動—【業師下午茶】第三場,邀請信達宜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淑慧,分享其曾在財經媒體十幾年、在投資人公關公司裡擔任媒體總監、總經理的觀察與經驗,提供新創公司該如何面對資本市場、投資人以及經營媒體關係,塑造品牌形象的關鍵密碼。 楊淑慧表示,以上市櫃為目標的新創公司,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行銷宣傳就是與「財經媒體」的溝通與互動,透過新聞報導的權威性來...
第一頁
上一頁
274
275
276
277
278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